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涛  朱惠人  陈剑  韩宗玉 《推进技术》2018,39(11):2522-2530
在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中一般都布置扰流结构以强化换热,带走传入的热量来保护叶片。针对一种三维扰流结构,在布置有该结构的方形通道内,研究了流动参数与结构参数对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扰流元高为通道当量直径的1/8。雷诺数变化范围为1.5×10~4~8.0×10~4,扰流元流向间距变化范围为3~10倍扰流元高度。结果表明:针对该结构,雷诺数的变化只影响换热强度的大小,并不影响换热分布。同一换热面上扰流元顺排的换热效果比差排方式更好。随着扰流元流向间距的增大,通道换热面的平均努赛尔数比和通道流阻系数比不断下降,扰流元间距达到其8倍高度以上,下降速度减缓。扰流元张角在80°附近时,有最佳的换热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很多复杂系统采用大量的线缆束传输信号,传输信号的同时会产生线间串扰,线缆束的EMC问题越来越突出。文中对线缆的串扰进行仿真,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应用CST建立线缆电路之间的串扰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论证了频率、线缆间距、线缆长度、线型等方面对线间串扰的影响。针对仿真结果,给出线缆布线建议。  相似文献   

3.
飞机电缆敷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顺  刘叔伦 《飞机设计》2003,(2):36-40,54
在飞机上 ,电线电缆的合理敷设是减小设备间电磁耦合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扭绞线、屏蔽线和同轴电缆的抗干扰特性 ,介绍了电线电缆的分类 ,以及各类线间的最小间距。最后 ,讨论了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对电磁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飞机水上迫降已成为适航取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飞机撞水过程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模型,从发生在2014年震惊全球的马航MH370航班失事重大事故的背景出发,依据流固耦合理论为基础,对失事客机波音B777-20ER进行非计划的水上迫降冲击动力学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采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CEL)模拟失事飞机在无计划情况下撞水过程.根据马航MH370官方发布的事故搜救信息和安全调查讨论,建立合理的飞机撞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讨论飞机偏转角和飞机翼尖压强变化趋势,验证采用CEL法研究飞机水上迫降性能的可行性,也为研究水上迫降和航空失事飞机搜救调查提供参数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载GJB289A 总线用于实现各类航空电子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飞机航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分析GJB289A 总线网络典型电气故障特性,根据GJB289A 总线网络变压器、终端电阻分布参数及有损耦合传输线模型,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中构建包含两个耦合变压器的两端...  相似文献   

6.
黄沛霖  刘战合  武哲 《航空学报》2008,29(2):399-404
 通过系列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研究了单台阶板随台阶高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多台阶板电磁散射与其高度、间距、极化方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将台阶板散射结果与金属平板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总结了各参数对台阶板散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台阶高度增加导致散射增强;多台阶间距增大引起曲线振荡增强,说明台阶间耦合作用加强,但RCS均值相对于平板均值增幅不变;多台阶散射表现为各台阶在不同相位上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骏 《航空工程进展》2019,10(2):206-211
目前,大部分设计参考书目中对于机身隔框间距都是以经验值20 in作为说明,对于框距值的确定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未作详细的分析。通过以隔框间距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机身强度和机身局部稳定性为设计约束,并以机身重量为目标函数对隔框间距值的确定进行研究,给出一种隔框框距值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150座级飞机框间距20 in的经验值;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FEA)和试验设计(DOE)方法对飞机普通隔框的截面形式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分析隔框各个设计参数对蒙皮应力水平的影响大小,给出150座级飞机隔框截面参数可行域。结果表明:本文分析计算值与一般150座级飞机的隔框间距设计经验值20 in (508 mm)相比,结果吻合很好;采用有限元分析,腹板高度设计为80~95 mm,内缘条宽度和外缘宽度条设计为15 mm;采用DOE分析,隔框外缘条宽度应大于内缘条宽度。  相似文献   

8.
