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介绍计量院研制的自动网络参数测试系统。它被用作网络参数国家标准装置。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系统硬件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方案,同时研制了新的功能更强的系统应用软件。测试系统工作频带:100~2000MHz,量程可达70dB。反射系数测量不确定度△Г≤±1.5×10~(-3)(1+A) △φ≤±(0.2+tg~(-1)(0.0015)/Г)°.传输系数测量不确定度△A≤±(1×10~(-2)+5×10~(-4)A)dB,Aθ≤±0.2° A<40dB。  相似文献   

2.
电磁干扰自动测量系统可完成产品诊断测量、环境场测量和基于GJB-151/152标准的有关测量。测量频率范围为14kHz~18GHz,幅度测量精度在30MHz频率以下优于±2.85dB。在30MHz~6GHz范围内优于±3.86dB,在6~16GHz频率范围内优于±4.81dB,在16~18GHz范围内优于±5.06dB。  相似文献   

3.
由于通用电子计数器存在±1量化误差,使得频率和周期测量的精度受到了限制。本文介绍两台通用计数器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原理、方法及测量结果,并分析了各项误差。该系统在不附加任何测试设备和电路的情况下,减少了±1字的影响,在时基精度足够高时使测频精度比单台计数器提高了2—3个数量级,测频精度可达1×10~(-11)。  相似文献   

4.
相对法测量齿轮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误差,发现有两个计算公式:△_∑=±(Z~(1/2)/2)·δ与△_∑=±(Z/2)~(1/2)·δ。究竟哪个公式准确呢?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给出了正确答案。计算公式正确与否,关系到该测量方法能否保证齿轮测量精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电保温取样感头和连续取样的燃气分析方法在高速气流中测量火焰稳定器截面燃油浓度分布的试验技术。测定了稳定器截面气流速度与方向,修正了气流方向对取样精度的影响。确定了测量稳定器截面燃油浓度分布的等流动取样方法。取样总误差为±5%的量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正在研制的自动 X 射线定向系统用于双旋转(即 SC 切)石英晶体片切角的精密测量。研制该系统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能够测量一般的φ/θ切角的原型机,其精度对于 SC 切在±10弧秒,对于 AT 切为±6秒,而对于其他切型为±30秒(在θ>0的体波零温度系数情况下)。测量速度至少每小时50片。假定这些晶片都被预切到正确定向的大约1/4°以内。经过选择的设计是设计一台在微计算机控制下的激光辅助的劳埃(Laue)衍射仪。采用劳埃法只要求晶片的运动有一个自由度,因而使设计较为灵活、开阔。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数字示波器垂直偏转灵敏度和水平扫描速度的检定工作。本项目的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TDS600系列数字示波器幅度测量范围为(1~10)倍垂直偏转灵敏度标称值,测量不确定度为±4%×1/H,H≤10;时间测量范围为(1/5-11)倍的水平扫描因子,测量不确定度为0.1%×1/S±75 ps, S≤10。分析了检定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进行了如实记录,提出了避免产生异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如何配用 JCD—474巡回检测装置(或配用 PF3多路双积分数字电压表)以实现远距离多点自动化测量,文章着重分析该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4K,该测量系统适用于测量贮箱和管道内液氢、液氧温区的介质温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是要说明传统的HC—27/U玻璃壳封装的精密石英晶体谐振器温度补偿的极限。为了对限制补偿精度的谐振器的热滞(返回)进行测量,建立了计算机控制的滞后测量台,该测量台曾用来测量由3个德国厂家制造的多种晶体。与AT切晶体相比较,SC切晶体没有显示出实际优点。用数字温度补偿石英晶体振荡器可获得的频率稳定度,单仅晶体谐振器的热滞一项,就限制在△f/f=±1×10~(-7)左右。如果把用做补偿的温度传感器的不精确度和数字化的分辨误差加在一起,则对于连续生产而废品率不高的情况可以把可达到的频率稳定度假定为△f/f=±2×10~(-7)。这个数值实际上与工作温度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为热流量值传递而研制的“标准辐射热源”。简述了“标准辐射热源”的原理和结构,给出了它的技术指标。误差分析表明该“标准辐射热源”输出的热流值误差不大于±3%。“热流”是个物理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单位是KW/M~2(或W/CM~2),用以描述研究对象的热状态。它广泛用于能源、燃烧、宇航等领域。为了测量热流的大小,我国各科研生产部门都根据各自的需要研制了各种类型的热流传感器供测量时使用。但是,计量部门没有热流量值的传递系统,不可能对各种热流传感器进行分度和检定,因而热流量值也不统一。为了解决各种热流传感器在量值上的统一问题,研制了一套“热流测量系统”,对各种热流传感器进行分度和检定以实现热流量值的统一。“标准辐射热源”是“热流测量系统”中热流标准值的输出装置,所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温度范围:900℃~2000℃(若石墨发热体经热解涂层处理后,最高温度可达3000℃); 2.控温精度:≤±2℃/10分钟;3.“靶子”两侧温度对称性:≤±2℃;4.黑度系数ε:0.99±0.005。测定技术指标的实验数据由表(1)和表(2)给出。黑度系数ε为计算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在相位噪声频域测量方面的最新进展,叙述了系统的性能,详细讨论了测量不确定度,指出系统的噪声本底小于-170dBc/Hz.总测量不确定度可达±2dB.并给出若干测量实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的转轴法能测量圆弧的半径,特别是较大曲率半径的圆弧或较短弧长的圆弧的半径,并且获得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如文中实例已表明:此方法的测量精度能比弓高弦长法的测量精度提高39倍,测量极限误差约±1.39μm。转轴法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几种传输线效率测量方法的比较,选用了“双功率计法”进行量热计内传输线效率的测量。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同时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误差分析。在0.4~8GHz 频率范围内,其最大不确定度为±0.1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作微波功率标准的同轴量热计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测量程序,同时对误差来源作了详细分析和计算。该标准能在400~8000MHz频率范围内准确地测量微波功率,其不确定度为±0.25%,测量的功率电平为9~15mW.输入接头是GR900~BT型精密接头。该功率标准具有体积小、读数时间短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以微处理器 +单一A/D、D/A数据处理芯片的新型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该温补晶振的频率稳定度≤± 2× 10 -7(- 4 5℃~ +85℃ ) ,体积 35× 2 4× 10mm3 ,平均功耗≤ 30mW。  相似文献   

