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实现航天应用的特定需求,对空间激光器的激光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光束质量等都有严格的技术指标要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空间的小型化高光束质量被动调Q激光器,实现了工程样机。样机输出激光脉冲宽度约为5 ns,峰值功率可达兆瓦,激光光束质量因子M2=1.01,单脉冲能量稳定性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为1.53%。激光头体积为0.469 L,质量为0.52 kg,激光器样机实现了结构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高分七号(GF-7)卫星激光测高仪激光器是一台输出能量较大、光束质量要求又高的激光器。为了实现这样的技术要求,采用被动调Q的振荡级+两级板条放大器(MOPA)的技术路线,以激光二极管(LD)侧面泵浦的被动调Q之字形薄板条激光器作为振荡级,以实现近衍射极限的种子光输出,再通过两级之字形板条放大器,使最终输出的大能量激光束能够保持较好的光束质量,满足测高仪小足印光斑的要求。设计的振荡级采用双玻罗(Porro)镜谐振腔,实现输出能量2 mJ、光束质量因子(M~2)1.3、脉冲宽度3 ns。经过两级板条放大器后,输出光束M~2为1.5~1.8,单脉冲能量达到180 mJ,脉冲宽度为4~5 ns,证明激光器设计合理,可以作为对地观测类激光测高仪激光器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现代战争中对强抗干扰能力应急通信系统的需求问题,根据现代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抗干扰原理以及高功率微波信号的特点,研究了高功率微波应急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战场应急通信方案。基于高功率微波信号峰值功率高、脉冲宽度窄、脉冲重复频率低等特点,信号的能量会集中于窄脉冲中,将其应用于通信能有效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采用脉冲宽度调制这一适合高功率微波信号特点的方法实现高功率微波通信,通过simulink仿真实验,验证了高功率微波通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数值实验分析了高功率微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最后得到高功率微波通信的抗噪声性能曲线。结果表明,当信噪比大于-5dB时,在相同信噪比下,高功率微波通信相比于2ASK、2FSK及2PSK可以更好地降低系统误码率,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因此,高功率微波应急通信技术为战场应急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巨养锋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5):26-27,31
介绍了高重频脉冲激光器在光电对抗中的作用,分别讨论了高重频脉冲激光对激光测距机和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实施干扰时对脉冲重复频率和峰值功率的要求,以及高重频脉冲激光对光电探测器件及光学薄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微波引信弹道监测接收机对连续信号或脉冲宽度在几十毫秒以上信号的搜索与销定,通常采用传统的电压比较技术。然而,当被测信号是窄脉冲时,此锁定方式就无能为力了。本文针对脉冲宽度≥50ns的引信信号,提出脉冲计数方案来完成对该体制信号的搜索与销定。从而为窄脉冲体制引信信号的接收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闪耀光栅作为模式选择元件研制1.53μm外腔式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光栅衍射角、温度、电流对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和P-I特性。利用单角度面SAF(Single-Angle-Facet)型芯片、改进型Littrow外腔结构实现了激光器宽调谐、单纵模激光输出,连续运转模式下最大调谐范围132nm(479cm~(–1)),最高输出功率60m W;脉冲运转模式下(占空比50%)最大调谐范围126nm(533cm~(–1)),最高输出功率26.8m W;连续模式下获得最窄线宽25pm。  相似文献   

7.
李忠良 《上海航天》2001,18(5):14-17
论述了侦收多普勒雷达信号的基本特征,并提出测定高速运动载体雷达信号多普勒频率的方法,指出了雷达波束照射宽度内各位置上存在着多普勒频率的差异。讨论了脉冲多普勒雷达信号的视频特征,并对该雷达信号脉组内的脉冲重复间隔参差和脉冲系列随信号波束扫描调幅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FPGA技术与DSP技术相互结合,简要阐述了一种新的、简洁的低重复脉冲载波频率测试的方案.通过搭建开发平剖,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国内在低重复脉冲载波频率测试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星载激光测距系统中激光器技术分析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40多年来应用于星载测距系统中的激光器技术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几种典型激光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关键技术的分析,探讨了用于星载激光雷达的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的技术发展,总结了该类激光器的主要特点,并对星载测距应用的激光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测量高频窄脉冲载波信号功率、频率、包络参数的方法。描述了具体实现方式。对高频窄脉冲信号各参数进行实时监视。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星载SAR总体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详细分析了高分辨率星载SAR的方位分辨率、距离徒动效应以及影响脉冲重复频率选择的因素。同时论述了分辨率、测绘带宽,模糊度、脉冲重复频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糊信号来源的同时,论述了分辨率,测绘带宽,模糊度,脉冲重复频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提出了在总体设计中如何选择脉冲重复频率以减少模糊的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方位模糊比和距离模糊比的实用算法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雷达电磁环境仿真系统中,需要模拟生成描述雷达信号环境的脉冲描述字(PDW)数据,以引导系统生成干扰信号环境数据。采用PDW对雷达信号环境进行描述,结合雷达信号环境的PDW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PDW的模型框架,并设计了雷达电磁环境仿真流程。最后归纳了生成PDW数据的处理方法,给出了载频、重频和脉宽的模拟生成示例。  相似文献   

