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2006,32(3):F0002-F0002
马恒儒 198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到航空工业部发动机局.从事航空发动机预研和型号综合性工作;1996年担任发动机局副局长.分管某型发动机大修、批生产.以及斯贝发动机研制工作;1998年7月.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主管质量和技术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PW2000“降温型”发动机的发展与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普惠公司为波音757客机研制的PW2037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于1984年投入使用后,已被22家航空公司(包括上海航空公司)选用,目前已交付近900台,累积使用时间超过1200万小时。到1992年,它的可靠性指标(空中停车率、提前换发率)已趋稳定,即该发动机已进入成熟期(见图1)。目前它总的空中停车率为0.013次/1000小时,达到较先进的水平。1989年,普惠公司对PW2000系列发动机(PW2037是该系列的第一个型号)作过一些改进,例如:对高压第一级涡轮工作叶片进行了改进;高压涡轮叶片外封气环带采用了283陶瓷涂层;增加了高压第一级导…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2006,32(2):F0002-F0002
陈懋章院士,中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1936年2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设计专业,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航空系从事湍流和转捩研究,1981年回国;198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专家专访     
《航空发动机》2004,(2):F002-F002
杨燕生同志1938年3月出生于北京市,1961年8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设计专业,同年分配到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工作,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进修;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自然科学研究员;曾担任专业组长、设计室主管工程师,型号主任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7日至9日,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第十六届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专业学术交流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中航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航空科学技术》2007,(1):43-43
一、“太行”航空发动机通过技术定型审查 2006年初,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通过技术定型审查,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2009,35(6):F0003-F0003
1961年出生,自然科学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传动润滑专业副总师。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用飞机的发动机火警探测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火警探测系统是现代飞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否准确及时的探测到发动机火警,不仅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营运,还直接危及到飞行安全。本文分析了现代飞机的发动机火警探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探测器原理和处理探测器信号的判断逻辑和系统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9.
教练机发动机设计载荷谱推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宋迎东 《推进技术》1997,18(6):64-67
系统地研究了教练机航空发动机设计载荷谱的推导方法,主要包括:(1)基准机的选取与现役发动机载荷谱的空测、统计;(2)新机发动机飞行剖面的预测;(3)新机发动机设计任务循环的编制等三大步骤。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推广到其它类型的发动机设计载荷谱研究。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2014,(6):F0002-F0002
王德友,1955年9月出生,自然科学研究员,工学博士,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振动与噪声专业副总设计师。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总装武器装备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专业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特性仿真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家骅  冯国泰 《推进技术》2002,23(4):346-351
回顾了航空发动机特性仿真技术的产生背景,综合叙述了从稳态特计算到瞬态特性计算,从特性仿真到综合仿真,从零维仿真到多维仿真的发展历程,介绍和评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特性仿真的研究概况及美国“数值推进系统仿真”计划和发展趋势,说明了发动机数值仿真技术及仿真试验台的应用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推进系统设计的可信度,降低了实验与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12.
王维彬  巩岩博 《推进技术》2021,42(7):1458-1465
系统性地回顾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YF-77的设计与研制历程。通过分析氢氧发动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氢氧发动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的技术路线和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背景;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总体技术方案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主要组件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开展分析;对发动机热试车情况、可靠性验证情况和故障排除情况进行了分析;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情况、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飞行国际》2007年10月报道,以制造和修理军民用航空发动机为主要业务的德国MTU航空发动机公司将环境友好的航空发动机部件验证机(CLEAN)研究项目的技术应用到普惠公司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GTF)上,为其研发高速低压涡轮。  相似文献   

14.
尚守堂,1970年6月出生,自然科学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学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曾任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燃烧设计研究室主任,现任该所副总设计师兼总体一部部长。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制工作,参加了"昆仑"、"太行"系列型号和先进战斗机、运输机动力以及航改燃气轮机的研制及改进改型工作、多个项目的预研工作。目前担任某型发动机常务副总师、某探索研究项目主管副总师及主  相似文献   

15.
机动飞机/发动机设计参数的一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了一种机动飞机/发动机设计参数的一体化选择方法和软件。根据机动飞机的飞行任务要求,确定设计目标和约束,其中包括飞机性能约束和发动机部件设计约束,并以此对飞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和发动机循环参数进行一体化优选。该软件由飞机几何、飞机质量、飞机气动性能、发动机非安装和安装性能、发动机质量和外廓尺寸、飞机性能、优化等模块组成。此软件已应用于已有机动飞机/发动机的改型方案论证和未来高机动飞机/发动机方案的分析研究,本文给出部分计算实例。使用此软件的经验表明,计算结果合理,计算精度和所需时间适合于飞机/发动机系统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6.
杨芳菲 《航空发动机》2006,32(4):F0002-F0002,F0003
2006年11月1日,即在第六届中国航空航天国际博览会开幕的第2天,由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主办、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承办的“动力与发展——中俄双方院士高峰论坛”,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举行。中国一航副总经理李玉海(上图左一)到会并致辞,刘大响(上图右一)和切普金B.M.(上图中)分别代表中、俄双方院士讲话,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领导和来自国内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动力专业的专家、科研人员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俄罗斯以其动力技术的发展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在诸多领域仍领跑于世界;中国航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飞机噪声控制技术历史发展演化过程的总结分析,研究了民用航空发动机气动与声学一体化设计的目标、方法、流程、理论模型和发展趋势等。基于对航空发动机气动设计过程的分析,给出了航空发动机气动与声学一体化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分别从“发动机总体热力循环设计”“发动机部件通流设计”“发动机部件三维详细设计”等三个流程,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声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详细论述了发动机气动声学设计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分析了目前航空发动机声学设计理论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并以具体发动机设计实例分析了不同设计阶段航空发动机的气动与声学一体化设计方法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吸气式推进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的缓慢回升,民用飞机及其发动机的交付数量开始增加;军用飞机发动机的市场发展强劲,已有几个计划接近投产;无人机动力的发展也在继续。  相似文献   

19.
飞机飞行离不开发动机。发动机工作离不开油液。发动机与油液就像人体与血液的关系一样。如果发动机没有油液(液压油、航空煤油、滑油),飞机就无法飞行;没有液压油,飞机的飞行控制就不能保证;没有航空煤油发动机就不能工作,飞机就不能飞行了;没有滑油,发动机各种附件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摩擦,造成损害,从而影响飞行安全。可见油液对于发动机是何其重要。油液的日常维护就成了机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下面是本人从几年的工作经验中得出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玥 《航空动力学报》2011,(9):2161-2162
2011年8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发动机可靠性专业委员会、空军航空技术装备可靠性办公室主办,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空军航空技术装备可靠性办公室、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会议代表以及论文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