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鹏志 《上海航天》1997,14(3):48-52
对遥感卫星的地面覆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满足应用要求及有效载葆地面覆盖,卫星轨道的的选择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地面轨迹的漂移及为了满足地面覆盖的地面轨这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2.
火星探测任务对环境模拟技术的需求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任务特点决定了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必须在地面进行各种验证试验。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持续深入开展将对环境模拟技术提出新的需求。文章在回顾了人类火星探测的历程之后,展望了未来火星探测任务的可能形式,分析了各种环境的地面模拟方法、试验技术所遇到的新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最优地形跟随系统的设计,从线性规划基本理论出发,加上地形数据的预自理与平滑轨迹技术,能获得理想的最优地形轨迹。充分考虑对同上飞控系统的继承性,设计二形跟随控制系统,控制了飞机地形跟随任务,文章最后还介绍了全机地面综合试验设施的用途与功能,及地形跟随系统首飞前,在地面综合试验设施进行仿真测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神舟五号飞船已完成载人飞行试验,轨道舱现已留轨数月,目前数管分系统所有设备工作正常,圆满完成了程序控制和数据管理任务,飞行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实时、延时遥测数据和黑匣子存储数据。本文介绍了数管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研制过程及所采用的开发技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后对所采用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任务调度和管理是遥感卫星数据地面预处理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如何对于新型的基于并行机群平台的遥感卫星数据预处理系统进行有效的任务管理和调度,将对系统的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性能等产生很深的影响.文章讨论一种成功应用于通用高性能卫星地面预处理系统(GHIPS)中的、基于机群平台的任务管理与调度技术.并用于指导为高性能遥感数据处理平台提供一种通用的任务管理与调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志坚 《宇航学报》2004,25(3):247-250
在原有卫星测控网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国内外的地面测控站和遍布三大洋的四艘远洋测量船保证了地面与飞船的测量控制和通信,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它不仅能满足载人航天任务的高可靠、高精度、高覆盖、高速率的需要,还能同时为30颗以上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发展的航天测控通信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核热推进具有比冲高、推力大等特点,在载人深空探测和星际货运任务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核热推进技术的研发需要进行大量地面试验。首先回顾了美国与俄罗斯的核热推进地面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地面试验技术进行分类总结。然后基于一种小型核火箭方案,研究了燃料元件非核试验、燃料元件辐照考验试验和带核整机地面试验等关键地面试验技术,并提出了初步试验方案。最后对我国核热推进地面试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月面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方法与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突破了软着陆、巡视勘察、月夜生存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关键技术。由于任务目标以及月面环境的复杂性,对巡视器的地面试验验证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研制过程中,不但开展了常规航天器必做的试验项目,还开展了大量的专项试验,充分的地面试验对确保任务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嫦娥三号”巡视器的地面验证需求、验证试验要求、验证试验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低重力模拟、月表地形地貌模拟、工程模拟月壤的制备与整备、光照环境模拟、月尘模拟等方面,对深空探测器试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潘科炎 《航天控制》2004,22(1):90-96
本文系根据美国天基激光武器采购能力和结构研究 (A&AS)项目综述的一篇技术报告。文中分析了空军和导弹防御组织 (BMDO)发展天基激光武器 (SBL)所采取的现行技术途径以及为使实战SBL系统投入战场使用所必需的技术需求。A&AS项目确认了需要大力改进当前技术能力的几个重要技术领域 :发展大型展开式光学系统 ,提高波阵面控制和振动控制能力 ,增加激光器功率。最后讨论了还需改进的远程目标捕获、跟踪和指向控制技术 ,空间飞行器的共性技术 ,建模和仿真 ,以及地面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宇航学报》1994,15(4):71-74
航天遥感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是建立地面数据应用工程运行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1A级预处理中,需要解决处理任务组织和系统环境支持问题,需要完成数据回放、相对辐射校正、景地理坐标计算作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本文还介绍了一种数据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8月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任务专家罗宾逊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太空行走:他站在空间站17/4米长的机械臂末端到达机腹部,对航天飞机成功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危险的“外科手术”。此举不仅使发现号转危为安,还创造了一项新奇迹,因为此前航天员们还从未尝试过在飞行中对航天飞机的防热系统进行修复,而且也从没有行走到航天飞机的下腹部。另外,这一任务是临时加上去的,事先没在地面做过相应训练,而此前所做的两次太空行走事前都在地面水池里模拟练习了至少60次。基于这三个原因,人们格外担心,此举搞不好会碰坏航天飞机,从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运载火箭新型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晨光  杨华  杨军 《宇航学报》2005,26(3):249-252
为了提高我国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整体水平,在借鉴和继承国内外成熟型号地面测试发控系统优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运载火箭技术需求,通过对总体设计、任务和功能分析、框架组建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新型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方案构想。此方案在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框架结构设计、应用模式上提出新的思路,对于适应未来运载火箭发射要求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空间机械臂技术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空间机械臂是一个机、电、热、控一体化的高集成度的空间机电系统。文章概述了国内外该技术的发展情况;论述了空间机械臂在目标监视与观测、在轨试验和建设、行星与深空探测三个方面的任务;讨论了系统构成与功能。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空间生存与性能保持、空间驱动与伺服、空间建标与测量、天地协同控制与示教、地面仿真训练与环境模拟五项关键技术。文章还对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我国空间机械臂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面向航天器在轨加注的地面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近年来航天器在轨加注的相关研究,着重对其地面模拟试验技术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国外相关地面模拟技术进行了综述,其次对一种新型地面模拟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由气浮平台、航天器模拟器、光学测量系统、地面控制系统、自主对接和流体加注机构等组成,不仅能演示航天器在轨加注任务的全过程,而且能完整演示自主对接与分离、流体传输与控制、导引测量与推进等在轨加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空间站在轨密封检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站除了在地面需要进行充分的总装检漏试验之外,还必须进行在轨运行时的密封检漏,这对于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和飞行任务的成功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空间站总漏率实时监测技术、空间站结构泄漏点定位与定量检测技术、航天员舱外检漏技术,以及空间站结构泄漏堵漏技术的具体方案和技术途径,并对关键技术做了比较充分的分析。该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能为空间站的在轨泄漏检测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常所言的航天遥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只是与图像细部特征尺度相对应的地面尺度,对有关航天遥感图像地面分辨率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电子战无人机在执行电子战任务时的优势和能力,并对电子战无人机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电子战无人机机载设备的制约因素;讨论了电子战无人机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亚洲一流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一种亚洲一流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地面应用系统中的卫星跟踪与接收地面站、图像预处理、图像应用处理和管理控制与支持4个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功能、技术性能和设备组成,介绍了工程建设中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场所使用的各种运输车辆是航天器从组装厂房运往发射工位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完成发射任务中必不可少的地面设备,它起着非常关键的连接作用。本文对其中几种重要的运输车辆的起源、运输流程和相关数据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深空探测是当前和未来航天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我国在近年的深空探测活动中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后续还将实施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和太阳边际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深空探测任务中因为探测器距离地球遥远,通信时延长且测定轨难度大,因此使得地面飞行控制异常复杂且困难重重。地面飞控中心为确保每一次任务的成功,必须要在地面进行充分的验证,而在验证过程中,使用飞控模拟器是常见且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