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论述了"变形飞机"的概念,分析归纳了飞机变形技术.分别介绍了各种传统变形技术与新型智能变形技术,指出了智能变形技术研究涉及的基础学科与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变形飞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均布载荷下变形受约束悬臂梁弹性大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分析均布载荷作用下受约束悬臂粱的弹性大变形三阶段模型。模型的第1阶段为悬臂梁变形不受约束的阶段:第2阶段为悬臂梁自由端和其下面的约束相接触时的变形阶段,此时,在接触处有一支反力作用:第3阶段为悬臂梁和其下面的约束有一定接触范围时的变形阶段,此时在接触范围内,粱的挠度和转角是固定的。给出了各个阶段弹性大变形梁的边界条件,提出了各阶段求解梁弹性大变形的三重二分法。实例中,对于梁在各阶段的弹性大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和小变形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梁变形的第1阶段,小变形理论的相对误差随着初始间隙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在梁变形的第2阶段,在给定的初始间隙范围内,小变形理论的相对误差变化不大;在梁变形的第3阶段,小变形理论的相对误差随着接触范围的增大也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3.
张科  袁慎芳  任元强  徐跃胜 《航空学报》2020,41(8):223617-223617
变形监测技术能够为自适应变形机翼的变形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信息,是保证结构安全性以及优化结构的运行性能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基于光学成像的变形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自适应智能结构的实时变形监测的要求。由于变形机翼表面受气动载荷影响,不便于直接在变形机翼蒙皮表面布置应变传感系统,目前还没有针对鱼骨结构这种真实复杂机翼结构的变形重构研究,大多针对机翼翼型的变形重构研究是将整个机翼简化成简单的翼形板、梁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次以真实复杂变形机翼主承力结构——鱼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有限元(iFEM)算法与位移分段叠加思想结合的变形监测方法,根据Mindlin板变形理论建立四节点逆向壳单元,采用应变传感系统测得鱼骨结构表面应变分布作为算法输入,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变分方程求解结构应变场和位移场之间的传递函数,重构鱼骨结构的变形形状,为反演机翼翼型的变形形状提供方法。针对真实自适应变形机翼的主要承力构件开展了变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翼鱼骨在分别偏转5°、10°、15°的情况下,逆向有限元法能准确重构鱼骨变形形状,验证了基于逆向有限元法的变形重构方法在真实自适应变形机翼结构变形重构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多块协调变形的网格变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多块网格协调变形的理论,提出了适用于叶轮机内流多物边界的更具一般性的网格变形技术,先获得块边界处的变形量,然后插值得到块内网格各点的变形量。通过二维振荡叶栅和带叶尖间隙的三维跨音风扇叶片的非定常绕流算例,证明网格变形技术在叶轮机气弹稳定性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是有效的,能够在保证网格高精度的条件下,提高网格变形速度。  相似文献   

5.
变形机翼作为未来飞机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机翼面内变形的研究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变展长、变掠角、变弦长、组合变形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面内变形机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变形机理及优缺点,分析其发展趋势。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变形机翼的应用要求,提出变形机翼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变形蒙皮技术、变形机构、智能驱动器、传感器及控制网络,阐述各关键技术的应用要求,分析其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以期为面内变形机翼的设计和应用实现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格变形技术的涡轮叶片变形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学科耦合,需要在涡轮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气动模型和结构模型之间传递温度、气压和变形等载荷.研究结构变形向气动网格传递的实现方法.参数空间插值方法解决耦合面网格不一致时的变形插值问题;网格变形技术用来调整气动网格内部节点的位置,保证变形传递后的网格质量.某涡轮叶片变形传递实例的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中的变形传递.   相似文献   

7.
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空洞及其对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经任何预先处理的半硬态黄铜H62和铝合金LY12CZ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空洞及其对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同一材料,在不同的超塑变形条件下变形,如果其空洞化程度随应变增加得越慢,则其超塑性越好;②超塑变形后材料的室温机械性能随所经受过的超塑变形量的增加而下降,当超塑变形后材料中空洞的面积百分数达到4%左右时,其室温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σs、极限强度σb以及冲击韧性开始显著地下降,而此时的室温断面收缩率φ已下降了相当大的程度;③随着空洞化程度的提高,超塑变形后的材料也由韧性材料逐渐变成脆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气动弹性计算中网格变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格变形是气动弹性计算中实现计算网格随运动边界变形的主要方法。在总结目前网格变形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常用的网格变形方法,即弹簧法、弹性体法、超限插值法、Delaunay背景网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温度体法等做了简要的总结。根据各方法构建模型的不同,将它们分成物理模型法、数学插值法和混合方法3类,简要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方法的网格变形特性(变形能力、变形质量和变形效率)和优缺点。总结了当前流场边界与结构边界的数据传递方法,对当前气动弹性计算中遇到的网格变形的难点问题作了简要评述并对未来网格变形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和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变形工艺对Ti-3A l-5Mo-5V钛合金动态压缩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影响着合金动态变形局部化的程度(剪切带的宽度)和变形过程中出现的剪切带的类型,动态变形后剪切带区域的硬度与其他位置的硬度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变形后适当的后续退火处理来消除。  相似文献   

