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针对类HTV-2外形飞行器,研究其横侧向控制偏离判据(LCDP)大于0时的气动特性与控制策略设计方法。考虑类HTV-2外形飞行器横向静稳定性易获得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横侧向通道耦合进行气动特性及控制策略设计的方法。分析表明,基于该方法设计气动特性和控制策略可实现LCDP大于0状态下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动态偏离敏感参数(CnβDYN)和侧向操纵偏离参数(LCDP)无法预测飞行器在大侧滑角飞行条件下偏离失稳特性的不足,推导建立了大攻角、大侧滑角条件的飞行器动态偏离判据和操纵偏离判据,指出该判据包含了飞行器的所有飞行状态,能够更精确的反映系统的静稳定性需求,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预测偏离失稳的判据,并对某再入飞行器应用新偏离稳定判据,进行了偏离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清  赵俊波  李潜 《宇航学报》2014,35(6):657-662
针对HTV-2类飞行器存在的横侧向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风洞试验、模态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类HTV-2飞行器的横侧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偏航方向相比,滚转静、动稳定性都更弱,表现为:攻角小于10°滚转方向是静不稳定的;在滚转动态试验中,振动曲线随时间不是呈现收敛趋势,而是出现明显非线性多频谱周期性特征。通过在模型前体布置顺气流纵向绊线促使流动对称转捩的方法,增加了滚转曲线的线性和横侧向稳定性。横侧向模态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滚转模态随时间缓慢发散,系统对偏航静稳定性等参数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高速高机动飞行器的横航向偏离预测判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高速飞行器静稳定设计精度为目标,对横航向小扰动方程解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推导出了开环动态偏航稳定判据(CnβDYN)和闭环横向控制偏离判据(LCDP)。进而对翼-体组合体高超声速飞行器做了工程估算,利用所得气动数据对此外形进行了全面的横航向稳定性分析,指出了CnβDYN、LCDP与传统横航向稳定性判据的差异,传统的横航向判据不能计入两者的相互耦合效应,也无法预则进行滚转控制时引发的偏航失稳发散。  相似文献   

5.
张科  石国祥  王佩 《宇航学报》2020,41(4):429-437
针对大升阻比飞行器再入滑翔制导问题,基于预测-校正制导法,提出一种横程动态约束的侧向制导策略。利用再入过程中横程与剩余航程的近似线性关系,设计边界约束动态变化的横程走廊控制倾侧角反转。对大气密度和飞行器气动参数扰动引起的预测模型不确定性进行在线参数估计。以CAV-L高超声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进行再入制导仿真。结果表明,对不同航程的再入任务该制导法均能精确引导飞行器飞向目标,侧向制导倾侧角反转时机分布合理,反转次数少。Monte Carlo仿真校验了横程动态约束制导法对再入状态误差和过程扰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无动力自动着陆的横侧向控制,偏航通道根据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理论将“偏航角速度+偏航角”反馈转换成适于工程应用的“偏航角速度+侧向过载”控制方式;滚转通道设计了“滚转角速度+滚转角”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首次推导了BTT控制方式侧偏距回路的稳定性分析原理,并据此理论设计了横侧向回路的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横侧向控制器能够快速消除侧滑角,有效消除侧偏距,并且对平稳风和切变风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董哲  刘凯  李旦伟  章吉力 《宇航学报》2021,42(6):749-756
针对空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阶段的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分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指标函数的动态控制分配律,兼顾了反作用控制系统燃料消耗和闭环控制系统响应速度需求。此外,针对空天飞行器面对称大攻角再入引发的横侧向气动强耦合问题,在预测控制律中引入了通道间交叉耦合反馈项,对姿控过程进行增稳。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分配算法在提高了再入姿态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反作用控制系统的燃料消耗;交叉耦合反馈项的引入,缓解了倾侧角指令突变对偏航通道稳定性的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8.
