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空港频率     
《航空港》2017,(5)
<正>上海机场旅客服务App4.0版正式上线9月15日,上海机场旅客服务App4.0版正式上线。新版App以打造旅客掌上虚拟航站楼为目标,增加五大功能,并推出"全景地图"服务,推进服务场景化,持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及服务品质。"全景地图"服务将上海机场4个航站楼外景、出发层出入口、值机岛、自助值机区  相似文献   

2.
赵俊峰 《民航科技》2004,(5):79-80,92
西安是我国的西部重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枢纽机场,是西安的窗口和形象。机场原有的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只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机场旅客吞吐量以每年10%-15%比率增长,预测到2010年旅客机场年吞吐量将达到750万人次,机场急需扩建航站楼和配套设施,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西安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机场航站楼前车道边是一种特殊的交通设施,是旅客在航站楼和陆侧之间过渡的交互面,是机场陆侧地面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集聚了各种地面车辆和不同的交通行为,集中利用率高,同时又往往较为拥挤。几乎所有的旅客都是由车道边开始或者终止他们在机场的行程,如何使得旅客在此便捷、安全的进出航站楼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车道边建设方式和管理方法对于减轻车道边拥挤,提高车道边运行效率,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车道边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4.
航站楼是机场的重要功能设施,主要是满足旅客上下飞机需求。因此,航站楼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旅客、货物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查,实现机场持续安全运行,并通过合理商业设施功能布局,满足过站旅客的服务需求。在国外,非常重视航站楼固有功能特性,简化航站楼的附属功能设施建设,尽量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改进新郑国际机场航站楼公共区的服务质量,依据《我国民用机场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指标体系,设计了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旅客满意度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到旅客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10分,表明旅客对新郑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公共区服务质量"比较满意"。针对旅客不满意项提及率较高的"航班延误时后续合理安排""出入机场乘车方便""互联网/wifi、银行/提款机使用方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延误航班的后续管理、简化出入机场换乘方式、加快硬件设备改造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民合 《机场建设》2009,(4):3-6,14
2008年我国民航有10个机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预计“十一五”末将达到17个。随着我国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机场面临扩建,包括一批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4000万人次甚至更高的大型机场。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航站楼的面积计算指标,合理控制大型机场航站楼的建设规模,已成为我国民航机场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亟需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5月27日,山西运城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开门迎客。此次新航站楼扩建工程是按照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高峰小时875人次、货邮吞吐量8000吨的需求进行建设的。航站楼的投入使用,将更好地满足运城以及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05年通航以来,运城机场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经开通了15条航线,通达全国17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从开航当年的6.7万人次增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需求量大幅增长,机场航站楼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压力。采用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封装智能体的方法,研究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三维动态仿真问题,获得了更加贴近航站楼实际运行的仿真效果,对航站楼资源配置与相关管理环节优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禄口机场"异地城市货运站"能否破枢纽机场物流提速之局之探索:2005年,中国民航国内地第一座异地候机楼建成,成功开了机场旅客异地销售的先河。异地候机楼将机场航空服务和机场航站楼基本功能向机场周边的城市延伸,集散了周边的人、物及航空信息、情报,发挥了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的作用。这无疑给机场实现航空物流提速指明了一个新方向:以各大枢纽机场航空货物集散中心为依托,将机场的航空货物运输的业务处理及服务前  相似文献   

10.
《航空港》2008,(12)
英国航空公司和英国机场管理局宣布,10月22日将伦敦希思罗机场第4航站楼剩余的英国航空公司长途航班转移到第5航站楼。该航站楼归英航专用,每日运行航班数达510架次,每年可接待约3000万名旅客。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民航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实现航空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旅客运输量达4.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900万吨的战略目标。"2013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539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561万吨。未来两年的我国航空运输增长空间很大,一些大中型机场纷纷通过改扩建航站楼、引入更多航空公司进驻等形式增强航空运输服务能力,然而,诸如航站楼造价、航空资源开发等资本性开支  相似文献   

