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帝将各部族的自然崇拜进行了整理。自然崇拜的特点是把直接可以为感官所察觉的自然物或自然力当作崇拜对象。人类起先并不是崇拜一切自然现象,而是崇拜某些对人类最有影响的自然力,如日、月、星、土地、山河、雷、电、风、云等;也没有统一的自然秩序观念,例如“天”。从许慎《说文解字》对天的解释看,“天,颠也,至高无上,一从大”,人们对天首先并没有神化。对于天的神化,大概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把来自天上的各种自然变化归于某一神力;二是由于社会阶级的出现,自然也被等级化,从而有了最尊贵的天帝。  相似文献   

2.
技术是人的本质存在形式。技术范畴已发生本体论上的外延,除自然技术外,还必然涵括社会技术范畴。社会技术的存在毋庸置疑,自学界提出社会技术的概念后,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的关系便成为技术哲学研究的崭新视角。和谐技术观是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关系之基。社会技术和自然技术在消解与融合、界限、可逆性等诸方面显现出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的电学条件对压电悬臂层合梁自然频率的影响。从压电材料不同电学边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时压电层合悬臂梁的力学性能及其自然频率,并定量分析计算不同条件下梁的自然频率。为正确使用,精确控制压电悬臂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航空市场对能耗、噪音等限制性要求继续加强,新一代民用飞机需要在气动减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然层流机翼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总结了层流技术类别,回顾了自然层流机翼的主要研究历程,介绍了当前正在开展的欧洲TELFONA计划和美国ERA计划中的自然层流机翼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自然层流机翼应用情况和自然层流短舱,分析了自然层流机翼的实际应用难题,展望了自然层流技术在新一代民用飞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从工业化时代以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日益提上了议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有必要从哲学角度出发来思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雷达自然寿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达失效物理机制的分析,根据雷达首翻期数据,在限定的维修方式下,建立了雷达的自然寿命模型并针对某型雷达进行了计算,这种方法对确定雷达的自然寿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9月7日,"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在上海城市剧院演出。木鼓声声中佤族小伙的粗犷纯朴,飞扬头发中佤族姑娘的热情奔放……在80分钟的演出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再现了佤族从原始社会中走来,繁衍生息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对自然的敬畏、期盼和崇拜,集中展现出佤族像火一样热烈奔放的民族性格和西盟佤山之美。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传递了佤山各族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豪迈之情,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面貌对铸造日本民族性格有很大影响。日本人对自然的鉴赏有其独到之处。“爱草木,喜自然”的自然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崇尚自然,表现出日本审美意识中的个性。欣赏自然形态,体味自然韵味。日本的茶道充分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和美意识。尊重自然,尊重现实的特点,形成了日本人对现实容忍的思维方式,他们能面对各样的思想采取融和的立场。以天皇意识形态作为其个别主义思考方式是日本人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民用FBW系统飞机提高舵面抗振性的主要措施有:操纵舵面质量平衡法;利用作动器阻抗,包括提高作动系统静刚度和自然频率,改善作动系统阻尼特性;气动平衡法;主动颤振抑制(闭环控制).民机作动系统设计中一般从以上4个方向同时着手,提高作动系统抗振性.从提高作动系统静刚度和自然频率着手,研究了某型飞机法兰式安装下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得出了副翼作动系统自然频率范围.计算结果表明,主机所与供应商共同确定的静态刚度参数满足作动系统颤振抑制的最小自然频率要求,供应商可采用这些参数进入作动器静态刚度详细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0.
《航空港》2013,(8):44-49
<正>步入澳大利亚如同进入一个无边界的自然公园,无论身处何处,与自然都不过咫尺之遥,这个充斥着世界级的自然之美的国度有500多座国家公园以及16项名列世界遗产的自然奇观,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东至悉尼海港国家公园,西至南邦国家公园,北往卡卡杜国家公园,南去菲辛那国家公园。从沙白如絮的海滩、景色瑰丽的雨林、壮阔大气的峡谷,到神秘广袤的内陆风光以及古老的土著艺术遗址。或近邻大都市的七彩霓虹,或隐迹避世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pulse Doppler radar in the presence of random fading. The behavior of this radar is studied as a statistical problem to bring out the limiting bounds of the ambiguity diagram and the nature of variance with respect to the Doppler frequenc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adar insofar as the first sidelobe is concerned, is shown to be better in the presence of fading than in the normal case. In a particular case where 75 pulses out of an aggregate of 250 pulses are missing, the first sidelobe level is 20.0 dB down from the main lobe with a probability of 23 percent.  相似文献   

12.
