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起源于中国的龙狮舞艺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四海。不仅是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精致的外形以及精湛的技艺让人钦敬,更重要的是龙狮舞艺的精神作为一种无穷的力量深入人心。通过对龙狮舞艺历史文献分析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去研究龙狮舞艺的本质内涵,揭示其以传承与发展为精神前提,团结合作为精神基础,和谐共处为精神内在要求,追求幸福美好为最终目标的本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龙狮舞艺的精神作为支柱,开创幸福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理论视角对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内涵进行剖析,从理论层面来看,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从主体层面来看,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体系;从内容层面来看,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以"依法治体"服务体系;从方式层面来看,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以"公平正义"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现人民健康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石,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与传统中医的健康养生理念,传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就重视和关注人民健康的理论与实践,与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交相呼应。在新时代推进卫生与健康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4.
发展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无论在是什么时期都是中国发展主要的探讨的话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作为上世纪战后兴起的现代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里转折点。现代发展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贯穿于对理论以及现实的思考,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注入新鲜的血液,具有时代特性,为西方国家所认可的主流思想。当下我国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无疑是新时代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笔者以"现代发展理论→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对现代发展理论的内化与超越"为基本的逻辑线索,探析现代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新时代诠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十分必要,可以通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广大网民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网民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广大网民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理论,代表了当代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最高发展成就。邓小平经济理论,改变了中国经济学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沉闷状况,同时也变革了纯粹照搬西方现代经济的移植发展经济学的趋势,以综合创新的特色,开创了中国经济学的革命新时代。一、经济研究纲领式的综合创新库恩的科学港式革命发展模式不适应评价当代中国经济学。很多学者用库恩的科学革命发展模式评价中国经济学的状况,比较悲观,认为中国经济学充其量是一种进步的发展,谈不上革命性的发展,“进步还只是量变,不等于发展,不等于革命,因为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科…  相似文献   

7.
机务作风是影响机务人员维修保障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某机务保障团队机务作风的现状,并从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通过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表层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潜层的精神文化培育来谋篇布局,系统性地构建新时代机务作风的实现路径,为机务作风的培育、继承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政局风云变幻的时代,梁启超、李大钊作为先进的中国人,勇于担起救亡图存的民族重任。他们将自己的知识积累与时代需要相结合,针对中国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思想的前进方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由思想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就梁启超与李大钊的自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发程度较低。为满足现代国民倍受关注的体验式体育旅游的需求,需要解决资金匮乏的难题。文章运用"规模经济"理论,解析了金融支持对发展广西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的关系,提出现阶段,需要通过资金供给、政策支持、技术体系支撑的途径,整合现有民族特色,依托项目融资,为广西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开拓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作用下,每个民族在历史的脚步中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作为一种原生态的音乐表现形式,凝聚了侗族人民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侗族民族文化展现的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本文在民族音乐视野下对侗族大歌产生的生态环境、艺术特点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作了探索,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是个不善于外露情绪、性格内敛的民族,这次在洛带过了一次真正的中国年,近距离体验了古老中国的春节民俗,让我触动到了这个民族那种古老的喜悦,那开放的、热烈的、真诚的、平凡的,我为之感动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是个不善于外露情绪、性格内敛的民族,这次在洛带过了一次真正的中国年,近距离体验了古老中国的春节民俗,让我触动到了这个民族那种古老的喜悦,那开放的、热烈的、真诚的、平凡的,我为之感动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3.
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指导中国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是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民族国家认同机制完善、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和教学资源整合。然而,当前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与多元文化教育融合程度不够,体现在文化性缺失、融合力不足、师生互动性不够和评价力不足等方面,影响教学各环节转型升级,难以有效突破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因此,可以从完善文化教育思想体系入手,对教材体系、教师素养和教学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强化,构建较为全面的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转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远的国际视野。大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可为之举。对高职院校而言,学校是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的摇篮,教材是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载体,课堂是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知识的阵地,头脑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精神的归宿,由此建出"四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如何使“两弹一星”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需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三重逻辑,即生成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首先,充分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了解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契合点。其次,深入明晰“两弹一星”精神在政治导向、教学需要和精神传承方面对推进思政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最后,积极贯彻“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是党的领导主体的思维创新过程;从事实判断的角度看,是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过程;从价值诉求的角度看,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共同富裕的伟大复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中国人民回顾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的时候,总会发出这样纯朴的心声:“毛泽东带领我们站起来了,邓小平带领我们富起来了。”的确,中华民族从独立解放到强国富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以实现。在70多年的集体奋斗中,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以他们的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当然,每一位领袖人物都不可能离开历史提供的特定舞台,只能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施展才能,创造业绩,推动社会前进。毛泽东与邓小平所处环境、承但使命有所不同,前者是开创和奠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时代,新作为,新发展"大趋势,文章旨在论述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如何在充分整合和利用其资源、平台和政策优势的前提下,以一股强大的助力立足于"扶人、扶文、扶心"三个层面,担当文化精准扶贫资源信息建设的中坚力量,激活文化扶贫改制的精准识别,寻求精神层面和文化方面的关键路径和精准策略,以文化精准扶贫为人民谋福祉,为实现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联网时代催生的翻转课堂的兴起、实践、发展,民航院校思政课堂因翻转教学模式而引起了课程模式、管理模式、角色转换等一系列变革。结合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民航院校应以课程任务作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手段,以常见误区作为反面教材,以民航资源作为有机载体,以科学考评作为衡量机制,开展翻转教学研究,对于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纵深发展、激励民航大学生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实现行业院校思政课堂效益最大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勇于冲破思想禁锢的大无畏精神,求真务实的开拓精神,大胆创新理论的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其创新精神,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