14.
刘源  庞宝君  迟润强  曹武雄 《宇航学报》2016,37(12):1482-1490
对铝合金平板上形成的超高速撞击(HVI)声发射(AE)信号S2模态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损伤模式之间的关系。以3 mm厚5A06铝合金平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不同撞击工况下的超高速撞击声发射信号,提取信号中的S2模态,并分析其幅值、能量、频谱等特征。结果表明,S2模态能量随传播距离呈指数衰减;分别随撞击弹丸直径和撞击速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且在弹丸直径与靶板厚度相近、临界撞击速度时最低。S2模态的中心频率随弹丸直径的增加而降低;随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向1500 kHz移动。S2模态小波包系数呈凹性的频域范围分别随撞击速度和弹丸直径的增大变窄。在此基础上,当靶板形成穿孔损伤时,可根据S2模态的中心频率推测弹丸的直径;在传播距离和弹丸直径已知的前提下,可根据S2模态小波包系数呈凹性的频域范围推测撞击速度。  相似文献   

15.
激光驱动飞片速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是模拟微流星体/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外露材料/部件超高速撞击,用于开展撞击累积损伤效应与材料性能退化的研究,也是进行航天器在轨寿命预估和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飞片速度是衡量激光驱动飞片技术水平的关键性参数之一。文章从Lawrence改进的Gurney模型出发,着重分析了激光输出能量、脉宽、聚焦光斑大小以及飞片靶厚度等参数与飞片速度大小的关系,提出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中提高飞片速度的主要途径:其他条件一定时,薄靶较厚靶更易获取高速飞片;小光斑较大光斑更易获取高速飞片;长脉宽高能激光器或短脉宽低能激光器比较适合获取高速飞片。以上结论对从试验上获取高速飞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urveys recent and current advancements of laser-induced ablation technology for space-based applications and discusses ways of bringing such applications to fruition. Laser ablation is achieved by illuminating a given material with a laser light source. The high surface power densities provided by the laser enable the illuminated material to sublimate and ablate.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clude the deflection of Near Earth Objects – asteroids and comets – from an Earth-impacting event, the vaporisation of space structures and debris, the mineral and material extraction of asteroids and/or as an energy source for future propulsion system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each applic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are required to make laser-induced ablation a practical process for use within the space arena. Particular improvements include the efficiency of high power lasers, the collimation of the laser beam (including beam quality) and the power conversion process. These key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are seen as strategic and merit greater political and commer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7.
激光驱动飞片系统模拟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采用激光驱动飞片系统将厚度5μm的铝质飞片发射到8.3 km/s.该驱动系统采用调Q钕玻璃激光,脉宽15 ns,最大能量达到20 J.针对热控材料、舷窗玻璃及OSR等外部表面功能材料开展了超高速撞击实验研究,取得初步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可很好地用于模拟微流星/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川  杨武霖  余谦  李明  龚自正 《宇航学报》2019,40(2):156-163
在众多空间碎片移除技术中,天基激光烧蚀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移除技术,特别是针对移除海量的、尺寸在1~10 cm的危险碎片而言,更是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这一技术对高能激光器单脉冲能量、光束质量、发射镜口径等要求很高,目前的硬件水平还达不到实用指标要求,制约了其天基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硬件技术障碍,本文另辟蹊径,利用小卫星概念,提出了由不同轨道高度小卫星平台组成小卫星星座,通过在每个小卫星平台上的激光驱动接力来逐步降低碎片轨道高度,最终达到移除空间碎片的小卫星接力移除星座的构想。基于现有的激光器性能参数,根据激光烧蚀驱动碎片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单个卫星平台的移除能力,结果显示,10 J单脉冲能量激光器和0.5 m直径发射镜,能够对20 km范围内、尺寸小于10 cm碎片进行有效驱动。进而,针对空间碎片密集度高而应用最广的800 km轨道高度区域,设计了由分布在不同轨道高度的30颗小卫星组成接力驱动移除星座系统方案,通过仿真模拟计算验证了星座系统的移除碎片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目前热门的小卫星星座,降低了天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技术对硬件的性能要求,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所提出的小卫星接力驱动星座系统方案也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对星间数据传输速率需求的不断提高,星间链路的工作频段将由Ka频段逐渐向频率资源更加丰富的毫米波频段发展。为了满足星间链路对毫米波频段自动角跟踪系统的发展应用需求,给出了一种基于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技术的V频段宽带角跟踪接收机的设计方案。采用LTCC和MCM技术实现了V频段接收组件的集成一体化设计;采用基于IQ正交混频的跟踪调制器结合数字相位补偿的单通道单脉冲角误差信号处理技术完成了宽带输入信号的角误差信号解调。在产品研制基础上,搭建了V频段角跟踪接收机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V频段宽带角跟踪接收机可以完成对-95dBm~-55dBm输入信号电平范围内多种宽带数据传输信号的角误差信号解调,角误差信号抖动优于±250mV;表征输入信号电平强弱的AGC遥测电压随输入信号电平的增大而单调递增,各项指标满足V频段星间链路建链需求,为我国后续将要发展的毫米波星间链路系统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火工冲击激励方法在频率范围方面的局限性,研究新兴的激光激励方式、激励特性及其参数的影响,探究模拟火工冲击试验的可行性。首先参考经典的冲击试验方法,制定了激光激励试验的试验方案,设计了试验装置并进行了冲击试验;然后针对火工冲击和激光激励的试验结果,在时域、频域进行了时频分析和响应谱分析与对比;最后依据该试验方法,讨论了激光脉冲频率和激光脉冲能量对冲击响应的影响。研究提出的激光激励方法对火工冲击机理研究与地面模拟试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