盛峰  陆浩 《航空发动机》2019,45(2):50-54
为了准确预测耐火试验过程中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的热场分布,提出了1种等效火焰建模方法建立相应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并对着火条件下试验件的工作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动传热的机理,得到3维计算域的稳态温度场分布。对该试验件开展着火验证试验,监测了局部温度参数。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仿真所得热场结构分布合理,局部温度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能准确地模拟火焰与试验件间的传热特性,可为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的耐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飞机结构受损会导致飞机质量、重心和气动特性发生突变、对称性破坏以及较强的运动耦合,严重影响飞行安全.以机翼受损飞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量微元法建立重心偏移飞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并设计了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姿态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针对突然受损情况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实时补偿结构受损引起的干扰力矩,快速准确地跟踪控制指令.  相似文献   

10.
梁勇  陈迎春  赵鲲  孙静  卢翔宇  赵昱 《航空学报》2019,40(8):122932-122932
当前中国民用飞机高速发展,噪声排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飞机起降阶段,飞行高度较低且处于机场附近,其噪声直接影响到机场地面周围环境。该阶段内起落架噪声占比较大,成为研究的重点。此外,起落架在收放过程中,除自身脱落涡产生的噪声外,当起落架舱门开启时,舱体空腔内产生自持性振荡噪声,与起落架噪声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起落架+舱体耦合噪声,直接影响到整个着陆系统噪声水平,因此研究起落架与舱体耦合噪声产生机理和抑制措施显得尤为必要。以简化的起落架及其舱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低马赫数(0.2Ma/0.25Ma)条件下,利用前缘锯齿扰流单元对起落架/舱体耦合噪声进行抑制的方法,并在0.55 m×0.4 m航空声学风洞进行试验验证。首先,从起落架及其舱体耦合噪声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分别明确起落架和舱体在耦合噪声各个频段的贡献作用。随后,在舱体空腔前缘安装锯齿扰流单元,以改变自由来流状态,验证降噪措施;同时采用参数化研究方法,研究锯齿扰流单元不同偏角对降噪效果的影响。最后,将起落架模型安装于舱体空腔内,分析锯齿扰流单元对耦合噪声的抑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锯齿形扰流单元对舱体腔体噪声与起落架/舱体耦合噪声具有明显降低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30°安装角最佳。预期成果可以应用于起落架/舱体耦合降噪。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多发的危险气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飞机运行安全,为保障高原军用机场的飞机正常起飞,需要对高原危险气象下的机场端净空评定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高原条件下的飞机性能计算参数。其次,针对典型机型的爬升性能进行了区段参数位移计算和危险气象条件下的飞机性能分析,并对不同高度的正常爬升航迹和遭遇不同程度危险气象的爬升航迹进行了模拟仿真。最后,得到了典型机型在不同高度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以及危险航空气象干扰对飞机下沉位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危险气象情况下飞机在爬升飞行时面临下沉威胁,应对现有机场端净空障碍物限制面作出部分修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算例,分析讨论弹性飞机与飞行控制系统之间耦合引起的不稳定现象,进而探讨消除这种耦合作用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设计合适的结构滤波器。通过对刚、弹性飞机开、闭环动态特性计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以及对不同参数滤波器频率特性的计算与分析,得出了结构滤波器参数选择的一些基本原则。再经过大量选择性计算,最后选定了结构滤波器的形式与参数。引入具有所选参数的结构滤波器后的弹性飞机闭环动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飞机与系统之间的耦合不稳定现象消失了,幅频特性曲线上的共振尖峰大大削弱了。这说明所选结构滤波器达到了消除飞机与系统耦合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舰载飞机电线电缆选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飞机与岸基飞机相比,对全机电线电缆的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舰载飞机服役的环境和技术要求,重点在于海洋环境对航空电线电缆的特殊耐受性要求,以及飞机自身对减重所提出的最大化可能性,结合航空电线电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舰载飞机全机电线电缆的选用方案,即常温区选用辐照交联ETFE绝缘电线电缆、高温区选用光滑无缝绕包PI/PTFE复合绝缘电线电缆、供电系统优选PFA绝缘挤出型电线、总线系统和高频信号传输选用FC光纤总线及发泡PTFE绝缘同轴电缆。