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见面张萍就很亲切地说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了,老熟人似的笑容顿时让氛围变得轻松起来。“他这是第二次上天执行任务了,和神七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大概是第二次的原因吧,而且距发射还有~周多的时间就前往酒泉了,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新的世纪、新的一年来临,也迎来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回顾“九五”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就五院来看,“九五”期间所有的发射型号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及返回成功,使我国跻身于世界载人航天竞争序列,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际航天发射市场及运载火箭的应用情况,根据美国的航天发射层次、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发射价格、国外对发射市场的需求,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长征”系列中型载火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姚爱英 《航天》2011,(7):13-13
“尊敬的航天员叔叔,我们是嘉兴市阳光小学的学生。我们想问一下,给我们写信的德米特里·康德拉吉耶夫航天员叔叔现在还在国际空间站吗?他现在好吗?,他什么时候还能给我们写信?”“尤里叔叔和马克西姆叔叔!你们是我们的偶像!你们什么时候也能来嘉兴,来我们阳光小学做客!”  相似文献   

5.
战区导弹防御知识浅谈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发展一种新的防御武器系统,即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TMD)武器系统。现在这咱防御武器系统正在世界范围广为扩散,成为冷战后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为此。我们聘请了有关专家就某些问题作一简要解答。何谓“战区导弹防御”广义而言,“战区导弹防御”系指用于防御战区导弹攻击的各种手段与措施,包括“攻击作战”,即利用各种攻击武器或手段摧毁敌方的战区导弹发射平台、生产工厂或支援设施,使之失去发射战区导弹的能力;“主动防御”,即利用先进的防御武器拦截并摧毁敌方已经发射并正…  相似文献   

6.
刘苗 《航天员》2012,(6):50-51
2012年3月3日。佩蒂特在空间站轨道实验舱完美地拍下了圣安东尼奥天文台给国际空间站发射信号的那束蓝色激光,描绘了“最美的地球夜景”。就在我们惊叹于佩蒂特在太空捕捉到这一“精彩瞬间”时,4月13日他又在NASA网站上分享了自己在太空创作的诗作《我想知道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1970年 4月 2 4日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空间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当“东方红”乐曲在宇宙空间响起时 ,八亿人民尽情欢呼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愿望实现了。”它正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在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 ,已具备了生产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回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我厂生产、总装和检测的全过程 ,使我们深深感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卫星研制、生产任务 ,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发扬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 ,紧紧依靠广大职工…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1,(1):17-17
本刊讯 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世纪后,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仅“十五”期间,预计就将发射30余颗各类卫星和多艘飞船。 “十五”期间我国将要发射的30余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遥感卫星、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自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至今,我国共发射了75颗卫星,其中,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48颗,国外卫星27颗。而“十五”期间将发射的卫星,约占前30年发射卫星总数的一半,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前景。 载人航天工程“十五”期间要实现新的突破。自1992年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2):47-47
日本H-2A火箭主承包商三菱重工株式会社1月12日宣布,H-2A火箭将在2011年发射“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又称“阿里郎”)3光学对地观测卫星。这是该火箭首次赢得重要的国外卫星发射合同。去年12月2日,日本卫星制造商三菱电气株式会社宣布赢得了首份大型卫星出口订单,将为新加坡和台湾建造“中新”2通信卫星。这样一来,日本在商业发射和卫星出口领域就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
和NASA对着干     
刘一 《航天员》2009,(6):58-60
“如果你们不给我一次维修实验设备的机会,我就不回去了。”  相似文献   

11.
5月7日,俄罗斯质子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的“直播电视”-5卫星,这是质子号在2002年的第2次商业发射。去年12月,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负责人曾乐观地表示,在2002年将与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合作进行至少9次商业发射任务。此外该中心还计划发射欧洲的天体物理卫星Integral、  相似文献   

12.
俞杰 《中国航天》2001,(12):35-36
11月1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RS-12M“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国家航天试验基地发射升空,飞行7000多公里后,准确地命中了位于远东勘察加半岛试验基地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10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刚刚表示,俄罗斯决定不再反对美国就“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拦截试验;11月3日美国副国务卿伯尔顿又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同抵达莫斯科,同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就导弹防御和削减核武器问题展开新一轮谈判,并为原定于11月13日的美俄首脑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军用卫星,迄今已发射了数百颗。这些卫星在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和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动用了由“大酒瓶”静止轨道卫星、“雪貂”-D极地轨道卫星和“折叠椅”大椭圆轨道卫星等8颗卫星组成的电子侦察卫星系统,由KH-12、“长曲棍球”、“太阳神”-1和其它小卫星等10~12颗卫星组成的成像侦察卫星系统,16颗海洋监视卫星系统以及“国防支援计划”(DSP)等30多颗卫星,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资料。 美国发射的军用卫星约占美国发射卫星数量的一半。这些卫星数量多、种类全,从性能上讲主要分为6类,即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通信卫星、测地和绘图卫星及国防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美国计划于下世纪初发射的新一代火星探测机器人“Rocky7”的技术概况。文中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详述了有关的视觉、定位与任务操作等方面的一些技术进展。特别地,我们还着重讨论了为该系列任务所开发的地面遥科学支持系统的技术构成。此外,还就由JPL主持的两次大规模的地面试验所得到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0月20日,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蚱蜢”火箭完成了“第八跳”,在发射测试中成功升空744m,随后又准确降落到发射台上。“蚱蜢”火箭使用了全新的垂直起飞垂直降落概念,空间探索技术公司希望凭借该技术打造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这样在运载火箭发射后就可以自动降落在预订场地上,不需要从海洋中人工打捞火箭助推器或者其他部件。  相似文献   

16.
宋丽芳  刘斐 《中国航天》2010,(10):15-18
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记录中.如今已经创下连续发射35次的战绩。当提到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这三位“老伙计”时.情有独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运载火箭系列的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亲切地称它们为“老大”、“老二”、“老三”。2007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29日,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对接任务。“天鹅座”飞船于9月18日发射升空,与运载火箭“安塔瑞斯”分离后,飞船完成了综合发射操作阶段工作,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天鹅座”飞船的发射和人轨,之后飞船在轨展开了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航天发射情况,比较了各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航天发射情况,讨论了“十五”计划期间中国航天发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子力 《中国航天》2004,(1):31-35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时代。为了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继续保持“东风压倒西风”的优势,前苏联紧接着就投入了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准备工作。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被送入太空,初次实现了人类载人航  相似文献   

20.
肖志军 《航天员》2011,(6):69-69
1957年10月4日。“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号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地球轨道,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这次发射震惊了世界,使苏联赢得了“第一个将人造物体送入太空”的荣誉。Sputnikl)9原义是“旅伴”,在现代俄语中,已经演变成“人造地球卫星”的同义词。下面这张历史照片就是“人造地球卫星”1号发射前科技人员进行最后准备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