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Laplace变换将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方程与边界条件变换到象空间上,同时也就把初值条件引入到象空间的方程内。然后在象空间利用变积方法建立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和广义拟变分原理,再将它们拉氏反演到原空间内,即得时间域内的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广义变分原理。最后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对原理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纯物质流体轴流式S_2流面正命题的变分原理族及其对偶变分原理族。证明了其中的两条狭义变分原理在均转子焓均熵条件下在亚声速区内分别为极大值原理和极小值原理。在变分原理的构造中,采用吉布斯关系作为约束,从而使这些变分原理适用于纯物质流体。  相似文献   

3.
将三维弹性材料的H-R变分原理引入到具有机-电耦合效应的三维压电弹性材料圆柱壳问题中,建立了对应于正交各向异性压电材料圆柱壳的Hamilton型广义变分原理。通过变分运算得到了柱坐标系下的状态向量方程,该状态向量方程也是Hamilton正则方程。最后指出纯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材料壳Hamilton型广义变分原理是变分公式的特例。变分原理的建立将有利于压电材料圆柱壳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或半解析法的推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以赝势函数表示的叶轮机内S2流面有旋流动的问题和半反问题的变分原理及广义变分原理,从而为S2流面有旋流动(特别是含激波的跨声速流动)提供一个简单的数学变分形式,作为变分有限元解法和各种变分直接解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用映象平面ξ~Ψ,建立了轴对称流道A型杂交气动命题的变分原理族。本文旨在为轴对称流道气动设计提供一些更广泛、灵活的途径,并为有限元法建立完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献[2]建立了轴流式叶轮机S_2流面半反命题、A型杂交命题的变分原理族。文献[1]在此基础上提出混流式叶轮机S_2流面半反命题和A型杂交命题的变分原理族,避免混流式中可能出现解的不确定性及分区处理的麻烦。但这些文章中所提出的变分原理均只适用于完全气体工质,使这些变分原理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对水蒸汽及氟里昂等工质,在某些极限工况下,如果再以完全气体的模型求解,会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本文提出可将以上各变分原理推广至纯物质流体工质,从而使这些变分原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冯浩阳  岳晓奎  汪雪川 《航空学报》2021,42(11):524699-524699
研究实时、高效、稳定性强的高性能空间轨道计算方法对于中国未来航天工程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针对强非线性系统的多维两点边值问题,提出了一种拟线性化-局部变分迭代法(QL-LVIM),通过拟线性化(QL)思想,将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具有一定迭代格式,并且成对出现的初值问题,进而通过局部变分迭代法(LVIM)对其进行求解。利用拟线性化的大范围收敛特性和局部变分迭代法的快收敛、高精度特性,该方法能够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快速精确获得摄动Lambert问题的初速度和转移轨道,其收敛域远大于传统的牛顿打靶法,为航天器轨道转移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性强的新型计算方法。在不同轨道情形下,与几类参考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在计算效率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并且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快速收敛。方法的有效性在地-月系三体问题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压电材料修正后的H-R混合变分原理,并从该变分原理直接推导了压电材料的状态向量方程,同时给出了与广义位移和广义应力相关的边界条件表达式。为了验证本文的理论,给出了简支压电材料矩形板静力和自由振动问题的无穷级数精确解形式。并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了数值分析,部分结果与已有的文献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分广义位移和广义应力的分布图,它们直观地展示了精确解的优点。本文的变分公式将用采构造新颖的适应工程领域复杂压电材料问题的半解析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二维有间断面跨音速流的变分原理,为这一类流动采用有限元法作数值分析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例子,将所得变分原理应用于圆锥无攻角超音速流的计算,所得结果与Taylor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用映象平面,建立了轴流式S_2流面A型和B型杂交气动命题的两族变分原理,并进而考虑了子午面流区为复连通的情况(例如图3的包曼透平级)。为了利于边界条件的处理,文中力图充分发挥“自然界面条件”与“人工分界面”的有力作用。本文旨在为叶轮机气动设计提供一些更广泛、灵活的途径,并为有限元法等变分直接解法建立更完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主元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用主元分析方法降维、提取故障特征,并计算出T2值和Q值,若超过阈值说明有故障发生,则用模糊聚类识别故障,具有诊断时间短、准确性高的优点.通过对田纳西-伊斯曼过程的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基于松弛迭代的粒子追踪测速法(relaxation method based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 metry,简称RMPTV)原理基础上指出其计算"孤粒子无匹配"的缺陷,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双向法则。