晁涛  王松艳  杨明 《航天控制》2011,29(4):32-36
针对高速再入飞行器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量测噪声的特点,提出双回路鲁棒姿态控制律结构,利用μ综合方法进行姿态控制律设计,在设计中通过遗传算法对权函数进行优化设计,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通过横侧向鲁棒控制器的实例设计与仿真分析,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计过程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高速飞行器鲁棒姿态控制律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预测校正的滑翔飞行器再入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滑翔再入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度变化率反馈的改进倾侧角校正方法。在不依赖准平衡滑翔条件下,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平滑的弹道。纵向制导采用落点误差预测校正倾侧角指令,同时以终端平衡滑翔倾侧角作为终端倾侧角,可以提高终端高程精度。横侧向制导设计了航向角误差走廊边界控制倾侧角反转,以保证制导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制导指令解算时间小于1s,制导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旋转飞行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引起的章动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郜冶  杨丹  熊永亮 《宇航学报》2008,29(1):270-275
文中采用变质量系统的方法,分析了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章动不稳定性问题。将发动机内部装药简化为变质量系统的药柱,通过对系统姿态运动方程的分析,得到质量变化对飞行器旋转姿态运动的影响,并对几种典型装药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端面燃烧情况下,固体装药质量的消失对旋转运动的影响是有利的,使得飞行器侧向角速度逐渐趋于稳定;而对于管形装药,结果却刚好相反,质量的消失使旋转的侧向角速度以指数方式递增,从而导致了飞行器的不稳定。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发动机如何控制旋转章动和稳定性的设计思想,分析方法也可以帮助解决复杂装药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器的章动不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等效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液体表面张力影响液体晃动求解的基础上,利用动力学方程等价准则,建立了三轴定向充液卫星在二维平动和二维摆动扰动作用下的空间摆等效力学模型,并对两种情况下等效摆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表面张力时,液体的晃动特性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氧泵间管内气液两相掺混冷凝及其压力波传播过程,建立了可产生压力扰动的垂直管低温气液两相掺混实验系统,以氧气/液氧为实验工质,开展压力波对垂直管内低温气液两相掺混冷凝的影响研究,获得了不同压力波频率和氧气流量工况下的掺混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压力波会使发散流型由微弱振荡冷凝向间歇振荡冷凝转变,使椭圆流型由稳定冷凝向振荡冷凝转变;在0~52 Hz不同频率压力波作用下,发散流型最大轴向冷凝长度与掺混孔径之比在10~30之间,椭圆流型的比值在8~15之间变化;压力波对气相摆动频率起主导性和正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小最大鉴别分析特征提取的雷达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锦  黄培康 《宇航学报》2003,24(1):61-64
针对基于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的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准则函数,并依据该准则函数采用神经网络来实现自适应的非线性特征提取、变换与识别。同时,由于准则函数只坜对特征提取后的类间散度和类内散度作出估计,因此在样本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好的估计结果。该准则函数在形式上与Fisher准则函数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鉴于二者的形似之处,遂将基于该准则函数的特征提取方法冠以“最小最大鉴别分析特征提取”之名。将该方法用于五类缩比目标测量数据的特征提取与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头部空腔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压强振荡的抑制原理,以VKI实验发动机为基础,使用大涡模拟方法,对障碍物旋涡脱落诱发的振荡流场开展了数值研究,获得了压强振荡的频率和幅值,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在发动机头部加入空腔,发现压强振幅明显减弱,证实了瑞利准则用于指导头部装药抑振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空腔体积、位置、形状对振幅的影响很大,改变装药结构本质上是质量抽取与注入之间的相互抗争过程。装药头端复杂流场对抑振基本无效,在声压波节处改变药型对抑振基本无效,在声压波腹处加入的质量通量越大,振幅增加越显著,空腔越靠近声压波腹,空腔对声能的阻尼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15.
杨华波  张士峰  蔡洪 《宇航学报》2007,28(3):589-593
根据k次交叉验证思想,分别在测量方差已知与未知的情况下引入了一种模型选择准则,该准则充分考虑了模型的拟合能力与预测能力,在获得极大似然估计的同时,避免了参数估计中的过拟合问题。利用这一准则,对陀螺仪误差系数温度漂移建模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温度漂移的最优多项式模型。并与传统的AIC准则、MDL准则进行对比,通过Monte Carlo仿真说明了该选择准则在样本较小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erodynamic device, which was designated multi-row-disk (MRD). This device has a cone and stabilizer disks being arrang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is device can arbitrarily change it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y translating stabilizer disk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several nose shape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the MRD device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report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abilizer disks, zero-lift drag and induced drag can be reduced.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utting cavities on the conical surface is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longitudinal static stability. In the second part, the effect of cavity flow instability on pressure and strain oscillation is reported. We drew the design criterion that the configuration of stabilizer disks should be determined not to couple the 1st mode with pressure oscillation frequency, which can be predicted with Rossiter's formula.  相似文献   

17.
空间站舱内噪声评价与降噪技术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间站舱内噪声对航天员危害严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控制。文章首先分析了适用于空间站噪声评价的指标以及主要噪声源特点;总结了空间站的噪声预测方法和不同方法适用的频率范围、局限性;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降噪工作,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不足;最后结合我国空间站噪声控制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空间站降噪工作提出了建议:降噪工作必须贯穿空间站设计、制造和在轨工作的整个过程,才能对噪声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天梯系统的组成和初始部署形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天梯初始部署和运行中存在的复杂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分别从天梯动力学建模、天梯稳定性、天梯绳索振荡、攀爬器运动引起的绳索振荡及振荡抑制、天梯初始部署动力学五个方面分析归纳了天梯动力学与控制的发展状况,最后对天梯动力学与控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杨云飞  陈宇  李家文  潘忠文 《宇航学报》2011,32(10):2095-2102
针对运载火箭“摆动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低,可能影响全箭弹性模态稳定性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包含“发动机-伺服回路”动力学模型的全箭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对伺服机构传递函数和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与箭体弹性模态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关系,给出了保证弹性模态稳定的谐振频率判据,最后计算了保证全箭弹性模态稳定的负载频率边界值,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伺服回路”局部的负载频率通过惯性负载力矩作用与全箭弹性模态形成耦合,当负载频率位于上、下边界值范围之内时就会导致某些弹性模态不稳定,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对负载频率进行限制,以保证运载火箭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某型姿控发动机减压阀压力振荡导致阀芯密封面损坏,进而影响调压功能的问题,对其启动过程出口压力振荡和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减压阀仿真模型,分析了阀芯行程和限流孔对减压阀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阀芯行程和增加限流圈均有利于抑制减压阀启动过程出口压力振荡。基于此优化了阀芯行程,并在入口增加限流圈,试验表明改进后的减压阀出口压力相对平稳,振荡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