10.
变形TiAl合金以其低密度、高强度和优异抗氧化性等优点,成为最有潜力替代航空航天动力系统中较重镍基合金的高温结构材料。经过多年的研究,变形TiAl合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本工作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变形TiAl合金在合金化、熔炼、热加工(锻造、挤压和轧制)、粉末冶金和后续热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变形TiAl合金存在的问题,并认为进一步提高合金的热加工性和室温塑性,开展合金化、热加工工艺优化、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实现TiAl合金的工程化应用是未来TiAl合金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商佳尚 《航空计测技术》2009,29(4):12-16,21
差值法与比值法对不同测量系统的误差修正效果不一样。本文将两种方法的比较用一个比值来描述,并用推得的公式进行量化表示。在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相互印证,同时得到许多有益的结论,有助于全面掌握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从而灵活选择各种修正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平台瞄准棱镜组件是平台方位光学瞄准的基准, 用于全箭初始对准, 其安 装精度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火箭的落点精度。分析了影响瞄准棱镜安装精度稳定性的几 种原因,找到其关键因素,并针对影响精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方法, 并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证实了设计改进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of a rocket nozzl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infrared initiating technology. The Narrow-Band Zone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at purpose. The spectral transmission and absorption factor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equations between radiative heat flux and the temperature of waill surfaces and gas are developed.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one axisymmetric cylindrical enclosure filled with homogeneous radiative participating medium is computed with the Narrow-Band Zone model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eference documents. The comparison shows good agreement.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to the nozzle of one rocket engine is also calculated with the Narrow-Band Zone model, and the outgoing radiative energy flux and energy rate integrated in a mid-wave infrared band 2-6 pm, a long-wave infrared band 8-14 pm and the full wave band are analyz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erived: the spectral radiation from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nozzle show apparent spectral discontinuity, which appears greater in the 2.7-2.95 pm than in the neighboring wave band. The spectral outgoing radiative energy flux of nozzle wail is similar to that of gray body, which decreases with wavelength in 2-14 pm. The outgoing radiative energy flux on the nozzle wall is greater in the cylindrical and contracting section of nozzle, but smaller in the divergent section,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emperature. The nozzle of the rocket engine radiates most energy in the mid-wave surfaces by absorption.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gas radiation is the strong selection of the waveband, so the detailed study of the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of nozzle of the rocket engine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narrow-band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环火星探测器的运动规律,就要构造环火星探测器的轨道分析解,这会涉及2个火星自然卫星的分析历表,因而需要首先构造它们的轨道分析解。由于火星与地球类似,参照建立人造地球卫星轨道摄动解的方法,构造火星自然卫星轨道的摄动分析解,分离出短周期项,即可给出所需要的历表计算公式。将其与JPL网站上提供的历表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以及构造轨道摄动解的方法均有效,能够达到期望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便携式计算机电源的系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源能否接在飞机电源系统这个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及其充电器的适应性问题。首先根据整流理论进行了适应性论证,然后进行了计算机电源在400Hz频率系统的空载和加载试验,理论分析及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这种装置对400Hz电源系统是适应的,输出参数符合原设计要求.没有发热、振动等不良现象,可以使用。因此在新设计的飞机上,供旅客使用的电源,不必专门提供工频电源系统接口。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测量RCS值的扫频方法的精度,从环境要求入手,提出了改进环境的基本措施,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最后通过测试技术手段消除了隔离误差.从结果可以得出测量的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的某型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特点,给出了构建这类专家系统的方法。并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某型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最后给出了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18.
自从十八世纪中页鲍姆嘉通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众多哲学家、美学家写了无数论著来探讨美的含义.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美的问题会如此难以明晰?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后,这一美学命题才得到突破性地进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亚声速轴流压气机失速监测方法试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轴流压气机失速先兆信号监测的有效算法,对亚声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台的孤立转子在不同转速下,从稳定工况到失速工况叶顶不同轴向位置进行了动态压力信号测量试验,采用自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算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压气机为突尖型失速,在叶顶前缘附近能明显感受到失速先兆信号,自相关分析监测到失速先兆信号的时间明显早于方差分析,可更有效的达到失速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怎样既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又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促进中部崛起不仅是一个区域性发展战略,而且承担着扩大国内需求、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统筹区域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任务,同时又是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如何规避“拉美陷阱”,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