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伸缩弹翼巡航导弹气动外形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种伸缩弹翼改变巡航导弹外形的概念,提出超声速巡航与亚声速盘旋相结合的飞行任务,使用Missile Datcom作为气动计算的工具,分别对固定翼、两级伸缩翼和三级伸缩翼的外形参数进行了优化,使三种不同弹翼导弹完成相同飞行任务的燃料消耗分别最小,优化方法选取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法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策略.优化结果显示,两级、三级伸缩翼巡航导弹相对固定翼巡航导弹燃料消耗量分别减少7.8%和12%,表明伸缩弹翼有效提高了巡航导弹在整个飞行任务中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位于大后掠翼战斗机机翼下的导弹,在飞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会对结构疲劳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导弹的气动载荷,建立了某型战斗机挂载导弹的气动仿真模型,设计了 3种导弹构型,分别为带前后弹翼导弹、只带后弹翼的导弹与只有弹体不带弹翼的导弹。对飞机翼下挂载 3种不同构型的导弹进行了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并对比了导弹的气动载荷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位于大后掠机翼下方的导弹,由于机翼下方的洗流作用,会受到较大的气动载荷,导弹的气动载荷以侧力和滚转及偏转力矩为主要分量;滚转力矩的方向会导致导弹与发射装置连接处靠近飞机对称面一侧受力较大,容易降低疲劳寿命;导弹的气动载荷主要由后弹翼产生,可在设计弹翼时适当减小后弹翼的面积,从而降低战斗机后掠翼洗流对翼下挂载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导弹在高速飞行中的弹翼张开过程是一类非定常、非线性的复杂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研究弹翼张开过程中的空气动力特性,我们在FL-1风洞开展了弹翼张开气动特性试验技术研究,并针对典型的折叠弹翼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翼张开过程中,导弹的气动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弹翼张开速度的增加,准静态试验的误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对导弹弹翼进行面元划分,采用物理光学法进行考虑弹翼耦合效应的RCS计算,结合计算弹体后向散射的物理光学法和等效电磁流法,采用综合相位法建立一种考虑角反射器效应的导弹RCS计算方法。对角反射器模型进行计算并与文献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对导弹模型进行RCS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弹翼的后向散射和耦合效应对导弹RCS的贡献在大部分角度范围超过弹身的贡献,在导弹进行雷达隐身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以小迎角、小侧滑角和一般超音速飞行的旋转弹翼式“X-X”型导弹。当它偏转弹翼进行俯仰和偏航控制时,弹翼部分的不对称绕流会在弹翼上产生不对称载荷分布,从而诱导出滚转力矩。本文主要依据空气动力学中的细长体理论;在这个理论关于厚度问题、迎角问题和侧滑角问题的基础上,著重对两对弹翼偏转一定角度后,因气动干扰而在弹翼上产生的各种气动载荷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了弹翼部分诱导滚转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到,它的大小与导弹的飞行条件、气动外形和操纵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它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6.
可变形翼战术导弹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拓宽现有战术导弹的性能包线,通过工程估算及实验数据校核,分析了一类典型轴对称基准弹的纵向气动特性.然后,分别针对变后掠角弹翼与变翼展弹翼,研究了这两种可变形翼导弹的升力、阻力及静稳定度特性,揭示了弹翼变形对全弹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最后,根据不同变形方式的气动计算结果,提出一种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同时改善其升力及阻...  相似文献   

7.
