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NTCM-BC模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单频电离层延迟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NTCM-BC模型作为单频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利用提前一天预测的电离层图(COPG文件),计算得到NTCM-BC模型修正系数;利用Klobuchar模型和IGS发布的GIM数据对NTCM-BC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太阳活动高、中、低年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水平上,NTCM-BC模型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性能明显优于Klobuchar模型,NTCM-BC模型的TEC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Klobuchar模型分别下降了41%和30%;模型的TEC计算误差与太阳活动剧烈程度成正相关,即太阳活动高年模型误差较大,太阳活动低年误差相对较低.相较于磁静日,磁扰日期间Klobuchar模型和NCTM模型的误差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模型的电离层修正误差同时存在明显的纬度、季节和地方时差异.   相似文献   

2.
依据实际观测的中等磁暴数据,统计分析了中等磁暴的太阳周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太阳活动周内,每年中等磁暴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多个峰值,其中,最大峰值均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即中等磁暴的峰值比太阳黑子数平滑年均值的峰值要滞后,滞后的时间为2~3年.超过70%的中等磁暴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这表明绝大多数中等磁暴出现在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通过对中等磁暴平滑月均值与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相位差的计算分析发现,中等磁暴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太阳黑子数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滞后,不同太阳活动周中等磁暴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太阳黑子数峰值时间滞后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低轨航天器弹道系数估算及热层大气模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轨(LEO)航天器在轨期间两行轨道根数(TLEs)数据,结合经验大气密度模型NRLMSISE00,反演计算得到其在轨期间的弹道系数B’,以31年B’的平均值代替弹道系数真值,分别通过标准球形目标卫星对比以及物理参数基本相同的非球形目标卫星对比,对弹道系数真值进行了检验;利用不同外形目标卫星弹道系数在不同太阳活动周内的变化规律,结合太阳和地磁活动变化,估计经验大气密度模型的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利用反演弹道系数31年的平均值来代替真值,其在理论值的正常误差范围内;大气密度模型误差在210~526km高度范围内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模型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在短周期内B’变化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存在反相关性;密度模型不能有效模拟2008年出现的大气密度异常低. 以上结果表明,经验大气密度模型结果需要修正,尤其是在太阳活动峰年和谷年,此外,磁暴期间模型误差的修正对卫星定轨和轨道预报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C-支持向量机(C-SVM,C-Support Vector Machine)中惩罚系数C可能导致最优分类面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基于误差最小的SVM最优分类面修正方法.通过调整正负类分类间隔的约束条件,求解使训练样本总误差最小的偏置系数,并兼顾与正负类误差之差的绝对值的平衡,得到误差最小的更优分类面.实验证明该修正方法与C-SVM及其它修正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较强的抗噪声与野值数据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奇异谱分析在太阳10.7cm射电流量中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尝试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奇异谱分析方法预测太阳活动低年未来27天太阳10.7cm射电流量.选取的预报试验时间段是2004年4月30日至5月30日,此试验期内太阳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在样本时间序列的构建上,吸取了相似周数据分析思路,采取的是23周实时观测数据与其相似周第20周下降年部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了样本长度又避开了太阳活动的活跃期.这31天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情况下,预报值基本上体现出F10.7的变化趋势,平均相对误差为10.5%;比同时期美国空军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前者为11.3%,后者为14.6%;除两天外,SSA每一次27天的预报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比美国空军(AAF)的要小;对不同的时间提前量而言,AAF提前1天到提前12天的预报准确性较奇异谱分析方法要高,即AAF较短期的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稳态方法的对流换热系数传感器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稳态方法研制出一种对流换热系数传感器.在研究中引入一个标定端,并分析其精度,与经典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通过标定实验验证了此传感器的可行性,得到修正系数值 K ,修正后传感器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4%~1.7%,不同传感器的K值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NOAA-15卫星1998年到2011年近13年的高能质子全向通量观测资料, 分析了一个太阳活动周内, 低高度内辐射带高能质子通量的分布变化特性及其物理原因, 比较了观测结果与AP8模型的不同. 研究表明, 低高度内辐射带高能质子通量与太阳活动水平的反相关关系与磁壳参数L值及磁场B值有关; L值越低, B值越大的空间点, 其高能质子通量与太阳活动水平的反向相关性越明显. 高能质子通量随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存在明显滞后现象, L值越高、 B值越小的空间点, 滞后现象就越明显, 滞后严重时可以达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这种滞后现象反映出低高度内辐射带高能质子的源与损失达到平衡是一个中长期过程. 通过与AP8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利用AP8模型时, 仅考虑地磁场长期变化对质子通量的影响可能会夸大低高度内辐射带局部高能质子通量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日面上黑子数目反映了太阳活动水平的高低.黑子形态的复杂性和磁场的非势性与太阳活动爆发密切相关.随着高时空精度的太阳观测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日面上的黑子以及对黑子群特征自动提取已成为太阳活动预报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SDO/HMI的活动区白光数据,利用数学形态法开展黑子自动识别研究,并在黑子识别基础上对黑子群的面积和黑子数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利用2011-2017年HMI活动区数据计算得到的黑子群面积和黑子数与NOAA/SWPC发布的活动区相应参量进行比较,发现本文计算结果与SWPC发布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其中黑子群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7,黑子数的相关系数为0.7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对SDO/HMI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得到高时间分辨率的黑子群特征参量,可为太阳活动预报提供及时准确的输入.   相似文献   

