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06年7月3日上午11点30分,位于西安市南郊青山翠谷中的新型发动机试车台宏伟壮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600秒长程试车即将进行,人们屏住呼吸在等待着.这次600秒试车可不一般,因为它对液氧爆油发动机及试车台来说部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正>8月18日,18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1200秒长程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该发动机总试车时间达到3600秒,创造该台发动机不下台累计试车时间新高,标志着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18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可靠性迈上新台阶,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顺利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日,陕西西安南郊。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上,当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试车时间被定格在200秒时,在场的领导、专家和研制人员们都十分清楚这次成功具有多么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前,首台长征六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发动机顺利交付总体。“长征六号”芯一级由一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组成,并带有两台燃气滚控装置。至此,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一、二级动力试车发动机已全部顺利交付总体。  相似文献   

5.
正国内动态蓝箭航天突破泵后摇摆技术5月13日,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控制系统与"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匹配验证成功,顺利完成第三次摇摆试车点火试验,点火时长200秒。"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采用泵后摇摆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泵前摇摆,泵后摇摆能够有效减小发动机尺寸、减轻发动机结构质量、降低摇摆力矩。本次试验成功意味着发动机飞行状态已基本确认,标志着朱雀  相似文献   

6.
近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发动机试车试验,该系统在国内航天发动机上首次应用了抽真空和引导煤油充填操作技术,目前已通过实战考核和验证,基本功能、性能满足总体设计要求。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在火箭射前对助推及芯一级发动机进行抽真空和引导煤油充填操作。此次试验结束后,后续将重点开展系统及关键单机可靠性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5月22日,轨道科学公司一台AJ-26火箭发动机在美航宇局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进行热试车时出现故障。这台发动机拟供该公司“心宿二”火箭2015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时使用。公司发言人称失败原因尚待确定。AJ-26是一种液氧/煤油发动机,原本是为苏联最终下马的载人登月计划建造的。  相似文献   

8.
综合消息     
▲法国欧洲推进公司成功地进行了新的低温发动机Vulcain两次持续长达800秒试车,工作达到104%,标定推力约120吨。在试车中,完全需要环状物增强分离。另一台发动机工作总计1000秒。在试验台上试车的6台发动机超过了10000秒。▲加拿大选拔了一组四名宇航员,其中有一名女性,叫朱莉·帕耶特,未婚,25岁。其他三位是男性:戴维·威廉斯;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克里斯·默凯。最后一位取代退出竞选的罗伯特·斯图尔特。宇航员将参加美国航天飞机或自由空间站飞行。  相似文献   

9.
正航空喷气发动机洛克达因公司的AR-1液氧/煤油发动机已完成关键设计评审,为后续研制工作扫清了道路。AR-1拟用于替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火箭所用的俄制RD-180发动机。该发动机计划2017年试车,2019年投入飞行。本次评审涉及发动机的18个分系统和组件。为结束国防部对俄RD-180发动机的依赖,美国国会已要求空军  相似文献   

10.
太空问答     
正中国新一代火箭"长征七号"有何特点?和"长征六号"一样,"长征七号"也是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不过能力大大增强。液氧煤油组合能进一步提高火箭推力,极大降低燃料存贮和运输成本,是一种可靠性高、对环境友好的火箭。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我国在液氧煤油发动机领域内已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上了太空。人们在为中国航天一箭多星技术取得突破而欣喜的同时,更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完美首秀,充满了惊叹与惊喜!此次长征六号新型三级液体火箭首飞,其动力系统即一、二、三级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部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提供。而长征六号新型火箭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使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其中,一级火箭采用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二级火箭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29日,中央电视台一场主题为《聚焦大火箭"心脏"》的电视实况直播,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搜狐网等上百家媒体竞相予以报道。一时间,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的消息,伴随着电视、报纸、广播、网络迅速传遍了地球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研制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气摇摆装置首次热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该发动机泵后摇摆软管设计、制造技术实现突破,数字化技术在发动机工程研制中得到成功应用,为发动机后续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讨论了航空发动机试车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应用STD总线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结合使得试验台测试更加有效。通过该项仪器的应用,发动机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温度配置参数传统离线校准方法,针对其存在的反复拆装耗时长且易引发故障、缺少系统综合误差的判定方法等不足,开展发动机试车台静态状态下的整机在线校准方法研究。通过给被校准参数传感器提供标准热源的方式,开展温度传感器及温度通道(温度仪表)在线整机校准。通过对发动机试车台系统模拟仪表显示结果与标准器读数进行比较,确认在线校准的有效性,实现了试车台系统综合误差校准,为试车台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据3月30日出版的美国《航空周刊》报道,俄罗斯科学家3年前开始设计的一种使用液氧、氢和煤油作燃料的宇宙火箭,现已完成了该项目80%的设计蓝图绘制工作。按照原苏联科学家,即现在俄罗斯科学家的设想,这种新型火箭将拥有两台涡轮泵、两个主燃烧室和安装在双轴万向节系统上的两个发动机尾喷管。它的推力可达408吨,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可比单纯使用液氧和氢的现有同等规模火箭大一倍。火箭上的一台涡轮泵将把液氧和煤油泵入一个预热室内,以产生加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优化调整方法.这一方法以多自由度多目标优化理论为基础,利用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在对故障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发动机可调部件以使发动机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利用这一方法建立的发动机调整模型被用于某型处于生产试验阶段的涡扇发动机的实际试车调整中,实践表明,发动机调整模型所得到的最优调整方案能够有效地指导故障发动机的试车调整.   相似文献   

18.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其最新型的CE-20国产低温上面级发动机已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地面试车,持续时间640秒,预计"静地卫星运载器"3型火箭能够在12月份首飞。其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4000千克,是"静地卫星运载器"2型火箭的两倍。1993年印度启动国产低温上面级的研制工作。CE-20是印首款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的低温发动机,额定推力200千牛,真空比冲444秒。  相似文献   

19.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9,(9):4-9
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再传捷报 7月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成功进行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长程摇摆试车。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北京完成了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此次试车是继今年2月9日首次试车之后的第二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芯一级模块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年内转入发射场合练奠定了坚实基础。与第一次试车相比,两台地面推力50吨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还按照飞行要求进行了全程摇摆试验。本次试车的芯一级产品直径5米,总长约33米,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