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对于复杂环境下的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场测量,红外测温技术是目前该领域最佳方法之一,而发射率的准确测量是红外测温的关键.本文针对涡轮叶片发射率的测量,阐述了热电偶对比法的原理和技术细节,并根据某型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温度场试验测试的需求,在600-800℃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发射率测量.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其发射率为0.914,可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CCD成像技术日益成熟,CCD逐渐开始应用到高温温度场测量当中,并结合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弥补了传统测量方法在测量高温温度场时的缺陷。本文概述了CCD的成像原理和多光谱辐射测温原理以及CCD多光谱测温技术在测量高温温度场的优点。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概述了彩色CCD和近红外CCD多光谱测温研究进展,对目前CCD多光谱测温技术研究发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3.
精确测量涡轮叶片表面热障涂层温度对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设计和研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热像磷光材料磷光特性的热障传感涂层在线测温技术与热历史磷光涂层离线测温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前者通过在线测量高温下磷光信号来获取实时温度信息,后者通过离线测量经高温服役后的磷光材料不可逆磷光信号变化来获取服役温度信息。这两项技术都适用于高温、高腐蚀环境下热障涂层非干涉、非接触式和高精度温度测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热障涂层在线/离线测温原理与方法、磷光材料与制备及应用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热障涂层在线/离线测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技术特点,并对这两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测温技术能够揭示涡轮叶片的温度分布情况,对其开展性能评估、失效分析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涡轮进口温度的不断提升对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测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接触式测温技术可采集叶片表面温度和近表面气流温度,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应用于涡轮叶片的接触式测温技术,包括薄膜热电偶、测温晶体和示温漆,简要说明了三种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归纳了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无线测温技术为基础,分析了感应加热式真空熔铸炉高温合金液相温场检测原理,提出了在高温合金材料精密铸造模型浇注(定向结晶)过程中,采用预埋敷设温度传感器组的液相温场跟踪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针对发动机高温测量的新要求,探讨了各种高温测量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高温测量上的应用情况,并重点叙述了非标准分度热电偶、蓝宝石光纤测温技术、细线超声波测温技术和多光谱测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来实现对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的实时限温控制,从而避免发动机超温故障的出现。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测试精度偏低的工程现状,基于热电偶测温原理,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涡轮后燃气温度实时检测技术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温度校准仪的试验方法对其开展了系列试验,验证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并通过数据对比研究了延长导线规格、解算方法等关键因素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检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表面温度测量飞行试验测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示温片具有面积小、操作简单、方便、用它来测量飞机表面温度是一种比较先进、快捷、简易直观的测温方法,特别适用于对测温精度要求不很高,结构复杂及大面积温度分布物体的表面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9.
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原理,并利用电弧加热风洞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区的气动加热环境,对一种装有高温热管的简单的球柱形原理性模型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高温红外测温装置对模型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普通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型试验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高温热管能够有效地将模型高温区热量传导到低温区,装有高温热管模型的驻点温度明显降低,显示出了良好的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晶体测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测量的技术难题,介绍了1种晶体测温传感器的技术特点与技术优势。结合晶体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了测温晶体的制造方法,论述了测温晶体的安装、拆除工艺和标定试验方法,并利用测温晶体测量了涡轮叶片表面温度。结果表明:测温晶体在发动机内流高温、高压、高速燃气流的冲击下和叶片高速旋转的工况下附着牢靠,未出现脱落的情况,试验成活率为100%,获取到了精确测点的温度值,是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特殊位置表面温度测量的1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新型高温黑体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开发应用为基础,简述了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及制作,提出了采用高温黑体式光纤温度计在线检测感应加热真空炉液相温场的方法,并对其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航空发动机射流预冷试验中气流温度难以测量的问题,设计了1 种温度探针,并提出了测温方法,给出了计算气流 总温的修正公式。在射流预冷试验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该试验台具有加温、喷射冷却水、使用温度探针测量喷水后混合气流温度 的能力。测温试验结果表明:除临近机匣内壁面的测点外,当水气比小于5.5%时,温度探针的测点不遇水。为验证测量方法的准确 性,在不同水气比条件下对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偏差进行了比较,并针对截面平均总温的偏差建立拟合曲线。比较结果表 明:当水气比在3%以下时,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本测试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式的涡轮叶片温度分布测量技术原理、温度与叶片之间的对应关系,外置部件的作用及温度测量部件的使用和冷却等。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这项温度分布测量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推广及其所测数据在技术分析与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涡喷发动机涡轮盘表面温度的“热电偶 -滑环引电器”测量方法 ,并对测试精度进行讨论。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充分地利用了滑环引电器的有效通道 ,更重要的是能使测得的盘面温度更真实可信。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旋转金属部件的表面温度测量。文中对如何解决测温电偶的敷设、滑环引电器的冷却及涡轮转子的平衡等工程和测试中的实际问题也作了扼要介绍本文介绍了一种涡喷发动机涡轮盘表面温度的“热电偶 -滑环引电器”测量方法 ,并对测试精度进行讨论。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充分地利用了滑环引电器的有效通道 ,更重要的是能使测得的盘面温度更真实可信。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旋转金属部件的表面温度测量。文中对如何解决测温电偶的敷设、滑环引电器的冷却及涡轮转子的平衡等工程和测试中的实际问题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使用热敏电阻测量气流温度时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探讨了扩大测温范围的技术途径。其中,主要是筛选热敏元件,控制自热效应,精心设计测量电桥,设法提高高温区的灵敏度和精度等。根据本文原理,研制了一种小型五孔复合探针,并在压气机单级试验器上进行实测,以验证其功能和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结合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研究了异形竖板传热元件壁面温度的测量方法。从整个测温系统入手,分别阐述了测温元件的选择、热电偶的焊接及敷设等方法;并给出一种测量非等温场望面平均温度时,对称互补式热电偶敷设的新方法。达到了准确测量壁面温度的目的,对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超声波电机的优点及工作原理,并对超声波电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发热严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通过控制电机转速的方法来抑制超声波电机温度变化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蓝宝石单晶光纤高温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宝石单晶光纤测温技术是高温测量领域中一门高新技术。近十多年以来,获得迅速发展和应用,并显示了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对蓝宝石单晶光纤的特性,单晶光纤的测温原理、特点和测温系统组成等概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高速飞行粒子低温段测温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高速飞行固体粒子在低温段测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固体测温方法来显示高速粒子飞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过程。使用掺杂罗丹明B染料的醋酸纤维粒子的600 nm荧光信号和激光的532 nm信号之比,能进一步排除激光光强波动对测温结果的干扰。对固体荧光粉末在20~80 ℃温度下的光谱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系统的荧光信号强度、温度灵敏度(80 ℃下温度系数为-0.012 5 ℃-1,20 ℃下温度系数为-0.037 9 ℃-1)、测量精度均随温度的下降显著上升,验证了该方法在低温段温度测量的应用潜力。基于该方法对高速气流下粒子撞靶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液晶测温法对平板气膜冷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热色液晶测温法, 对沿流向倾角30°的圆孔排平板气膜冷却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绝热壁温、壁温等温度场.研究了吹风比、孔排等因素对气膜冷却效果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吹风比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很大, 冷却效果随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圆孔气膜冷却效果沿横向位置波动较大, 孔之间容易形成冷却死区.利用液晶测温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气膜冷却区域及冷却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