9.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计算功率谱的方法研究了第22和23周磁静日北京宇宙线台站记录的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两个太阳活动周交替时,银河宇宙线的周日变化与半日变化特征消失,在太阳活动低年逐渐向高年过度时,首先出现的是周日变化。半日变化特征出现要滞后于周日变化,22周太阳活动高年看不出周日变化,而23周太阳活动的高年周日变化非常显著,22周太阳活动的下降期。只有周日变化而无半日变化。这是分析北京宇宙线台近2个太阳活动周数据得到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太阳活动、黑潮海温年季变化与长江中游旱涝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太阳10.7cm辐射流量(F10.7)作为太阳活动指标,根据最近30多年的太阳活动、西太平洋黑潮区海温和长江中游干支流地区雨量观测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地区旱涝明显地受太阳活动和黑潮海温年季变化的共同控制.可根据某些特征,利用两年之前的太阳10.7cm辐射流量和当年春季之前黑潮海温的观测数据,分析判断长江中游当年夏季是否发生旱涝灾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太阳黑子与疾病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太阳黑子相对数作为太阳活动指标,根据最近20多年的太阳活动观测数据和江苏省防疫站的疾病统计资料,对9种常见疾病的人数的相对比率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作图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其相关系数.研究发现,猩红热、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猩红热,相关系数达到0.72,相关性很好.   相似文献   

12.
太阳活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太阳黑子相对数进行了分析,对太阳活动变化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太阳活动存在10.7 a和101 a的变化周期,以10.7 a周期最为显著.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在1950年发生了气候突变,之后太阳活动明显加强,未来一段时间太阳活动较弱.   相似文献   

13.
基于IGS电离层TEC格网的扰动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研究空间天气特性的重要参量,通过分析电离层TEC,可以了解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征.利用IGS提供的1999—2016年全球电离层TEC格网数据,按照地磁纬度将全球划分为高、中、中低、低磁纬四个区域,计算不同区域的电离层扰动;利用大量统计数据选取电离层扰动事件的判定阈值,分析电离层扰动与太阳活动、时空之间的关系;计算电离层扰动指数与地磁活动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电离层扰动与太阳活动变化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特性.在太阳活动低年,电离层扰动事件发生的概率约为1.79%,在太阳活动高年发生扰动的概率约为10.18%.在空间分布上,无论是太阳活动高年还是低年,高磁纬地区发生扰动事件的概率均大于其他磁纬出现扰动事件的概率.计算得到的中磁纬和中低磁纬地区电离层扰动指数与全球地磁指数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56,说明电离层扰动指数与Ap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高磁纬电离层扰动指数与Ap的相关系数为0.44;低磁纬扰动指数与Ap的相关系数为0.39.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电离层扰动与全球地磁指数Ap的相关性不同,测定区域地磁指数可能会提高与电离层扰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After the major modernization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electronics of the particle detectors operated at Aragats Space Environmental Center (ASEC) calculations of the barometric coefficients of all the monitors were perform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4th solar activity cycle. The barometric coefficients of particle detectors located at altitudes of 1000 m, 2000 m and 3200 m a.s.l. measuring various secondary cosmic ray flux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monitors operated on different longitudes and latitudes. The barometric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for the several neutron monitors of recently established Eurasian database (NMDB) and SEVAN particle detector networks. The latitude and altitude dependencies of the barometric coeffic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dependence of coefficients on energy of the primary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5.
质子事件上升时间及峰值强度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耀斑已基本确定为质子耀斑的情况下, 为了对即将到达地球的太阳质子作出半定量的粗略预报(警报), 即估计从观测到光学耀斑开始, 需经多长时间质子通量将到达峰值;峰值强度有多大。为此, 我们收集了1967年5月—1972年12月约五年半期间国外发表的比较系统的质子事件资料, 以及相应的太阳耀斑和太阳射电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相似文献   

