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前大部分工厂除铜液都使用如下配方: 铬酐 100~250克/升硫酸 20~30克/升 (或硫酸铵 80~100克/升)我厂除去防渗碳的镀铜层,开始只需1.5~2小时,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除铜速度变慢,出现黄膜,以至8~10小时还除不干净。不能使用的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硫酸阳极化所使用的槽液是20%的硫酸,在进行阳极化时必须控制一定的槽液温度。因此,必须在槽体内增加管道设备,作为必要时的加温或冷却用。以往为了冷却硬质阳极化槽液(30%H_2SO_4)都是用铅锑合金管,但常遭到夹杂性腐蚀或破裂,使生产停止而修理管道,因此,在普通阳极化生产槽液中,再不能选用这种材料。 根据资料介绍,钛合金材料用在表面处理车间的耐腐蚀设备、制造夹具、吊蓝等,也用在硫酸阳极化方面的设备、夹具。但一般资料介绍钛及其合金不耐这种浓度(20~30%)的硫酸,也有资料提到:在这种浓度的硫酸中当有铜、铁等杂质离子时,钛及其合金就变得耐蚀了,我们的试验就是找这种耐蚀性条件,探讨理论根据,用于生产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电镀行业中,多用铬酐—硫酸溶液进行镀铜层的退除,其配方如下:铬酐(CrO_3)~200克/升硫酸(H_2SO_4)50~60克/升由于高浓度的废旧溶液回收和再生工艺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前除铜后的废液直接排放,废液中含铬酐150克/升,利用率仅有四分之一,废液中六价铬离子高达110000毫克/升,极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般采用的酸性镀铟溶液组分为: In 10~20克/升 Na_2SO_4 8~12克/升 pH=2.2~2.6 一、实验在1000毫升含In18克/升,pH=2.55的镀锢溶液中交换使用溶解阳极、不溶解阳极、溶解和不溶解阳极同时使用三种状态下进行电解,阴极为面积1分米~2的钢试样,电流密度为1安/分米~2。每30分钟测一次pH值(用25  相似文献   

5.
旧镍层上电镀我们采用“阳极退镀法”。即把有旧镍层的工件除油后放入硫酸退镍槽中,硫酸的比重为1.5、含甘油30克/升,工件接阳极,铅板为阴极,电压控制在8伏左右,通电数分钟后观察工件表面,表面应光亮一  相似文献   

6.
现在镀锌、镀镉、镀银等的铬盐钝化不少已采用低浓度配方,而铜合金零件的钝化主要还是沿用浓度较高的配方,典型配方是: 重铬酸钠 100~150克/升氯化钠 5~10克/升硫酸 4~6毫升/升虽然目前已在开展苯骈三氮唑钝化工艺,但是实践表明,苯三唑钝化膜耐蚀性能低于钠盐钝化,故还不能代替钠盐钝化。所以对传统钠盐钝化工艺进行改革,还是必要的。我们经过一段摸索试验,提出以下低浓度钠盐钝化的配方和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种新研制的航空用Al-Li-Cu-Zn-Mg系铝锂合金,采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分析碱腐蚀和三酸脱氧两种不同前处理工艺对铝锂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的外观、耐蚀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三酸脱氧工艺,碱腐蚀工艺对铝锂合金表面的腐蚀程度较深,晶界处的耐腐蚀能力较差,硫酸阳极氧化膜层表面形成了网状晶界形貌;采用碱腐蚀处理的试样疲劳寿命较三酸脱氧处理试样更低,而不同前处理后经过硫酸阳极氧化的试样疲劳寿命相差不大。不同前处理对铝锂合金的硫酸阳极氧化膜层的耐蚀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30CrMnSiNi2A钢在盐酸中腐蚀时会发生渗氢现象。最迅研究表明;当向盐酸中添加亚甲基兰时,将减少钢的渗氢量。在4N盐酸中,加入亚甲基兰5克/升时,钢在酸中腐蚀30分钟,钢中氢含量降到1.2毫升/100克钢,(不加亚甲基兰时钢中氢含量为10.5毫升/100克钢),接近钢中原始的氢含量。在6N盐酸中引入10克/升或更多一点的亚甲基兰也可取得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
某产品的精密偶件几何形状要求严格,除精度0.001~0.002毫米,光洁度▽11之外,还要求具有尖锐、光滑的尖边,有准确的控油特性。这些偶件原采用4Cr14Ni14W2Mo高级合金钢氮化处理,现对偶件中的衬套改用LD2材料,采用低温硫酸硬阳极化处理,膜层厚度达70~100微米,硬度HV≥300公斤/毫米~2。活门改用LC4材料,采用常温硬阳极化处理的新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积碳,是空气与燃油燃烧而成的有机碳化物。对返修零件除积碳,原工艺是将有积碳的零件置于75千瓦电炉中,于650℃烧结3小时,然后将零件浸入硝酸(250克/升)、氢氟酸(120克/升)、盐酸(60克/升)的混合酸中酸洗半小时,有的零件还要进行吹砂处理,这种工艺零件尺寸变化大、工艺复杂、繁锁,不适于精密零件及几何尺寸要求严  相似文献   

