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MAC会议,原称国际模态分析学术交流会,以机械、结构试验模态分析以及相关振动测试技术为重点内容。第一届IMAC会议于1982年秋在美国召开,反映热烈,广受欢迎,被振动工程界定为年度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第2届IMAC于1984年2月在美继续举办。  相似文献   

2.
第18届IMAC(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近年来改称为IMAC国际结构动力学会议)于2000年2月6~9日在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市召开。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650名代表参加了这一连续了18年的国际振动工程界盛会。IMACXVIII分成37个专题,总共310篇论文,49个分组会进行了四天的报告和讨论。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结构动力学计算的挑战”。大会特邀美国MathWorks公司主席和首席科学家CleveMoler博士作了题为“数学软件的演进”的大会报告。报告对近50年来,包括著名的MATLAB在内的数学计算软件的发展作了总结。为体现本届会议的主题,由专家发起组织…  相似文献   

3.
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自1982年召开第一届以来,至今已举行了整整十届。第十届IMAC于1992年2月3—7日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5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名,我院张令弥教授作为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两篇论文的作者出席了会议的全过程。 在本届会议上交流、并收入论文集的论文达327篇,数量为历届会议之首。原应在第九届IMAC(原订于1991年4月在意大利弗洛伦萨举行,后因当时海湾战事而取消)宣读的部分论文也在本届会议上作了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IMAC主任兼大会指导委员会秘书Dominick DeMichle先生主持,会议主办单位、美国试验力学学会(SEM)理事长William Fourney教授致欢迎辞。大会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暨仪器展览)1月30日~2月2日在美国Las Vegas举行,20个国家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26篇,在会上正式发表261篇(已收入7th IMAC论文集)。其中美国128篇,其他国家共133篇。我国在论文数量上仍保持第二模态大国的地位,共53篇,其次是英国、比利时、法国,分别为15、13和11篇。  相似文献   

5.
第六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IMAC)1988年2月1—4日在美国Florida州Orlando市召开。来自21个国家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我国的代表十余名。 本届会议共有274篇论文,分成22个专题在50个分组内发表.大会开幕式上,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Mitchell,L.教授作了题为:“模态分析前景展望”的专题报告。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成立于1985年8月,决定我院为该学会的挂靠单位。1986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备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我院召开,出席会议的除筹备组成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23个单位40余人。著名力学家、筹备组组长胡海昌教授主持了会议。我院党委书记吴明、院长余承业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相似文献   

7.
应美国海军冲击振动情报中心主任蒲西(H·pusey)的邀请,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周锡仪、吴家驹二人出席了美国第52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会议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美国国防部防核局和美军水路试验局主持,1981年10月26日至29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城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瑞士和中国等国家的400多名  相似文献   

8.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和南京航空学院联合主办的1990年“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18—24日在武汉—重庆顺利举行。与会代表150余名,其中外国代表23人(含家属2人),来自欧、亚、北美和大洋洲的九个国家和地区。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名誉教授杜庆华先生任主席,中国科协、航空航天工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基金会的有关负责同去亲临会议指导。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18—19日假华中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了会议开幕式、大会学术报告和部分分组报告。19日晚全体代表登上武汉—重庆游轮“隆中”号,溯长江而上,  相似文献   

9.
第15届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与展览概况第15届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于1997年2月3-6日在美国奥兰多市召开。本届会议共交流论文360篇,论文集达2043页,创历届会议之最。15周年的IMAC会的主题为“结构破损检测新的地平线...  相似文献   

10.
涡扇发动机风扇配平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单一振动传感器振动数据为基础,运用三圆配平方法对风扇转子进行配平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多组振动数据的涡扇发动机风扇配平方法,给出了通过多个振动传感器或多个飞行航段所获取的振动数据进行配平计算的方法,解决了早期的机载振动设备不具备提供发动机风扇配平解决方案的实际困难。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安装了现代机载振动设备且具有多个振动传感器的涡扇发动机风扇配平。  相似文献   

11.
第12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在美国召开第12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IMAC)于1994年1月31日至2月3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22个国家的3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论文集共收录了324篇论文,分21个专题,在5个分会场进行报告和讨论。主要专题有:模态...  相似文献   

12.
航天发射的低频振动环境及其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航天发射中低频振动环境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低频振动环境与结构振动特性的关系及其对航天产品结构的影响和危害,研究了低频振动环境的模拟试验方法,提出了以六自由度电液式振动台进行系统级多轴低频振动环境试验以更真实地模拟产品实际使用环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4月11月23日—27日在西安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的代表,计100余个单位近250人。这是全国振动学术界继1981年12月第一届会议之后的又一次盛会,宣读、交流了240余篇论文,作了6个大会报告,检阅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交流了科技信息,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弹性支撑惯导系统振动耦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偏心引发的角振动与线振动耦合对弹性支撑惯导系统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振动耦合系统微分方程,然后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态和随机响应分析计算。确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特性,从理论和数值计算两方面解释了角振动产生并与线振动耦合的原因——系统偏心。最后通过对具有不同偏心数值的多种仿真模型的分析计算.给出了偏心对系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具有可控约束阻尼结构的多点杂交阻尼控制问题,建立了弹性,粘弹性和多个压电片组成的多层复合梁的偏微分方程线,通过模态转换和应用粘弹性材料的振子模型对模型进行减缩。以实际中可测量量作为反馈量进行次优控制,数值模拟说明,提出了控制方式抑制振动效果好,控制电压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多台振动试验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强度与环境》2008,35(2):7-11
多台振动试验由于可以更好的模拟产品的真实工作环境,是振动试验的一个发展方向.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多台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对多台振动试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铝制圆筒自由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振动实验系统,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特性。比较了在有无磁流变阻尼器和阻尼器控制电压不同的情况下结构的频响函数,分别以正弦信号和随机信号对梁进行激励,测试了梁在阻尼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仅在较窄的频段内,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改变梁的振动特性,降低频响函数的幅值;在结构振动的低频区,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效果明显,在高频区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蜂鸣器是在调试仪表时消除迟滞阻尼的一种装置,在航天航空工业调试仪表中用得最多。蝉鸣器振动量级的大小对被调试仪表的精度影响很大,但多年来国内对蜂鸣器的振动技术规范一直不统一。阐述了各种蝉鸣器的基本原理,根据国内外飞机振动的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振动技术规范,经过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美国第53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城举行。由北京工程环境试验站柯受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褚桂敏、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张万付组成的三人小组应邀出席了会议。冲击振动讨论会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分秘密和非秘密两部分,秘密部分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加。今年的会议由美国陆军材料和力学研究中心主办。会上共发表论文69篇,简要讨论论题13则。  相似文献   

20.
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旋翼/机体耦合的直升机地面共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分岔理论对无阻尼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的自激振动边界进行了预测,并与经典的Cloeman特征方程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随后利用该理论分析了无阻尼及含桨叶非线性摆振阻尼的地面共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使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在自激振动区域呈现出有限幅度的极限环振动,同时也避免了系统在该区域运动发散,且极限环振动幅值与非线性阻尼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