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每个CAD模型都包含完整的产品信息,没有必要在加工编程时浪费时间去选择每一个加工对象的特征信息。通过特征自动识别的功能,将UG软件的CAD模块和CAM模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简捷和智能,从而达到简化编程操作、缩短编程时间,实现自动化编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LabVIEW和Lab Windows/CVI环境下进行测试软件的开发方法,说明了LabVIEW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接口技术,以及Lab Windows/CVI环境回调函数的编程和事件驱动编程等高级程序设计技术,并给出一些虚拟仪器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统数控加工编程软件在处理复杂曲面零件加工编程时所遇到的问题,着重介绍了曲面离散化加工编程技术的算法与思想,为解决由多复杂曲面组成的零件加工编程难题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加工(HSM)具有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航空产品的数控加工中。但是使用高速加工技术,不仅要有适合高速加工的设备,选择适合进行高速加工的刀具,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合理的编程策略。任何编程策略的不合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数控编程一直是高速加工的重点和难点。以UG软件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了实现高速加工的数控编程的策略,并使用高速铣雕设备对生成的NG代码进行了加工,加工结果验证了NG代码是正确的、合理的。说明了采用合理的加工策略,使用UG软件可以实现高速加工的编程。  相似文献   

5.
线切割加工的关键在于自动编程。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遍应用的语言式及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图形基本元素输入法为基础的交互式线切割自动编程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PLC控制系统中编写算法过程过于复杂的问题,本文基于PLCopen标准,结合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灵活性的编程方式,研究了Matlab代码快速生成应用于PLC控制系统功能块的方法,从而解决PLC编程功能块或者库不开放的局限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对PLC编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自动编程系统的研究情况之后提出了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自动编程系统的设计构想和模块流程,并与其它自动编程操作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混合语言编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技术,混合语言编程在某课题的软件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整体壳段为航天产品核心零部件,具有结构复杂、尺寸精度高、材料去除率大、工艺过程复杂、加工周期长等特点。在壳段数控加工过程中,存在编程难度大、重复工作量大、效率低及编程质量与编程人员能力水平密切相关等问题。为了适应高效、高可靠性的任务需求,依托成熟商用CAM软件,通过对整体壳段典型特征的分析,基于UG NX软件平台研究并开发了典型特征自动化编程模块,有效提高了加工程序的质量稳定性,并极大降低了工艺人员的编程操作量,提高了工艺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0.
图形交互式数拉编程是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它是今后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的主流.本文介绍了在微机上实现壳体类零件图形交互式数控编程系统的总体考虑、技术特点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ZHU En 《中国航空学报》2000,13(3):157-161
Supermaneuver flight is often operated withhigh angle- of- attack and high angular rates.Su-per- maneuver flight cannot be controlled by aconventional gain- scheduled controller but canbe controlled by using a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controller[1~ 3] .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use twokinds of controllers,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and conventional gain- scheduled con-trollers,in a flight control system.The nonlin-ear dynamic- inversion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rol superm…  相似文献   

12.
曾徽  陈智铭  闫宪翔  欧东斌  董永晖 《航空学报》2020,41(4):123521-123521
电弧加热器是研究飞行器气动热防护问题的重要地面试验平台,其采用电极放电加热获得高温气体的方式,会产生铜蒸汽粒子,并随同进入地面试验模拟的等离子体气流,产生电弧风洞地面试验铜污染组分效应。本研究利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发展了一套电弧加热器高温流场组分在线诊断测量系统,开展对10 MW高焓叠片式电弧加热器铜电极烧蚀的在线测量,获得了铜原子浓度的实时测量结果。基于所选铜原子谱线,开展了对电弧加热器起弧过程和稳定工作过程的测量,同时分析了管式电极和环形电极下电极烧蚀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起弧瞬间,电极烧蚀较明显,管式电极的铜原子峰值浓度要明显高于环形电极;稳定工作后,环形电极铜原子烧蚀量迅速下降,并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10-6),管式电极仍然存在较高、不稳定的烧蚀,显示管式电极的烧蚀量要明显高于环形电极,且管式电极烧蚀量随着电弧加热器运行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基于该测量结果,建立了判定电极失效的直接判据,并用于保障电弧加热器运行安全。为研究电弧加热器电极烧蚀及地面试验铜污染组分效应提供了非接触式测量手段,目前,该测量系统已经作为电弧加热器的常规测试手段,提供电弧加热器高温气流的在线诊断。  相似文献   