对若干自定义流场图像对中第二帧图像实施点抹除和点添加来分别模拟"粒子无匹配"和噪音点,分别运用单向及包含双向法则的RM-PTV计算其粒子匹配,通过对匹配准确率η的分析发现:单向RM-PTV抗噪能力较强,但受"孤粒子无匹配"影响严重;而双向RM-PTV则能在保持单向算法的优点下准确地计算孤粒子无匹配问题。以空间率Pv=21.845的旋转流场为例:尽管噪音百分比μa的变化对准确率η无甚影响,但无匹配孤粒子百分比μd达到30%时,单向算法准确率降至80%左右;而采用双向算法,即使μa、μd值均为30%,η仍保持在95%。最后通过对标准自定义流场图像的粒子匹配计算再次验证了双向法则去除伪逻辑匹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特征视图的判定原则及同视图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图表达的重要原则是应清晰易懂。便于读图:零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状及相对位置。要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在明确表示的前提下。使视图的数量最少。引入“特征视图”的概念。阐述了以上原则与特征视图之间的内在关系。给出了基本立体形状特征视图的判定方法和利用基本形体位移自由度来判定组合体位置特征视图原则:得出了只有普通视图而缺少特征视图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的结论;利用简单形体特征视图的分布情况可准确完整表达组合体应具有最少视图的数量。从而为绘图与读图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信原理实验的System View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System View仿真与分析软件的功能特点,为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推介一种软件“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文皓  张珩 《飞行力学》2012,(4):371-375
研究了变质心弹头对配平攻角的能达性条件。针对气动力矩小于滑块惯性力矩的控制失稳问题,利用内模原理,通过增加滑块动力学观测器,将滑块状态引入并结合逆解耦机制,达到去惯性力矩化的局部姿态角速度反馈条件,使用自适应PD控制实现弱气动环境下的变质心稳定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亚声速及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全面论述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指出了该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应用条件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针对亚声速轴流压气机,可利用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或增加动叶入口正预旋以降低动叶中扩压因子从而确保动叶流动效率;而针对超、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可通过提升动叶入口激波后的轴向速度实现气流在动叶中大幅折转并保证动叶效率.其出口轴向速度选取,需兼顾动叶效率以及下游静叶栅入口马赫数以及气流角需求.最后总结了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BVD原理的高保真空间重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一类基于单元边界变差最小化(Boundary Variation Diminishing,BVD)原理,设计双曲守恒律高保真数值格式的空间重构方法。BVD原理要求尽量减少通过重构得到的网格边界两侧物理量之间的差,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黎曼求解器中的数值黏性。BVD方法针对数值解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多个函数作为空间重构的候补函数,并根据BVD判定准则从候补函数中选取最合适的函数进行空间重构。BVD判据不需要根据求解对象进行经验参数(阈值)的调整。选用适当的候补函数和BVD准则,可以完全避免现有算法中为抑制数值振荡而必须采用的非线性限制。BVD格式能在抑制数值振荡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数值耗散,可以对光滑解与间断解都获得高保真的计算结果。本文概述了BVD方法的基本思想、设计相关格式的基本思路,以及一些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BVD格式。并通过单相和两相可压缩流动的一些典型算例验证BVD格式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一种高精度夹具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定位精度高达2μm,又非常便捷装卸的瑞士EROWA夹具结构原理的介绍,以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旨在推广应用于我国航空精密零件及工模具生产中,以期解决长期困惑我国的高位置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纳米力学探针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微区力学性能检测系统NanoIndenterII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是一个压入系统 ,其实验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 ,压头的位移精度可达到 +/ - 0 .0 4nm ,因此可以研究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 ,它更适合于分析各种镀膜材料、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等材料的硬度分布及其弹性模量。它与显微硬度计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能连续记录载荷 位移数据 ,通过载荷 位移数据计算材料微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而不需要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压痕面积 ,因此避免了测量和材料弹性恢复引入的误差。本文阐述了它的实验原理、硬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某刹车装置耐久性试验中,活塞组件的衬套出现疲劳裂纹,经分析是由于汽缸座和刹车壳体外翘,活塞在与刹车盘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对衬套外端产生交变挤压所致,试验验证结果成立,证明产品刚性影响构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