12.
航站楼行李提取大厅是机场旅客最集中的重要区域之一,大厅的面积直接关系到航站楼空间资源配置、整体运行成本以及旅客服务水平,因此做好该区域面积规划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航站楼功能区面积确定方法过于粗糙和保守,并且忽略了旅客到达分布特性和服务设施利用的时间性。本方法借助旅客流和行李流累计到达概率分布曲线,通过引入停留时间的概念,将时间融入到空间需求中,实现了行李提取区面积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全国大中城市的机场在数量上不断地增加、在规模上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机场航站楼也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每个机场管理部门都极为关注如何在庞大、复杂且人群密集的航站楼内安全、高效地引导旅客顺利完成乘机过程,提高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建立完善、规范和高效的航站楼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当旅客来到机场,候机间隙都会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来打发无聊的候机时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提供了覆盖整个航站楼的官方无线WiFi信号,供旅客免费使用。旅客对机场WiFi的投诉度是ACI测评中重要的一项。最大程度地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极速WiFi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形,需准确分析、研究,提高旅客满意率,降低旅客对机场WiFi的投诉率。根据本场实际情况,考虑到使用人数对于投诉量的影响,本文将投诉率定义为每月接到投诉的总次数,除以当  相似文献   

15.
机场尤其中枢机场是各种地面交通工具和空中运输以及空中运输之间的交换点。作为中枢机场运营管理者,应当致力于保证旅客进出机场有最好的通道,致力于为旅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以此有效节省旅客时间,降低其出行成本,从而提高机场的可利用性,提升机场通过能力和辐射能力。这其中航站楼流程的设计及管理,无疑应当成为中枢机场运营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中枢机场运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部门透露,2年前竣工的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将在明年底达到2700万人次,从而提前3年达到设计“饱和”状态。首都机场1999年的旅客年吞吐量约为1860万人次,2000年这个数字飙升到2169万人次。据预测,今年将超过2400万人次。机场的老航站楼将于今年关闭,改造后的老航站楼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年800多万人次。这样,首都机场新、老航站楼可在2005年合计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据悉,新航站楼的建设已提上了日程,有关事宜已在酝酿之中。新航站楼建筑面积为33.5万平方米,将是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17.
《航空港》2014,(8)
<正>7月9日,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客运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打造的上海(浦东/虹桥)机场无锡航站楼正式启用。这是继2011年昆山城市航站楼之后,上海机场与基地航空公司、地方政府合作推出的第2座异地航站楼。异地航站楼作为机场服务设施的延伸,可以为腹地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门到门服务,使"沪锡同城"效应进一步放大。上海机场、东航和无锡三方共同希望将无锡城市航站楼作为一个平台,不断推动无锡上海两地航空业务的对接,不断充实完善各类增值服务,为无锡的广大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一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500万人数时,机场需要面对的业务种类越来越繁杂:规划,建设,能源保障,通信保障,网络维护,道路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维护,绿化养护,航站区域保洁,手推车服务,航站区设备运行维护,飞行区运行维护……一方面,业务规模增大,机场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机场员工数量快速增长,机场运行效率降低。面对上述困境,近年来,一些大型机场对非核心业务探索外包模式,逐步形成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经营,市场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种基于中转旅客步行距离的新颖分析方法,来确定枢纽机场旅客航站楼面向旅客的最优构型、该方法考虑了被以往研究忽略的两个重要事实,通过使用简便的电子数据表工具,分析在各种组合和型式的流量下,相关旅客航站楼构型的运行表现。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流的机场,必须有一流的设计,机场跑道确定后旅客航站楼的规划设计历来都是机场设计的核心,其中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颇多,国内外部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文章根据近几年来在进行旅客航站楼的规划设计中,对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之间的衔接,功能性与民族形式,国内设计航站楼的安全等级与国外相同规范的差距,以及旅客站楼工艺流程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供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