该方案的最大优点在于将航空电线电缆的电性能、减重要求及耐海洋环境的特殊要求做到最大限度的结合,同时,对国内航空电线电缆的研发、制造技术水平亦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汽油 空气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爆震波峰值压力。研究了圆环型扰流片的堵塞比、片数和间距对爆震波峰值压力的影响,以及上游扰流片间和下游扰流片间压力波峰值压力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定结构的PDE,扰流片存在合理的堵塞比和间距以及最少片数。试验得到最佳堵塞比为44 5%左右,最佳片间距为爆震管内径的2倍左右,最少片数为6片。这些结果对PDE和扰流器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形状扰流柱矩形通道内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内置有相同截面面积的圆形、椭圆形和水滴形等不同形状扰流柱叉排阵列的矩形通道流动过程进行了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通道内流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扰流柱形状和扰流柱间距对通道压力损失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扰流柱间距下,装有水滴形扰流柱阵列的矩形通道压力损失约为圆形扰流柱的50~60%;随着扰流柱阵列间距的减小,通道压力损失增加,改变横向间距引起的扰流柱阵列通道压力损失的改变要比改变流向间距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叉排扰流柱排列参数对旋转矩形通道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叉排扰流柱阵列的排列参数对旋转矩形通道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共采用了6个模型,扰流柱的排列参数Sn/d的取值为5.0,6.5和8.0,Sp/Sn为1.2,1.6和2.0,其中d为扰流柱的直径,Sn为扰流柱横向间距,Sp为2倍的纵向间距。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纵向排列参数Sp/Sn的取值介于1.2和1.6之间为好;扰流柱横向排列参数Sn/d=5,即最密时,最有利于换热,但应综合考虑其引起的流阻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串置翼型数值模拟及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串置机翼构型研究自从19世纪7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航空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研究人员发现,此种布局构型除了结构和质量方面的优势,在理论上通过改变2个机翼之间的升力分布可以使得飞机的诱导阻力有较大减少。这种非常规布局为未来飞机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采用二维RANS方程求解器并结合S-A湍流模型对串置翼型在±6°翼差角的不同水平相对距离组合位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负的翼差角下,水平相对位置越远,串翼系统的升阻比越高;在正的翼差角下,较近的水平相对位置升阻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功率MOSFET并联在低压大电流领域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MOSFET器件参数、回路寄生参数以及栅极驱动参数的差异性等因素,功率MOSFET器件并联时常常出现电流不均衡现象。通过Multisim 仿真,分析了MOSFET器件参数因素以及外围电路特性对并联支路静态和动态电流的影响;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磁通约束原理,采用耦合电感的均流方法,在并联的各支路中串入共磁芯耦合线圈,实现了各并联支路的电流平衡;然后,通过建立耦合电感的电路以及数学模型,揭示了串入耦合电感实现均流的数学原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串入耦合电感实现并联功率MOSFET均流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全球经济整体已趋于稳定,各国间的商务活动愈加频繁,对于公务机航空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飞机制造商、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纷纷表示看好公务航空市场,并争相进入这一市场。为了更好地为公务航空的产品决策提供指导,引领商家把握投资重点,本刊邀请了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公务与通用航空高级商务总监Andy Gill,详细介绍了全球公务机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务机维修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调制串扰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靖  张春熹  宋凝芳 《航空学报》2007,28(5):1200-1205
 通过分析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阶梯波调制信号与输出死区、周期噪声干扰及小角速度漂移的关系,提出了调制串扰误差的概念。指出调制信号与探测器输出信号之间的电交叉耦合及调制信号产生的调制误差是产生调制串扰误差的干扰源。将调制串扰通道模型简化为比例环节和部分积分环节,并和光纤陀螺理想模型结合,建立了光纤陀螺调制串扰误差模型,利用该模型推导出了产生死区的条件及周期噪声干扰和小角速度漂移造成的输出偏差表达式,并对周期噪声的幅值、频率与陀螺输出量级、带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调制串扰误差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调制串扰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