13.
OPTIMIZATIONDESIGNOFHELICOPTERFORPRELIMINARYPARAMETERSGuoCaigen(TheResearchInstituteofHelicopterTechnology,NanjingUniversityo...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ONTHE3┐AXESROUGHMILLINGOFMULTI┐SURFACESLiuZhuang,ZhangDeqiang,ZhouLaishui,ZhouRurong(ResearchCenterofCAD/CAMEngineeri...  相似文献   

15.
一种联邦卡尔曼滤波渐变型故障容错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良  曾静  李陶  邓方林 《航空学报》2005,26(6):743-747
具有良好的容错性是组合导航系统的基本要求。组合导航系统易于完成突变型故障的检测与容错,对渐变型故障的检测与容错则较为困难。文中以联邦卡尔曼滤波为组合导航系统状态估计方法,针对渐变型故障,提出了观测品质的概念及其模糊评估方法,应用观测品质进行了导航系统的渐变型故障检测,利用观测品质构成局部滤波器估计均方误差阵的修正矩阵,设计了组合导航系统智能自适应渐变型故障容错方法并完成了仿真运算。  相似文献   

16.
亚声速翼身融合无人机概念外形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海强  余雄庆 《航空学报》2014,35(5):1200-1208
为了兼顾翼身融合(BWB)布局无人机(UAV)的气动、隐身和结构重量要求,应用优化方法研究了某亚声速翼身融合无人机概念方案的外形设计问题。外形优化设计流程包括全机参数化几何外形模型、气动分析、机翼根部弯矩计算、雷达散射截面(RCS)分析、代理模型的建立和外形参数优化计算。选择了三种不同优化目标研究翼身融合无人机外形优化问题:①未配平状态升阻比最大;②配平状态升阻比最大;③配平状态升阻比尽量大和机翼弯矩尽量小。通过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配平约束和机翼弯矩目标对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计入配平约束能够有效提高配平升阻比;将配平状态升阻比尽量大和机翼根部弯矩尽量小作为优化目标能够获得合理的优化外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如何根据微纳卫星的技术状态与测控需求特点,以建立对多目标、多体制下卫星的测控管理模式的问题,从系统规划、设备研制、测控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分析。主要从卫星使用频率、占用轨道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面着手,提出了适宜微纳卫星应用与发展的频率和轨道选用建议。再根据微纳卫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采用符合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规程的数据格式的建议。同时,针对在轨管理,还提出了利用国内外现有有效测控资源的联网合作与商业运作的管理方式。这些观点,有可能对我国微纳卫星进行高效、可靠的测控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2):634-663
The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aerial transport networks and their associated flight frequencies is crucial for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airlines, as well as for carrying out market research, to establish target markets, and for aircraft and crew rostering. In addition, optimum airplane types for the selected networks are crucial to improve revenue and to provide reduced operating costs.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aerial transport network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um fleet for that network, composed of three types of airplanes (network and vehicle integrated design). The network profit is maximized. The passenger’s demands between the airports are determined via a gravitational model. An embedded linear programming solution is responsible for obtaining potential optimal network configurations. The optimum fleet combination is determined from a database of candidate aircraft designs via genetic algorithm. A truly realistic airplane representation is made possible thanks to accurate surrogate models for engine and aerodynamics is adopted. An accurate engine deck encompassing a compression map and an innovative engine weight calculation besides an aerodynamica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ule enable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for the mission analysi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network comprised of twenty main Brazilian airports and corresponding fleet.  相似文献   

19.
研制数字式铝合金韦氏硬度计,必须依据正确的韦氏硬度计算公式,并采用适合的铝合金韦氏标准硬度块进行校准与标定。本文依据实验结果指出了目前使用的韦氏硬度计算公式和铝合金韦氏标准硬度块存在的差错和缺陷,提出了新的韦氏硬度计算公式,并设计和制造了新的铝合金韦氏标准硬度块。以上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字式铝合金韦氏硬度计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郭才根 《航空学报》1993,14(12):567-574
根据直升机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发动机和重量的要求,建立优化的分析模型,应用计算机和最优化技术求解,得到满足直升机设计准则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本方法也可用于对已有型号的总体参数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算例和新机设计中的应用表明,本方法对直升机总体参数选择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