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翔 《飞行试验》2003,19(4):19-21
介绍了一种在能收放起落架的飞行情况下,测量前、主起落架支柱压缩量的方法。该方法在国内属首次.并在飞豹飞机载荷谱实测中得到成功应用。文中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该方法对其他飞机同时进行机体飞行载荷谱与起落架载荷谱的测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鲁隽 《国际航空》1999,(10):29-29
在去年的’98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个最能振奋国人精神,也最能吸引国外参展商和参观者注意的重大事件,当首推中国的FBC—1“飞豹”超音速歼击轰炸机的第一次公开亮相。短短几天的航展中,穿云破雾的空中“飞豹”,是飞行表演中最精彩的节目之一。FBC—l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的一种双座、双发、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该机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在该机的研制过程中,研究设计人员正确处理了对空攻击、自卫与对地/海攻击的关系,以对…  相似文献   

3.
民用飞机起落架作为飞机唯一的支撑结构,是不可或缺的飞机部件,其中主起落架通常安装在机翼上,而飞机油箱往往也是机翼结构的一部分,当主起落架系统在飞机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因超载而损坏,其损坏模式可能会导致飞机油箱损坏,导致燃油系统溢出足够量的燃油构成起火危险,从而威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主起落架需要设计成应急断离结构,使得主起落架能够有序脱离机体,从而保护油箱安全。对民用飞机主起落架保险销的设计与验证进行了研究,包含保险销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和试验验证。通过设计一种区别于起落架连接形式的试验台架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试验台架的修正系数,来进行保险销的试验验证,然后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台架模型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保险销的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4.
飞机在进行地面转弯过程中,机场道面不平、侧风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主起落架转向轮的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不符,引起前轮转角和两侧主轮转角关系不匹配,增大轮胎侧向力,主起落架受到的扭矩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侧主轮独立控制的飞机地面转弯控制策略和基于内侧主起落架转向轮为主导对象,外侧主起落架转向轮为从动对象的主从控制策略以及实时转弯角度控制算法。建立基于弹性轮胎的飞机地面转弯模型,计算飞机地面转弯时的主起落架总扭矩。通过MATLAB设置不同主轮转角偏差,对两侧主轮的独立控制策略和主从控制策略下的主起落架总扭矩进行对比,发现前者能更有效降低飞机主起落架扭矩,增加飞机地面转弯安全性以及减小起落架设计难度。  相似文献   

5.
综合多军种的需求来联合研制军机,是降低整体风险和成本的有效方法,不过,这一方法似乎在F-35项目上遭遇了“滑铁卢”。但分析表明,与单军种研制相比,联合研制策略在研制成本和单机成本上具有优势,联合研制导致的“一机多型”并非项目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陈一坚(1930-),福建福州人,中国飞机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航集团第一飞机设计院研究员。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歼教1、初教6等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1982年出任"飞豹"飞机型号总设计师,成功研制"飞豹"飞机,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研制方面的空白,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编了《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手册》,《飞机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手册》,撰写了《"飞豹"飞机研制工作总结报告》等,为促进航空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国家适航法规要求、适航管理机制、民机研制过程、适航审定过程的基础上,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过程相关适航工作要求开展分析,明确了民机起落架系统随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一起批准(随机适航)过程中的适航工作目标和主要适航工作内容,并对起落架系统持续适航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随机适航工作虽然属于航空器适航取证工作的组成部分,但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仍承担其产品适航性的“第一责任”,研究内容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开展项目策划和研制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材料     
“飞豹”是FBC一1歼击轰炸机的亻票悍美名,是中国航空人首次冲破传统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桎梏,完全靠自己力量研制的性能先进的新型机种。1977年开始立英研究研制:1998年在中国珠海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1999年在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以箭形编队叱咤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令国人骄傲与自豪。“飞豹”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第一种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拥有知识产权的飞机;第一个自觉地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补充性设计的机种;第一个进行地面试验和试飞规模最大、试飞过程最长,试飞架次最多的机种;第一种采用国外先进设计规范,按照国家军…  相似文献   

