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张德雄 《推进技术》1987,8(1):43-50
固体火箭助推器是航天飞机动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当今各国在发展航天飞机时所选的通用助推方案.美、日、西欧都已发展了或正在发展航天飞机用的大型固体助推器.本文重点介绍美国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性能及其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
谢运武 《推进技术》1992,13(1):79-82
文中对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应急打开并抛弃座舱盖方案进行了探索。并根据飞机座舱盖抛放总体方案的要求,确定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参数。通过地面试验说明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所设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性能满足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推进技术》1997,18(5):108-108
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分别签订了1百万美元的合同,对改进的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进行深入的概念性研究。新型液体推进剂助推器能够飞回着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而现有的固体火箭助推器(SRBs)溅落在海里回收。液体助推器的可控性比固体火箭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的ICT局部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的局部检测,提出了窄角扇束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ICT)检测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的局部检测方案.采用平移/旋转扫描方式和只旋转扫描方式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进行局部检测.为了验证局部检测方案的有效性,利用窄角扇束ICT对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局部检测,并利用卷积反投影算法和小波变换算法进行局部重建.结果表明:平移/旋转扫描方式适合窄角扇束ICT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进行局部检测,只旋转扫描方式不适合局部检测.由于利用局部缺陷区域外的投影数据,卷积反投影算法较小波变换算法的局部重建质量高.这对于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的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竹青 《国际航空》2010,(12):37-38
<正> 美国空军考虑在下一代航天飞机的远期方案中,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RBS)组合上面级的轨道飞行器(航天飞机)方案,替代现在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系统组合上面级方案。美国航天飞机现在均由一次性的运载火箭垂直发射升空,完成任务后由驾驶员操作返回发射场跑道。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助推系统的一次性使用带来的高发射成本。为此,美国空军一直在考虑由无人驾驶的航天飞机直接从发射场跑道上起飞着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重返月球的先期工作正在进行中,NASA规划者为“战神”V(Ares V)火箭尝试性地增加了一个发动机,还增加了航天飞机衍生型固体火箭助推器的长度,以便安装一个更大的液氢贮箱。  相似文献   

7.
焊接技术是制造航天飞机的主要工艺技术,它对确保航天飞机零、部件的轻重量、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先进的焊接术在国外航天飞机轨道器、主发动机、反作用控制发动机、轨道机动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和外贮箱等主要部件上的应用情况。此外,对我国航天飞机焊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裴锦华 《飞行力学》1999,17(1):21-26
探讨和分析了无人机采用双发固体火箭助推发射方案时存在的助推器同步性问题。并以某型无人机和火箭助推器为例,进行了火箭助推器的同步性仿真计算以及同步性对无人机发射段飞行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分析确定了影响双发固体火箭同步性的显著因素,并就改善双发火箭同步性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计算结果表明,火箭助推器同步性对无人机发射段飞行轨迹及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对战术导弹的要求及实现二级推力程序可能的动力装置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二级推力比和总冲比是选择动力装置方案的重要参数.当推力比大于5时,不宜采用单室双推力方案,尤其是在一、二级推力比较大而总冲比较小的情况下,选用贯穿式双室双推力方案较有利.文中进行了实例对比.当一、二级推力比很大,而总冲比又很小时,采用组合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是一种很可取的方案.本文还概述了无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组合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及其它二级推力动力装置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缺乏适应性这一主要缺点可通过可控熄火来弥补。如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关-开控制,需要中止燃烧,而同时又必须留有推进剂装药,为重新起动准备条件。同样,在火箭已经达到所希望的速度时完成发动机关车,也需要燃烧中止的方法。此外,火箭在级分离时要求推力在大约10~20毫秒内中止,否则未经控制的压力拖尾在级分离时危害特别大。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关闭及重新起动的能力会大大增加其适应性,以利于使用。  相似文献   

11.
风洞收缩段曲线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的风洞收缩段曲线的设计方法,即UG参数化收缩段壁型曲线设计。采用商用软件fluent对这种收缩段曲线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好的流场品质,对于风洞的设计以及流动优化提供了新的设计思想。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应用了该研究成果加工制造了一座低速风洞,并对风洞流场进行了校测,对比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并进行了流场性能分析。该设计方法可以应用推广到风洞设计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conformal expansion nozzle of flying w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with the inverse-design idea.In view of flow features and stealth constraints, the inverse-design idea is described and the uncertainty-based robust design model is presented.A robust design system employs this model to combine deterministic optimization and robust optimization and is applied into design of a conformal expansion nozzl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sign optimization can conform to the anticipation of the inversedesign idea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6σ.The present method is a feasible nozzle design strategy that integrates robust optimization and inverse-design.  相似文献   

13.
将传统设计与可靠性理论相结合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电动气活门设计中,证明了这种思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对部件设计的可靠度保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断口反推技术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机翼疲劳试验时下壁板油泵口边缘螺栓孔实测裂纹扩展数据为例,对断口反推方法、原理进行了探讨,对其在疲劳损伤容限方面用来确定裂纹扩展周期、裂纹扩展曲线以及确定初始裂纹长度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以对传统的模型-视图-控制器(MVC)体系架构框架实施的进化过程为例,针对软件系统的体系架构模式/框架设计,识别并提出一种新的进化式设计理念体系:基于持续抽象策略的进化式设计理念体系; 并探索了以这种理念体系及其语言记录和传承软件系统设计经验及其进化能力历史的可能性。本文指出,架构方案的可抽象能力是软件架构进化能力的核心因素,决定架构方案在软件进化过程中的生存能力。新的进化式设计方法学理念体系建议以持续抽象过程作为体系架构设计的进化策略,以领导软件体系架构的进化方向,持续加强软件体系架构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动态性和可复用性。还介绍了这一新的设计方法学理念体系在信号和逻辑集成工具SAL Studio1.0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大型航天器SGCMG系统基于模糊决策的操纵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航天器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的执行部件,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是较为理想的大型航天器姿控系统的选择,但是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SGCMG)存在严重的奇异现象,增加了操纵律的设计与开发的难度。本文对SGCMG系统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模糊决策的思想确定了奇异测度,根据奇异测度梯度搜索法设计了基于模糊决策的SGCMG系统操纵律。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系统能够回避可避的奇异状态,为大型航天器操纵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高速采集,高速缓存,低速读取”的设计思想,用于设计超高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成功地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的测量。同时该设计思想也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速度的提高寻找到了1条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复杂形体面片缠绕成型方法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复杂形体缠绕成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面片缠绕的思想;同时针对缠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架空问题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判定准则和解决方案。以面片缠绕理论为基础,针对飞机发动机进气道缠绕成型,编制缠绕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了面片缠绕方法的实用性,为航空航天高性能构件的缠绕成型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不锈钢钎焊时被预热和被钎焊的母材都不允许焊接区呈红色和亮黄色的新观点。论证了加热时氧——乙炔焰用微碳化焰的原因及焊缝结合区不能采用抛光的道理。指出了保证钎焊温度的方法及其原理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现代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根据飞机舱位状态的检测类别,对舱位状态检测流程进行再造,以机器识别代替人工识别,提出了一种有效提高舱位状态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的新理念,为未来飞机舱位状态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