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文章从过程控制、焊缝检验、尺寸检验三方面入手,摸索了某薄壁筒形壳体组合焊接检测逐点控制、全程跟踪的方法,既控制了关键质量环节,又监控了过程参数。总结出了角度、对称度、错位量的检测方法,设计制造了焊缝余高、焊角尺寸、圆度等检测量具,实现了该型壳体组合焊接的方便、快捷、准确检验。  相似文献   

2.
茉莉  may 《航空港》2012,(3):96-107
此前,日本地震了、海啸了、核泄露了、核辐射了。曾经,我们震惊了、恐慌了、抢盐了,然后"恐日"了——怕日本进口食品,更怕去日本旅游。现在,安全了、春天了、樱花了,我们也坐不住了。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去"樱花"。在日本,还可以去"温泉"、去"古建筑"、去"美味",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寻根文化产生的原因、演化过程、基本内涵、内容组成,从家谱、宗祠、陵寝分析了物质层面的寻根文化建设,从神灵崇拜、人生思考、孝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精神层面的寻根文化建设,从民间仪式的举办分析了行为层面的寻根文化建设,最后提出了寻根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战斗机全机地面强度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鹏  裴连杰  李秋龙  郑建军  冯建民  王凡 《航空学报》2020,41(6):523482-523482
介绍了全机地面强度试验及验证要求,分析了试验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通过试验顶层规划,采用全新设计模式、先进的加载技术,从试验的边界条件、综合平台、动力系统、测量与控制、损伤检测与监测等方面制定了总体技术方案。研究并应用了全硬式单侧双向加载技术、试验综合平台设计技术、试验边界条件模拟技术、动力系统设计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提高了设计效率、加快了试验实施速度、提升了试验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新技术在新一代战斗机多架次全机静力/疲劳试验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系统安全、可靠,达到了试验要求和预期试验目标,实现了全机地面强度试验技术的跨越式进步,技术成果为后续型号试验提供了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教务处、各教研室的大力协助下,由团委具体负责组织,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中先后成立了英语协会、数学协会、电子协会、航模组、摄影组、文学社、记者团、板报组、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收到了较好的活功效果。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定义、基本内涵、作用和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设计体系建设、发展的方法及途径,对设计体系的整体规划、关键技术分解、设计体系集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弹道导弹高、低弹道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将高、低弹道与标准弹道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高、低弹道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针对通常建模过程中采用公式法时存在的误差数量级过高、调试程序时难以判断是否是由程序错误导致的问题,提出了图解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高、低弹道的弹道曲线,分析了其特点,为突防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指挥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由民航总局科教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从而结束了扩建工程指挥部手工处理管理信息的历史,实现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来自民航总局基建司、计划司、民航计算机中心、天津民航学院计算机系、航天部303所等11名评委对扩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系统构成进行了考察,对九个子系统进行了抽查和抽测,听取了研制人员和系统用户的研制报告、技术报告、用户报告和测试小组的测试报告,并到现场观看了系统演示。鉴定委员会11名专家在听取了各项报告和观看了系统演示后进行了充分讨论,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开展航空发动机吞鸟试验较少、试验方法尚不成熟、不规范等问题,从吞鸟试验标准条款要求入手,对比分析 了GJB241A、GJB242A、GJB3727、CCAR33等标准规范在吞入的鸟的质量、数量、速度,以及鸟撞位置、发动机状态、试验程序等方 面的差异。从试车台、抛鸟设备、测速装置、试验用嵌鸟弹壳等方面,提出了试验设备选择及研制方法。结合某型发动机吞鸟试 验,确定了具体试验技术指标,研制了专用抛鸟试验设备,制定了吞鸟试验程序和方法。首次在发动机定型中开展了发动机吞鸟 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验证了试验技术指标确定、试验设备选择和研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防护措施、抛鸟 设备、应急预案、鸟撞击位置、吞鸟对发动机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曾定文  杨彭基 《航空学报》1991,12(8):403-410
 对系统的智能模型,采用了规划原理和概念模拟方法描述系统的行为和知识;引入了加工特征单元的概念,认为零件是由一组加工特征单元构成的;研究了加工特征单元的表示模式、定义及其识别算法;研究了机床库、刀具库、切削数据库、加工方法的概念模型,详细地分析了加工方法、刀具、切削数据、机床选择的促成因素,并建立了它们的推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银鹰软件图文编辑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基本功能。图文编辑系统以其特有的双重机制,解决了显示、打印、存储和图元操作的矛盾。位图提高了显示、打印的速度,图元链便于图元的移动、删除,且大大减少了存贮量。它集图形、文本处理于一体,实现了真正的图文混排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圆柱齿轮流量计的结构原理,研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分析了设计、加工和装配精度对流量计计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数据说明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作者亲历了圆柱齿轮流量计设计、加工、装配和试验的全过程,总结了设计制造中的一些规律及经验,获得了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为圆柱齿轮流量计的设计、制造及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指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八至二十三日,航空工业部第一技术交流站在成都召开了飞机行业技术改造工作交流会。部计划司、科技局、建设司、三○一所以及六二五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部分飞机厂、所代表参加了会议。部计划司杨墉总工程师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钟明玉同志介绍了部“七五”技术改造规划要点。会议期间交流了各单位技术改造工作经验,座谈了技术改造的方针、原则、重点任务及机构设置和实施办法等共同性问习题,讨论了加强横向联系的倡议并参观了一三二厂技术改造成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技术改造工作交流会开得好,开得及时。会议的主要收获是:提高了对技术改造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了当前技术改造工作的主要方向,交流了工作经验,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虚拟实验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提出了建立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体系内容.采用Solidworks、3Dmax、Flash开发的机构运动简图演示、机构运动测绘和减速器拆装等虚拟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解决了设备、教具不足的矛盾.打破了教师传统的示范演示,实现了教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装备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了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指出了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民航维修业的成长与变革。本文回顾了飞机维修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飞机维修业基于中国国情的现状特点;展望了飞机维修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布局向中西部发展、迎接通航市场、面临机型更新换代的挑战、企业维修资质认可性增强、大型企业进行升级转型、发展"客改货"等业务、涉足设计领域等;重点分析了人才培养问题,指出了高校、企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成本系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成本问题,提出了成本系统工程的概念。根据产品成本的全寿命周期,对制造企业的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与质量成本,探讨了降低制造成本的方法,提出了广义成本系统工程概念,分析了寿命与使用成本、批量与生产成本、技术与开发成本、人才与管理成本以及廉政与采购成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航空机载产品的MBSE建模方法,分析了磁粉离合器的需求,采用多学科统一建模语言对可仿真的需求进行了MBSE电路和磁路建模、电磁力矩建模、离合传动建模,建立了磁粉离合器整机模型,实现了磁粉离合器的电、磁、传动机构的多学科仿真。使用成熟的磁场仿真软件对MBSE磁路模型进行了验证。对离合器的电磁力矩进行了仿真计算,对离合器整机MBSE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实现了对磁粉离合器需求的MBSE建模、仿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彩色氦气泡流动显示是一极好的新技术。在风洞中应用彩色氦气泡进行流动显示已于1984年3月在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实现了,获得了丰富多采的彩色迹线,摄制了清晰的彩色录象和彩色照片。不久之后,进行了轿车、面包车、高楼、船舵、鱼鳞波表面、细长体、圆柱体、降落伞和各种飞机模型的试验。 本文描述了彩色氦气泡流动显示技术,介绍了在风洞中进行流动显示的一般装置、基本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初步探讨了KMMES系统在导弹整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系统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6要素的有效管理,完成了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导弹整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了导弹整修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有力推动了导弹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