9.
林海 《试飞研究》1995,(2):8-10,37
飞机接地时,在飞机重心处和座舱飞行员位置处的最大过载对飞机强度与刚度设计及旅客与飞行员的舒适性均是重要参数,本文研究了接地时的飞机动态特性,并为飞行员安全使用提供了确定有利的飞行航程,起落架和气动力参数的边界,称其为“着陆窗口”。文中叙述了确定最大过载变化的分析方法,飞行参数中的垂直速度,俯仰姿态角以及起落架参数中的油液减震支柱阻尼均是影响最大过载的关键参数,重心处的最大过载受到主起落架减震支柱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飞院和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您先后参加了”飞豹”系列、运七-200A等多个型号的研制,经过多年发展,一飞院在气动设计、结构强度设计和系统集成这三大核心技术方面都有哪些积累?  相似文献   

11.
杨志昌 《飞机工程》2006,(2):64-66,71
介绍了小鹰-500飞机主起落架静力试验实施过程中假机轮的设计,试验件的安装及加载特点。起落架静力试验的所有载荷都作用在机轮或轮轴上,而真实的机轮不能直接加载,必须设计一个假机轮,既要模拟真机轮在飞机上的安装状态,又要便于加载,还要有“刹车装置”。假机轮的加载孔设计成一个能绕轴心摆动的弧形槽孔,以便在试验过程中自动找正加载中心将主起落架在飞机上的三个分布在三维空间的连接点布置在一个由钢框组成的基准面下部以便试件的安装定位。将试件所受的压载用受拉作动筒来实施,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系统失稳。延长了加载作动筒根部支点到加载点的距离,从而减小了加载过程中因变形而产生的载荷误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设计飞机起落架的初期阶段,如何应用实体造型技术和机构仿真技术在微机上构造起落架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运动模型,获得逼真的起落架系统的三维图象并实现准确的运动仿真;还提出了一套独特、方便、灵活的干涉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全文以南飞公司某型飞机主起落架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淑兰 《飞机设计》1994,(2):16-22,26
本文作者根据以往飞机起落架布局设计过程并参考了有关资料,详细地总结叙述了飞机设计初期,起落架布置的方法,步骤以及前、主轮距,前、主载荷分配,起落架高度,机轮选用等各项参数选用原则。为起落架布局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论证了H-5飞机在地面滑跑中,主起落架的收起力矩总是小于阻收力矩。由引得出了H-5飞机在滑跑中,主起落架不可能收起来的结论。我们认为在特情处置中的有关要求是不适当的,提出了修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军机适航性工作的内涵和特点,逐条分析军机适航性与传统“五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军机适航性工作的建议,以期为促进军机适航性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军机研制在管理方面的几个特点,结合对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考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机研制管理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军用飞机采办中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发展与作用;结合某型飞机的研制实践,系统地总结了质量监控的成功经验;并针对需要继续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军用飞机采办,是军队按照国防需求 提出军品要求,在军方的参与下由工业部门进行论证、设计,军方以合同形式向军机生产企业预先约定研制和购买,以全寿命管理的形式实施质量监控和经费支付,保证部队能够及时装备高质量飞机的过程。其所涉及的范畴主要有委托代理机制、全过程质量监控、成本比价关系等三个方面。 军机采办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是指树立“全寿命管理”的思想,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军机结构中含有大量运动机构,为设计及装配过程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这些复杂运动机构的运动原理进行分析和仿真,能有效地帮助工艺人员对其进行工艺分析,找出运动机构中的可调量,指导现场工人进行安装调试,缩短设计及装配周期。采用CATIA的运动学仿真模块DMU对飞机起落架机构进行了运动机构仿真和分析,能有效模拟飞机起落架机构的实际运动状态,为其设计、优化及装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永庆  于浩  施岩 《航空学报》2021,42(8):525853-525853
首先介绍了舰载机滑跃起飞技术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基于作者在型号研制及试验试飞方面的工作经验,从滑跃起飞过程中的舰载机本体,包括起落架缓冲器、轮胎在内的多体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出发,分别对影响舰载机滑跃起飞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的若干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甲板风场、发动机、起落架、操纵系统和重量特性等。最后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从飞机设计与使用两个维度识别出滑跃起飞设计所需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动力学与运动学成因以及相关设计指标,对滑跃起飞动力学与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深层认知。可为从事相关型号的设计、试验及使用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民用飞机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Delphi和SQLServer开发了民用飞机缓冲器参数设计程序,计算了前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单腔变油孔型式、主起落架采用单腔定油孔型式和双腔定油孔型式的缓冲器的设计参数;然后基于ADAMS/Aircraft模块分别建立了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虚拟样机,并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符合要求;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进行起落架缓冲器不同型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腔变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提高了缓冲器的缓冲效率、双腔定油孔型式较单腔定油孔型式在大的下沉速度下降低了缓冲器的过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