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了涡轮喷气发动机,当压气机和涡轮子共同工作时,沿流道各部件气动参数的变化。对涡轮喷气发动机性能设计和可靠性改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涡轮盘材料的需求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涡轮部件的工作条件最为苛刻,特别是涡轮转子,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高气流速度下工作。涡轮转子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和可能性,分析了发动机设计对涡轮盘材料的需求,展望了涡轮盘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固体燃料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双燃气发生器的加力工作模式,并根据总体性能要求确定了部件的工作参数。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分别针对压气机和涡轮部件开展了气动设计和增压装置集成,获得了工作特性,并完成了增压系统工作特性的冷流实验验证。开展了考虑涡轮后低温旋流条件下多股气流的高效掺混燃烧研究,通过研究涡轮转速、空气入射角度、补燃室富燃燃气流量和富燃燃气射流位置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原理样机和关键部件的恰当形式和布局方式。最终开展了原理样机的地面热试实验,验证了双燃气发生器的SPATR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热试实验结果表明燃气涡轮增压装置工作可靠,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其中压气机压比达到了3.3,转速为82kr/min,补燃室燃烧效率为85.21%。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初步检查和译码结果深入地分析了序号为LF-07027发动机空中停车、严重超温、涡轮部件几乎全部损坏的原因,确认故障是由于低压涡轮叶片断裂引起,告诫制造厂要在设计、制造中确保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WJ9是国内第一台按适航条例研制的涡桨发动机。本文阐述了该机的研制概况,总体结构和技术性能,深入介绍了压气机,燃气发生器,涡轮,减速器等部件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为我国新一代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研制和适航取证工作提出了实践经验,可供有关设计和制造部门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型涡扇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型发动机任务及涡轮部件的工作环境,详细分析了小型发动机涡轮部件内部流动特点,探讨了小型发动机涡轮的气动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某1 000 daN推力量级的小型涡扇发动机高/低压涡轮部件的气动方案设计,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低压涡轮均达到了发动机总体方案的要求且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   相似文献   

7.
马会民  樊思齐  卢燕 《推进技术》2001,22(5):376-379
利用流场计算结果建立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实是数学模型。将发动机部件热力参数间的关系用显式的解析式关系表示,从而去掉部件计算机的迭代过程,以此方法建立了涡扇发动机实时数学模型。在以上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带轴对称矢量喷管的涡扇发动机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矢量喷管对涡扇发动机工作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完成带推力矢量的涡扇发动机静态及动态计算,并可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研究。矢量喷管的偏转对涡扇发动机工作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烧室与涡轮2大部件相互耦合关系下多物理场的精准辨析问题,开展了基于CFX统一软件平台的部件间气动性 能全3维联合数值仿真研究。选取地面起飞状态点作为数值仿真工况,采用化学热力学建表方法计算化学反应过程,通过源项法 模拟叶片冷却喷射。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2大部件相互耦合关系下多物理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流场参数分布趋势合理, 验证了部件间全3维联合数值仿真的可行性;与部件单独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部件联合仿真与单独仿真获取的压力 和马赫数的演化规律基本一致,温度场分布表现出差异,联合仿真克服了部件单独仿真无法准确捕捉热斑的不足。部件联合仿真 为多部件耦合关系下气动性能匹配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工程可用的3维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厘米级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3个大小级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对中等大小级别(直径6cm)微型涡轮发动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给出了各主要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微型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技术,微流动实验及CFD技术,高速微转子动力学。微型涡轮、压气机、燃烧室等部件设计,微型涡轮发动机试车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聚氧提高航机部件性能,总体性能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航空发动机聚氧减重的规律,提供聚氧缩短压气机、燃烧室、涡轮轴向尺寸、减少发动机直径、减轻上述核心机部件和发动机总重量的理论依据,可供航机预研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基于部件匹配技术的涡扇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模型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模型有机地耦合,实现了发动机整机环境下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使得该模型成为一种实用的涡扇发动机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计算比较了畸变进气时发动机整机环境和单独部件评定时风扇和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的异同,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对于风扇,畸变进气条件下,无论在高转速,还是低转速时,同样的进口畸变度,发动机环境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比单独部件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都小,即在发动机环境下评定风扇稳定性时,风扇对进气温度畸变不敏感,而在单独部件环境下评定时,风扇对进气畸变比较敏感。