传统弹箭类飞行器由于机动能力限制,难以实现快速、小半径、大角度的敏捷转弯。通过导弹上加装可控翼伞作为控制面,提出一种翼伞-导弹系统,实现导弹敏捷转弯。首先针对由导弹、翼伞、伞绳、连接点组成的伞弹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给出9自由度伞弹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纵向平面内的弹道仿真,对比分析了在翼伞襟翼偏转角0°、25°和50°情况下伞弹系统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翼伞-导弹系统可以实现敏捷转弯。通过对伞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分岔分析,研究了不同襟翼偏转角情况下,以翼伞安装角为连续变化参数时系统的分岔曲线,得到导弹实现敏捷转弯的最小转弯半径及最大转弯末速所对应的目标平衡点,分析了目标平衡点附近的吸引域变化情况。弹道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取翼伞襟翼偏转角及安装角,可以使质量为73 kg的导弹实现最小转弯半径14.50 m,最小速度损失20.4 m/s。伞弹系统对于提高传统战术导弹的敏捷转弯性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某型导弹铸造弹翼在多单元、多种约束、单工况的条件下最小重量设计的优化进行了探讨。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综合考虑应力、位移和最小尺寸等约束条件,采用有限元素法作为结构分析的手段,所取计算模型由三角形平面应力元和四节点梁元组成,并只对弹翼壁板进行优化设计(即取板元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加筋梁元不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中质量假设发展的一套适于可变形翼导弹的多体运动模型,以附加惯性项及快变气动参数的形式来反映弹翼变形对导弹动态特性的影响,涉及交叉求解不同弹翼外形对应的气动特性及运动方程.由此提出的一种基于Missile DATCOM与MATLAB/SIMULlNK的联合仿真方法,应用于典型轴对称导弹的变翼动态特性研究中,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在美国空军导弹上的应用石文复合材料在固体导弹发动机壳体以及弹翼上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发动机壳体主要用的是碳/环氧复合材料;弹翼主要用的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前者的强度高,后者的成本低。采用复合材料可使导弹的结构重量比降低,例如,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函数优化问题的多方法协作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复杂函数优化问题,采用多个优化方法进行多方法协作优化。多方法协作优化可以利用各个参与协作的优化方法之间的协作效应,提高优化性能。将遗传算法、模式搜索法和Powell法进行协作构成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采用典型的全局优化测试函数进行实例计算,实例验证多方法协作优化相对于单独优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飞机总体优化设计中存在目标函数与变量之间没有显式关系式等问题,在建立包含推进、气动、性能及重量四个学科的飞机总体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模式搜索法和Powell法结合的多方法协作优化策略实现了飞机总体参数的优化;并对优化方案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优化后飞机正常起飞总重较优化前降低11.6%,优化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表明了基于多方法协作优化算法的飞机总体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飞机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并行多目标子空间优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奕捷  申功璋 《航空学报》2009,30(8):1421-1428
 针对现有的并行子空间优化框架存在的各子空间仅能有一个优化目标等局限,提出了并行多目标子空间优化框架。该框架将各个学科的优化问题由以往的单目标优化改进为多目标优化,使得每个子空间可以分配到多个优化目标、各子空间的设计变量可以重叠,并且在一次优化中就可获得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介绍了新框架的基本思想和流程,并且阐述了新的学科解耦、子空间的并行优化和系统级的设计变量综合方法。以一个飞机总体设计问题为例,考虑气动、隐身与控制学科,对翼面几何参数和控制律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验证了并行多目标子空间优化框架的有效性和相对于已有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15.
大批量定制产品方式是一种面对客户个性化和竞争全球化时代而产生的新型生产方式,它通过产品的模块化、制造的柔性化来降低为满足客户定制的响应成本,因此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方式的关键是通过产品与过程的模块化和统一定义主要模块间的接口,然后进行模块间的不同组合或加以适当的变型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因此,基本模块的存在是这种生产方式能产生有效作用的前提。而当客户所要求定制的产品不能由原有的模块或变型模块组合时,公司若要满足客户的定制,就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开发独立的模块,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和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粒子群和人工蜂群混合算法的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启发式智能算法存在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的平衡问题,针对此问题,采用双种群进化策略和信息交流机制,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相结合的新型混合优化算法——MABCPSO,并分别进行函数测试和翼型的气动优化设计验证。结果表明:MABCPSO新型混合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能力,相比粒子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能以更少的进化代数分别提高1.7%和2.2%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翼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群算法(PSO)对层流翼型进行了以提高升阻比为目标的优化设计。翼型的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优化设计后的翼型气动特性也有显著地改善,这表明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粒子采用递减惯性权重,以加强粒子初期的全局搜索能力与后期的局部搜索能力。翼型由解析函数线性叠加法表示,目标函数和粒子的适应度由基于二维欧拉方程的流场数值解来提供。  相似文献   

18.
针对PID控制器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PSO算法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将初始的粒子群分成两组搜索方向相反、相互协同的主、辅子群,在保持种群小规模情况下,增强算法全局探索能力,实现高精度的优化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算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使控制系统获得了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颖  刘星  孙晓阳 《飞机设计》2011,31(1):32-35
以某大型民用飞机为例,应用了以飞行成本最优为目标的性能指标,同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飞机纵向飞行过程(爬升-巡航-下降)的优化方程,使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并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实现了以最优成本为目标的轨迹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寻优效率较高,考虑时间成本后的轨迹,与节油轨迹相比,空速有所增加,耗油量也有所增加,但飞行时间大大缩短,为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局信息的粒子群算法翼型综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美建  詹浩 《航空学报》2010,31(11):2166-2173
 翼型优化往往需要考虑众多的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对此发展了稳健高效的翼型综合优化方法。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用繁殖策略深度挖掘由Kriging代理模型所获取的全局信息,对基准函数优化、翼型几何外形重构与层流翼型优化问题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大幅度提高优化速度。将改进的Hicks-Henne翼型参数化方法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N-S)方程流场求解器与优化算法相结合,采用可方便确定权重系数的多目标非线性适应值加权方法,分别对多点、多目标和多约束的超临界翼型与低速翼型进行综合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大提高气动外形优化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