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第53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城举行。由北京工程环境试验站柯受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褚桂敏、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张万付组成的三人小组应邀出席了会议。冲击振动讨论会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分秘密和非秘密两部分,秘密部分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加。今年的会议由美国陆军材料和力学研究中心主办。会上共发表论文69篇,简要讨论论题13则。  相似文献   

2.
应美国海军冲击振动情报中心(SVIC)代理主任肖沃尔特(Dr.J.Gordan Snowalter)的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林华宝和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王其政二人参加了美国第54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会上王其政作了“质量载荷对冲击环境影响研究”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和注意。  相似文献   

3.
说明“冲击、振动公报”是美国国防部官办“冲击、振动情报中心”出版并发行的一份会议录。内容很丰富并极有参考价值。由于我国进口这套资料途径不同,造成资料形式的不同,如有的以AD报告形式;有的以会议录形式;也有的以图书形式,特别对38届以前  相似文献   

4.
莫尔罗(Charles T.Morrow)博士是美国导弹冲击振动工程专家,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哈佛大学声学和通讯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水声电声试验室,斯佩里陀螺仪公司,休斯公司,宇航公司,LTV研究中心,Ling-Altec电子公司,先进技术中心工作过。他是一个从基础科学领域走进工程技术领域的学者,在声学,电子机械装置,冲击和振动,噪声控制等学科有较深的造诣。据介绍,五十年代苏联洲际导弹研制成功以后,美国深感落后,为了解决导弹的可靠性问题,他们把受过高级训练,特别是具备声学基础和对统计学与概率论有经验的人请到导弹领域,以便认清问题和提供解决办法。莫尔罗就是其中一个。他负责制定了美国第一个洲际导弹环境试验规范,同时引进随机振动和连续谱的概念,并发展了关于概率分布,功率谱和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等基本概念。他著有《冲击振动工程》第一卷(1963),《作为技术管理工具的环境试验规范》(1981)等书。并为《随机振动》第二卷(1963),《导弹包装基础》(1955),《科技百科全书》(1971),《冲击振动手册》(1975年版)撰写了重要章节。从著作来看,他在学术上有独到的见解。应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的邀请,莫尔罗博士于1982年9月19日至10月4日来华与我国冲击振动界人士进行技术交流。他以“环境试验和统计可靠性试验的关系”,“冲击振动工程”为题,介绍了他本人及美国在导弹的可靠性、环境、规范、试验、设计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就可靠性试验和环境试验的关系、冲击振动工程、隔震问题、低频振动问题与我国同行进行了技术座谈。概括起来,他的主要技术观点是: (一)对于导弹,应该把人力、物力花在研制初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上,而不花在到研制后期才见结果的可靠性指标验证试验上。 (二)对于导弹,环境试验规范应起到指导设计作用,而不只起到在设备研制完以后的检验作用。 (三)导弹的主要振源是发动机噪声和气动噪声;环境试验的目的是发现设备的薄弱环节,纯粹的模拟真实环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美国的导弹用的电子设备和惯性器件不用隔震器,也不用粘弹性材料隔震。问题通过限制设备的最低谐振频率和提高设备在高频的抗震能力来解决。 (五)描述瞬态振动环境的办法美国目前尚无定论;在制定洲际导弹规范时,并没有多少数据;美国现有规范中的低频段,并不是真实环境的表述,而是试验设备的使用极限。莫尔罗博士是迄今为止来华的学者中唯一搞导弹的专家。由于他自始至终参加了美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的冲击振动工程工作,因此他的技术观点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导弹的发展,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尤其是他在可靠性增长、隔震、低频方面所提到的问题,正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保密的原因,加之他最近已退休,某些技术内容以至观点未必能反映美国当前的技术状况。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虽然莫尔罗关于导弹的统计可靠性试验的观点已经反映在1975年出版的《冲击振动手册》之中,但是据我们所知即使在美国还有另一种颇为不同的观点与实践,肯定了导弹的统计可靠性试验的必要性。在这次技术座谈中,我国有关方面的同行就此问题与莫尔罗博士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这个总结只反映了莫尔罗本人的观点。不言而喻,与他的其它技术观点一样,它既不能作为美国技术状态的全面描述,更不能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们欢迎全面介绍美国在这方面情况的文章,欢迎有关人员参加讨论这些问题和对莫尔罗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次技术座谈是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所长陈奇妙同志主持的,由何克让和厉慧敏同志翻译,吴家驹和冯振兴同志记录。本文是由吴家驹同志整理成文,宋文治、张维纲、郑开陛和李德林等同志校阅补充,最后由陈奇妙同志审订的。以下按可靠性试验、规范、数据处理、试验方法、隔震、非平稳问题,对莫尔罗博士的报告及部分座谈答问内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5.