11.
铝及铝合金通常大都采用15~20%的硫酸电解液来进行防护性阳极氧化。这种电解液具有能获得防护性高的膜层,组分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以及对几乎所有类型的铝合金都能进行氧化的特点。但是,自这种电解液中获得良好膜层的氧化温度范围是比较窄的,一般均在13~25℃左右。如果考虑到氧化膜的生成热和电流通过电解液时所产生的焦耳热,那么,槽液温度在氧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用的光亮镀铜槽液,是以硫酸铜和硫酸为基础加上光亮剂而成.这种槽液最大优点是成分简单,溶液稳定、变化小.只需经常添加少量光亮剂,即可得到满意的光亮铜.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工艺因素缺乏严格控制时,会发生阳极钝化.在槽子旁仔细观察,发现除了镀层质量下降外,同时伴随两个现象.1.电源控制盘上电流表指针自动下降,电流大幅度下降;2.阳极上黑棕色磷膜纷纷落下,阳极表面从黑棕色转为粉红色.这是阳极钝化的典型特征.如何克服阳极钝化现象呢?通过反复的工艺试验、分析测定和调查研究,终于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一、阳极材料这种槽液必须选用含磷0.1~0.3%的磷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国防及民用工业对铝合金硬质阳极化膜层的特殊要求:如绝缘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经过工艺试验,弄清了温度、合金元素,阳极电流密度等因素对膜层的影响规律。温度下降,膜层耐磨性增强,但纯铝在6~11℃时膜层硬度更高;合金元素越多,氧化越困难,膜层薄而多孔,硬度低耐磨性和耐蚀性差;摸索出最佳阳极电流密度为2~5A/cm~2,并总结出一套铝合金硬质阳极化工艺。用上述新工艺处理蜗轮叶片  相似文献   

14.
我厂自一九七七年试制新机以来,防锈铝和铸铝ZL301在进行阳极化处理时,曾出现膜层变黑和产生严重腐蚀,因而成批报废。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试验,找出了原因和解决办法。防锈铝和铸铝ZL301经硫酸阳极化后氧化膜产生严重腐蚀和变黑的原因有三: 1.在硫酸阳极化时,阴阳极面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HB/Z237—1993《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槽液配方为基础,研究了对2D70铝合金进行脉冲硬质阳极氧化能得到的膜层厚度;将其应用于超差铝合金零件修复,使相对于图纸要求超差70μm以内的铝合金零件可以修复到合格尺寸继续使用,避免了零件报废,节约了修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以酒石酸钠为成膜剂的新型无氟环保电解液体系中对TC1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制备出一种钛合金阳极氧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和相结构。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万能高频疲劳试验机进行高频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膜层具有沟壑与鼓包的表面形貌。膜层具有非晶态、锐钛矿型及金红石型TiO2结构,可能有板钛矿TiO2结构。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蚀性有显著的提高。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基本不降低,相比于传统硫酸-磷酸型阳极氧化,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新工艺集锦     
▲目前,镀金工艺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般都是采用吊镀方法进行镀金。对于批量大的小型零件,吊镀不仅生产效率低、损耗大,而且质量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的厂用滚镀工艺取代吊镀,克服了上述三个缺点。滚镀的主要设备有微型镀机和微型滚桶。工艺配方是:金4~6克/升,柠檬酸铵100~120克/升。工艺规范是:温度为室温,电流为0.1~0.2安/分米~2,氢离子浓度为5.3~5.8。阴极为含锑1%的金锑合金片。  相似文献   

18.
三酸钝化溶液应用在生产上有近二十年历史,效果较好。由于钝化溶液在使用过程中其成份不断变化,除硝酸、硫酸、铬酸影响外,三价铬的含量变化对锌、镉镀层钝化膜质量有影响。本试验对如何调整钝化液,保证质量作  相似文献   

19.
在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厂的实际情况,从一九七一年开展无氰电镀,采用本配方镀锌,经过五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槽液比较稳定,镀层的防腐蚀性能经广州三防试验站鉴定达一级。实践证明此工艺可以在生产上采用。一、槽液配方及工艺条件氨三乙酸 45~55克/升  相似文献   

20.
传统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采用重铬酸钾溶液一次性封闭处理。本文在含有水解镍盐溶液和铬酸盐中进行阳极化膜二次封闭处理工艺试验,得到满意的阳极化膜封闭质量,并对影响膜层封闭质量的各成分含量及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