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涡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波瓣喷管引射-混合器的流场三维数值计算,得到了流向涡和正交涡产生、衰减的演变以及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波瓣喷管有利于强化引射能力和混合效率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喷管出口流向涡的尺度基本与波瓣的高度相当,流向涡可以诱发主流和次流之间强烈的对流混合,在喷管下游一倍混合管直径的混合距离内强化混合作用显著,随着流向涡向下游发展,涡强衰减迅速;正交涡具有与波瓣尾缘一样的几何外形,在混合管下游,由于主流和次流之间的速度梯度下降,正交涡的强度显著降低,对强化混合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寻根文化产生的原因、演化过程、基本内涵、内容组成,从家谱、宗祠、陵寝分析了物质层面的寻根文化建设,从神灵崇拜、人生思考、孝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精神层面的寻根文化建设,从民间仪式的举办分析了行为层面的寻根文化建设,最后提出了寻根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十九世纪美国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揭示出美国文学中自由与法制、民主与社会、自然与文明的冲突,说明了十九世纪美国作家对美国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Colangeli  L.  Mennella  V.  Brucato  J.R.  Palumbo  P.  Rotundi  A.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9,90(1-2):341-354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modern astrophysics is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properties and evolution of materials present in spac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cosmic dust analogues in the laboratory represents a powerful tool to interpret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puzzling problems which are so far unsolved.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summarize recent results obtained in our laboratory on carbon-based and silicate materials able to simulate various types of cosmic grains. The laboratory data are applied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spectral features observed 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and in come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诞生百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价值日益突显。早期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产生于机器大工业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其基本信条是工人如牛马,效率高于一切,管理就是监控。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开始关注“人”,其中,人事管理学派主张在管理中“善待”其雇员,但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是雇主与雇员利益关系的整合。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人力资源,特别是知识工人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战略性要素,于是,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学逐渐成为管理学主流,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要求从战略高度将人作为资财(资源、资产、资本)来运营。21世纪的管理要进一步超越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总体上、动态上、“人本”精神层面去挖掘员工的“群体精神创造力”。这在本质上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研究从当今的现实生活出发,重新审视生态美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美学看科学发展观与人全面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以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为目的。从生态美学的视野,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亮  林文胜  鲁雪生  顾安忠 《推进技术》2004,25(1):51-53,96
为了抑制火箭发动机中低温推进剂输送管路中产生的间歇泉现象,采用液氮为工质,进行了低温推进剂双管输送循环预冷模拟实验研究。研究了输送管壁不同绝热条件、贮箱增压及气体引射对自然循环预冷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了循环管路的循环压差及管路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管壁绝热条件相差越大,循环压差越大;贮箱压力增大,循环压差降低;气体引射的作用不大;双管输送循环预冷系统中的低温流体形成了自然循环,可以有效抑止低温推进剂输送管路中的间歇泉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0.
Heliospheric energetic neutral atoms (ENAs) that will be measured by the Interstellar Boundary Explorer (IBEX) originate from the heliosheath. The heliosheath is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olar wind (SW) with the circum-heliospheric interstellar medium (CHISM). The expected fluxes of ENA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nature of this interaction. In tur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olar wind with the local interstellar cloud has a complex and multi-component nature. Detailed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W and the local interstellar medium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s of the heliosheath and to predict and explain the heliospheric ENAs. This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state-of-art kinetic-gasdynamic models of the SW/CHISM interaction. We shall restrict our discussion to the kinetic-gasdynamic and kinetic-magnetohydrodynamic (MHD) models developed by the Moscow group. This paper summarizes briefly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first self-consistent, two-component, kinetic-gasdynamic model by Baranov and Malama (J. Geophys. Res. 98:15157–15163, 1993), presents new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3D kinetic-MHD model by Izmodenov et al. (Astron. Astrophys. 437:L35–L38, 2005a), describes the basic formulation and results of the model by Malama et al. (Astron. Astrophys. 445:693–701, 2006) as well as report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the model. This self-consistent model considers pickup protons as a separate non-equilibrium component. Then we discuss a stochastic acceleration model for pickup protons in the supersonic solar wind and in the heliosheath. We also present the expected heliospheric ENA fluxes obta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