17.
The solar activity displays variability and periodic behaviours over a wide range of timescales, with the presence of a most prominent cycle with a mean length of 11 years. Such variability is transported within the heliosphere by solar wind, radi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interplanetary medium. The presence of solar activity–related periodicities is well visible in different solar wind and geomagnetic indices, although their time lags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cycle lead to hysteresis cycle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time lag behaviour between a physical proxy of the solar activity, the Ca II K index, and two solar wind parameters (speed and dynamic pressure), studying how their pairwise relative lags vary over almost five solar cycles. We find that the lag between Ca II K index and solar wind speed is not constant over the whole time interval investigated, with values ranging from 6 years to 1 year (average 3.2 years). A similar behaviour is found also for the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Then, by using a Lomb-Scargle periodogram analysis we obtain a 10.21-year mean periodicity for the speed and 10.30-year for the dynamic pressure. We speculate that the different periodicities of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11-year cycle may be related to the overall observed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time lags. Finally, by accounting for them, we obtain empirical relations that link the amplitude of the Ca II K index to the two solar win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SMM1980年和1984年观测的两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MF)及同期耀斑和爆发日珥观测资料,从速度、位置及活动相关率三个方面分析CME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并由此推测它在整个太阳活动周内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Registration of secondary cosmic ray neutrons is a convenient tool for investigation of primary cosmic ray vari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effects as well. At present a large network of neutron monitors exists, providing the studies of cosmic ray variations related to the interplanetary conditions and geomagnetic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cosmic ray variations may be caused by some atmospheric processes. In this connection, using the data from standard and lead-free neutron monitors, and gamma and muon detectors, we studied relations between rain flows and neutron, gamma and ionization component behavior. To explain observable results the calculations of neutron and gamma absorption and albedo neutron spectra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universal software package FLUKA-2006. In this study we used hourly data on the neutron flux, corrected for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data from loc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t was shown that secondary neutron radiation, recorded by lead-free NM, and gamma radiation as well are strongly effected b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neutron component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soil, and above its surface.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面移动通信基站的差分气压测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有的卫星定位系统高程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利用已发展完备的地面移动通信基站作为气压差分测量基准点的差分气压测高的方法.该方法以用户接收机附近的分布密集的地面移动通信基站为气压校正基准点,并利用移动通信基站的传输链路把相关的测量数据传送给用户,用户接收机便可以用移动通信基站观测点的高程值、气压值以及温度值,结合接收机测点处的气压值和温度值,利用高程与气压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用户接收机处的绝对高程值.实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后,室内高程定位精度约为1 m,室外的高程定位精度优于1 m.测高分辨率约为0.2 m,可以使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三维位置定位精度提高约60%.本方法不仅可以弥补GNSS高程精度差的缺陷,作为高程约束参与测量方程解算还会提高水平测量精度,而且还克服了传统的气压测高精度依赖于气象站,而大多数用户接收机离气象站的距离较远,造成气压测高精度偏低的局限性.所以本方法能辅助增强卫星导航系统,提高三维定位精度,用于室内定位可以解决室内楼层的分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