第50届冲击、振动技术讨论会即将召开。此时,大家回顾过去2(?)年冲击、振动技术的进展,无不为之惊叹。人们会在这个重大盛会之际提出两个问题:促迸冲击、振动技术进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影响未来发展的因素是哪些?回答这两个问题很简单一电子学。实验工作者之所以能分析复杂的振动讯号以及诊断机器与结构的故障,就是由于人们发展了一些实用的电测仪器。要是没有波形分析器和实时分析仪,要作振动记录信号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测量技术     
NOL铜球加速度计《NASA N66—21122》本报告描述了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NOL)研制的几种球破碎器和峰值读出加速度计。应用它们就能以简单方法记录复杂的冲击,冲击谱的一些概念也适用。讨论了调整铜球加速度计记录冲击峰值的新方法。十个这种型式的加速度计就可复盖大约30至450000g这一冲击范围。相应的自然频率范围为244CPS至14800CPS。  相似文献   

7.
太阳翼地面展开实验过程的振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使用石英加速度计对某型号卫星太阳翼地面展开实验过程的振动、冲击加速度进行的监测和对振动、冲击测试数据进行的剔除、换算、排序、分析等处理,给出了时域曲线和频谱,得到了太阳翼展开过程的振动、冲击状况,对于关心的力学参数(锁定力矩、冲击力、末点速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测定了太阳翼展开时间,评估了太阳翼展开对太阳翼驱动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就生产试验中所提出的有关飞机附件的振动问题,根据振动的基本理论、结合飞机附件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与计算。 文中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振动对飞机附件的影响;(二)飞机附件在振动过程中所受的惯性力,(三)振动试验起动或停止时的冲击问题;(四)对焊接而要求密封的附件结构的试验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中,简单地述述了飞机附件产生振动的原因,和附件的形状与各个另件的刚度对振动效果的影响。第二个问题中介招了附件在振动中受力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第三个问题中引用冲击理论对振动试验起动时的冲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附件在振动过程中的冲击提出一个粗略的计算方法、以供进一步探讨。在第四个问题中、对于焊接而要求密封的附件需要试验的内客和要求,提出了几点意见作为生产单位设计部门制订产品试验规范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冲击、振动数据的统计方法及概率标准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行器冲击、振动环境问题中的参数,一般是随机变量,必须用统计方法描述。若不用统计描述,使用试验数据或经验曲线,常常不好使用,或者标准不明,概念不清。飞行器设计力求有明确的可靠性要求,相应的各个有关问题,亦要用统计描述,要有明确的合理的概率统计标准。冲击、振动条件是飞行器设计的一个依据。应该使用统计方法,给出合理的冲击,振动条件。文内所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冲击问题。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整理部分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建议:冲击、振动条件应区分使用条件与设计条件,改变过去单一标准的条件。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量,统计样本数较少时,如少于4,使用条件取95%概率50%置信的单边容许上限x_L,设计条件的值x_H和x_L之间的关系用可靠性安全系数f_R联系,即x_H=f_Rx_L。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后,我国进口了一批德国VEB台尔曼仪器公司GBM-200型接点式加速度计,用于振动和冲击测量。后来有的单位仿制并改制了这种加速度计,作为一般振动冲击测量和专配凸轮式冲击台的冲击加速度测量。由于振动冲击的迅速发展,该加速度计在使用上比较混乱,有的单位把它淘汰,有的单位继续广泛使用,有的竟用做冲击标准,有的持怀疑态度。为此本文以德国GBM-200型加速度计为例,对接点式加速度计使用范围的问题作以分析和探讨,与有关兄弟单位商榷。一、接点式加速度计工作原理 GBM-200型接点式加速度计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它由传感器和指示器两部分组成。而传感器主要由可旋刻度盘、外壳和惯性敏感元件组成;指示器主要由整流器、自感变压器和氖气指示灯组成;整套接点式加速度计是采用惯性原理测量待测对象的加速度最大值。