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9月27日16时40分许,航天员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首次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周媛媛  陈斌 《航天员》2008,(5):51-55
翟志刚穿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走出飞船,向全世界挥手致意,这意味着从此中国人不仅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还摆脱了狭窄飞船对双手和自由的束缚,真正漂浮在深邃无垠的星际中。"飞天"服是中国迈向太空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李黎峰 《航天员》2008,(5):14-19
时间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漫步太空,举国欢腾,世界为之震撼。航天员返回后,我们采访了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领军人物——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博士,听他为我们讲述神七飞天背后,航天员系统攻坚克难的感受和故事。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4-135
2008年9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称,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神舟-7飞行任务需要。舱外航天服的右臂上由胡锦涛题词“飞天”,左臂上则有国旗,每套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舱外航天服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气压力、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湿度,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需要;航天服具有足够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陈小春 《航天员》2008,(5):48-50
航天员在低压舱10帕条件下训练一次,无论从体力消耗,还是从身体所受的影响来说,都相当于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飞天前夕,我们观摩了一次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进行的低压舱训练。  相似文献   

6.
周媛媛  陈斌 《航天员》2008,(5):56-57
"一定要让我们自己培养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所有人的共同追求和目标,目标背后,不为人知的是"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立项与研制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对4000系列美国舱外航天服(EMU)手套和实验中混合弹性航天服手套的评估和比较。由于今后几年在国际空间站(ISS)建造和维护过程中日益增加的舱外活动(EVA),要求手套具有很高的灵巧性和活动性并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航天员的手部疲劳。手套的设计通常被认为是航天服中最复杂、要求最苛刻的部分,大量报道已证实,上加压手套会引起性能和抓握力损失。更加灵巧的手套要求更低的代谢量,这种发展是今后主要的探索目标。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浩渺宇空,敞怀相迎,芸芸众生,共同见证,神舟七号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支持下,打开轨道舱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茫茫太空中的第一步。这一步,虽清逸飙然,似了无痕印,却清晰地烙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坎里。这一步属于中国,这一刻属于中国。整个出舱活动过程中,身着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如同系在"神舟"舷上的一块灵动的汉白玉,飘浮,移动,一举手一抬足,俯仰之间,风姿卓越,美仑美奂……  相似文献   

9.
模拟火星大气环境对典型柔性结构热防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逐步开展,火星被视为最重要的载人探测目的地之一,而火星大气环境给柔性结构的热防护带来挑战。文章以舱外航天服手套为柔性热防护结构的研究对象,通过建模实现了舱外手套在火星大气环境冷工况下漏热功率的分析,并开展了模拟火星大气环境下舱外手套的热防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近地轨道应用,现有舱外手套的热防护能力在火星大气环境中将显著降低,在冷工况下手套的漏热功率超过10 W,且局部热防护不足。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对分析模型的完善、试验方法的拓展以及柔性热防护结构的改进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航天服的辐射防护性能,对国际空间站轨道上进行舱外活动的一系列人体重要器官的衰减剂量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可以用来对在近地轨道穿着“海鹰-M”航天服工作的航天员进行较准确的辐射风险评估。“海鹰-M”航天服辐射穿透数据研究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即将进行舱外活动航天员的重要器官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一个加压织物筒弯曲模型的试验,讨论了影响航天服织物部件灵活性的因素。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找出了当前高活动性舱外活动手套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改变手套和服装织物选择方法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3):6-11
4月25日上午,“腾讯杯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宣布仪式正式开始,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6名中国飞天航天员共同启动了水晶球。  相似文献   

13.
舱外航天服的工效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前祥 《上海航天》2005,22(3):47-51
阐述了舱外航天服在航天员出舱活动(EVA)过程中的作用、舱外航天服工效设计对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EVA质量的意义,以及航天服设计必须考虑的各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航天服设计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方法,强调了现阶段利用虚拟人体进行舱外航天服工效学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美俄航天员舱外活动航天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俄航天员舱外活动航天服俄罗斯为和平号空间站上航天员制作的站外活动用航天服(左)和美国为航天飞机上航天员制作的舱外活动用航天服(右)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的编辑詹姆斯·R·阿斯科分别试穿俄罗斯的航天服(左)和美国航天服(右)美俄航天员舱外活动航天服...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0,(1):54-54
2010年1月8日下午,赴杭州参加“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杭州站)开幕式的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来到杭州高级中学,与青年学生和教师代表座谈,共同讨论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与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6.
卞奇 《航天员》2011,(4):1-1
七一前夕,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精心制作的献礼大片《飞天》,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了隆重的首映礼。银幕上的飞天英雄和现实中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通过台上台下的倾情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介绍 航天服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或行星表面上的工作能力。随着与国际空间站(ISS)有关的舱外活动(EVA)大量增加,为改进美国航天飞机舱外活动装备(EMU)和俄罗斯“奥兰”航天服提供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同样,火星载人飞行和重返月球任务提供了研发先进航天服系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初期,先驱们在短期飞行时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都穿着航天服。而在长期飞行阶段,乘坐“联盟”号飞船的航天员们只有执行动态(发射、降落、对接)作业时才穿当时的“隼”航天服。俄罗斯航天员从空间站出舱进行舱外活动时使用“奥兰”航天服。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多数时间都是穿着地面上的衣服(航天服里面是普通内衣)。  相似文献   

19.
吴轩  吴斌 《航天员》2014,(6):66-69
太空并非“仙境”,而是险境。高真空、强辐射,巨大的温差,以及空间碎片威胁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航天员想要出舱作业,可谓困难重重,危险万分。但舱外航天服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它构成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生命方舟”,可以说是穿在航天员身上的最小的“载人航天器”。不过,在出舱前,要穿戴好这个“航天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美国航空航天局未来空间探索远景计划时,将要面对大量各种各样的有害环境因素,乘员需要穿着防护性航天服。特别确定了4个需要穿着航天服的任务阶段,分别是发射、入轨和故障应急飞行、零重力(轨道)应急舱外活动、月面舱外活动和火星表面舱外活动。本研究之前进行了体系结构评估,确定了4种备选航天服构造方案的使用需求,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提供了概念性设计方案。另外,还定义了用于实现航天服和各种“星座”飞船脐带和物理连接的飞船接口要求的子系统,总结了最终的设计服装及部件概念和飞船接口定义。这项工作是在科罗拉多大学2006年秋季学期开展的,是该校研究生的航空航天工程设计课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