16.
一、相标量值统一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低频相位的测量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之而来的是低频相位计特别是低频数字相位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相位准确度已达到0.05°,甚至更高一些。低频数字相位计具有准确度高、分辨度高、输入阻抗高、量程宽、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1987年9月23日在3.2厘米波长上的日环食射电观测的资料处理、射电源的证认和结果分析,取得以下结果:(1)太阳射电半径为1.09±0.2;(2)日面亮度温度分布,在光学边缘13.4—15.9范围内有一明显的临边增亮,增亮的幅度为13.5±5%;(3)宁静太阳流量为264.8sfu;(4)射电源的角径、流量、平均亮温度和高度等.  相似文献   

18.
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测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测控系统是在工控机控制下 ,采用电容薄膜规、光电编码器、铂电阻温度计等高精度传感器测量出变容室内气体的压力、体积变化率、温度等参量 ;采用两种恒压控制模式 ,在流量测量的动态过程中将变容室内气体的压力波动控制在± 0 0 1%之内 ;工作软件具有虚拟仪器界面 ,操作方便 ,实现了对流量计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能够提供 (3 96× 10 -4~ 3 6 4× 10 -8)Pa·m3 /s范围内的气体微流量。在 10 -8Pa·m3 /s范围内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 ,在 (1× 10 -7~ 1× 10 -4)Pa·m3 /s范围内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0 7%。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新的激光准直系统,该系统通过单模光纤建立新的光发射基准,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由于激光腔热变形而产生的光束漂移。另外,该系统采用了标量卡尔曼数字滤波器耒降低大气扰动和其他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在2.5m的测量范围内,系统稳定性可以控制在±1.5μm以下。该系统适用于作为形状误差和运动误差测量时的直线基准。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1月26日在五院五一一所召开了“航天用发光强度一级标准装置”鉴定会。专家们听取了研制报告、测试报告和使用意见报告,查看了标准装置和试验室。鉴定委员会认为:由五支BDQ8型灯组成的标准灯组发光强度年变化率小于0.7%,中性减光片透过比测量精度为±0.3%,整套装置测量不确定度小于1%,原理正确,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