首先,将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间接测量误差传递公式,导出振动冲击测量幅值误差函数,从而揭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环书,特别说明校准电压表的精度在振动冲击测量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第29届IMAC会议(原名“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现称IMAC国际结构动力学会议)于2011年1月31日~2月3日在美国弗罗里达州首府Jacksonville市召开。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五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连续了29年的国际振动工程界盛会。IMACXXIX会议共有三百多篇论文,分成58个分组会,在7个会议室,进行了四天的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7.1 前言冲击运动的测量与振动测量不同,有几个特殊的要求。冲击测量应用于各种专题场合,包括大地振动,导弹的撞击,试验件下落的突然减速以及火工品爆炸所引起的瞬时振动等等。这些场合对测量都有一个必须满足的特殊要求,以便给出准确的测量结果。在2.3章所叙述的基本特性这里仍然适用,然而对所用的仪表的特性必须给予特别的注意,例如幅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14日~16日,由美国田纳西大学副校长J.W.Prados博士,宇航学院院长K.Harwell教授和吴健民教授组成的田纳西大学代表团应余承业院长的邀请,来我院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计算中心、振动实验室、旋翼疲劳实验室、飞行仿真实验室、进气道实验室和气动研究所的各型风洞,以及由我院自行设计制造的“长空一号”无人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飞行器所处的振动、冲击、过载、噪声等动态环境条件更加复杂和恶劣。就振动环境而言,其频率范围之宽,加速度之大,足以使飞行器电子仪器设备内部产生破坏应力。该应力轻者将影响工作性能,缩短仪器寿命;重者还会引起严重故障,造成飞行器飞行失败。因此,为了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必须对飞行器上电子仪器设备的振动进行控制,以满足飞行器振动环境的要求。振动控制是应用工程力学原理来减小飞行器电子仪器设备不希望产生的振动效应,从而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暨仪器展览)1月30日~2月2日在美国Las Vegas举行,20个国家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26篇,在会上正式发表261篇(已收入7th IMAC论文集)。其中美国128篇,其他国家共133篇。我国在论文数量上仍保持第二模态大国的地位,共53篇,其次是英国、比利时、法国,分别为15、13和11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开放、搞活,加强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经长期酝酿和协商,南京航空学院与美国HP公司决定在南航联合成立“NAI-CHP振动工程咨询培训中心”,协议签字仪式于8月24日在我院举行。我院院长余承业教授、美国HP公司LSID总经理汤伯森先生,中国HP公司(CHP)总经理俞新昌先生分别代表南航、HP和CHP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签字后,HP、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某冲压发动机直连试车试验力学环境测量结果,分析总结了冲压发动机的噪声、振动以及冲击等环境特点和规律,并与常规固体发动机进行了对比,最后与飞行振动环境进行了天地相关性分析,印证了DEF STAN 00-35标准中"强烈建议必须根据飞行测量结果确定冲压导弹的振动试验条件"的结论,可为冲压飞行器的力学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航天飞行器有爆脱冲击环境质量载荷效应现象,类似也有振动环境质量载荷效应问题。国外一直在作这方面研究,机理不清,没有定论。本文对此加以述评,并对机理进行初步探究,这对预示振动环境及制定振动环境试验条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与美国SD公司、Ling公司三方联合举办的BSL动态仪器设备技术报告会于1984年7月25日—8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者有中、外工程技术人员、专家、教授一百余人。美国SD公司、Ling公司和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的八位专家先后在会上作了有关结构模态、随机振动控制、电动振动台以及动态测试方面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美国公司和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还举办了振动与动态测试仪器设备展览表演。代表们对美国Ling公司展出的1500磅正弦推力电动振动台系统很感兴趣,该系统的电动振动台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