对于压气机,进口气流存在压力畸变时,采用高压涡轮导向器变化对压气机逼喘过程中,风扇的共同工作线向喘振边界靠近,而进口气流存在温度畸变时,逼喘过程中,风扇的共同工作线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天翔  卢岳良  柯兵 《航空学报》2020,41(3):423242-423242
冲压空气涡轮是飞机能源失效时使用的关键应急系统。首先依据冲击空气涡轮(RAT)工作原理确定其物理架构;然后对涡轮部件、能源转换装置、展开装置和展开随动机构等4个主要部件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各部件的力学方程组。依据该力学方程组,建立涉及力学、液压、刚体动力学的多学科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模型。使用该模型仿真了某真实系统在不同工况和设计参数下的动态特性,研究了关键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正向设计提供依据。最终,某型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系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以来,陶瓷热障涂层技术被广泛用于保护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热障涂层具有减少热流、降低热端部件工作温度(或提高发动机工作温度)、防止腐蚀和磨损、提高效率、节约燃料、延长零件工作寿命的功能。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的热障涂层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腐蚀剥落能力、界面结合力及热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4.
根据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本文详细讨论了因腐蚀介质──Na2SO4、NaCl、V2O5引起的燃气涡轮发动机高温部件热腐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FMECA的原理和工作内容,通过其在涡轮部件上的应用体现出在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涡喷发动机涡轮改型匹配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家骅  冯国泰  于廷臣  周驰 《推进技术》2005,26(2):151-154,183
改型后的涡轮在匹配上与发动机其余部件存在流量偏小和功率偏大的偏差,解决方案是改变涡轮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和调节涡轮出口的背压,采用将涡轮全三维仿真与发动机总体零维仿真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对某单轴涡喷发动机的涡轮特性改进对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可作为初步意见供以后部件改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涡轮叶片是飞机发动机中服役条件最为苛刻的部件,其性能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安全。因叶片服役环境复杂,服役条件苛刻,在服役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各类损伤,对其服役损伤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经济意义。本工作选用实际服役后的定向凝固合金涡轮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截取叶身上部高度80%横截面位置,利用SEM和EDS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微观组织分析。结果显示:该叶片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γ’相。一类γ’相尺寸小,形状规则,另一类γ’相尺寸大,形状不规则;借助对各部位γ’相进行尺寸分布表征,结合截面各部位硬度测试分析,表征了叶片不同部位间的微观损伤程度。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服役工况不同,微观组织损伤程度不同。此外,总结和分析了在叶片个别部位出现的基体裂纹和涂层损伤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涡轮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重要的热端部件,其工作情况直接影响到涡轮的机械效率.利用流体计算软件CFX研究了涡轮叶片工作时的流场及温度场,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较真实地展现了叶片工作时的情况,为验证冷却方式的有效性及对涡轮叶片进行热-结构耦合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很多燃气涡轮发动机都缺乏计算风车特性必需的低转速状态的部件特性,给计算发动机风车状态的特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风车特性是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此,本文参考尤.阿.李特维诺夫提出的计算发动机风车特性的方法,计算了燃气涡轮发动机风车状态时的内阻力。从计算结果分析,该方法不依赖于部件特性,非常适合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风车特性计算。  相似文献   

20.
涡轮发动机部件特性自适应模型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航空涡轮发动机部件特性自适应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根据测量参数合理选择部件特性修正因子;使用部件特性删除法求解部件特性修正因子;部件特性修正因子的数值拟合方法。采取这些改进措施后,使得现有航空涡轮发动机部件特性自适应模型得到改善。计算结果与两种型号的涡喷发动机的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本文的改进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