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Ae—146型飞机的失速保护系统具有两套完全相同、互相保障的系统。每一系统均包括失速告警和失速识别两部分,为飞机的失速情况提供早期的失速告警,并为已经造成的失速情况提供失速识别。由飞行力学可知,对于某种低速或亚音速飞机,在中小迎角情况下飞行时,飞机的升力系数与迎角成线性关系。当继续增大迎角达到临界迎角时,由于机翼表面上严重的气流分离使升力系数降低,而  相似文献   

2.
俯仰姿态保持模式下飞机结冰边界保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飞机结冰机翼和平尾失速机理的基础上,以飞机迎角作为关键参数,飞机俯仰指令作为指令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飞机自驾仪的结冰后边界保护方法.通过引入铰链力矩检测模块,提前告警飞机失速,为边界保护提供了裕度.建立飞机纵向动力学方程,针对俯仰姿态保持(PAH)模式下机翼失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结冰条件下,通过铰链力矩的检测,飞机能在失速迎角为2°之前,进入边界保护模式,增加飞行安全的裕度.通过控制指令的限制,自动驾驶模式下飞机迎角能保持在失速迎角之内.   相似文献   

3.
某型尾吊高平尾飞机通过安装失速保护系统改善失速特性,满足了适航条例的要求。介绍了失速保护系统的设计,从保障试飞安全的失速试飞准备工作、失速保护系统研制试飞与失速特性验证试飞三个方面研究了安装失速保护系统飞机的失速试飞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飞机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在机载风切变告警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发现由于国内的需求不足,使得在具体产品的研究进展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中国大飞机研究项目的全面展开.也必然为包括机载风切变告警系统在内的、与大飞机有关的各种机载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指出为了尽快弥补国内研究的差距,需在风切变建模、风切变探测及风切变告警系统的试飞验证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5.
就运12E飞机在试飞中发现的失速警告器间歇告警故障,分析了失速警告系统的组成、结构、机理,制定了具体的排故程序,最终排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操纵系统的飞机相对电传控制飞机不具备飞行包线保护功能,驾驶员可能在误操作情况下使飞机进入失速状态,特别是新机研制试飞和失速飞行试验。失速自动改出装置通过控制反驱作动器带动操纵系统,抑制驾驶员将飞机操作进入失速,并在飞机进入失速后帮助驾驶员改出失速。模糊控制理论具备常规控制理论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可以使控制律更简单、直观和有效,用于失速改出控制将使系统更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从平尾失速理论研究出发,探讨了可能产生平尾失速的飞行状态,总结了可用于运输类飞机平尾失速敏感性研究的飞行试验技术,研究了平尾失速和机翼失速的相互区别,帮助飞行员在遇到机翼失速或平尾失速时进行必要的清晰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改出方法,从而保证飞机飞行安全.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型运输类飞机平尾失速敏感性试飞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多发螺旋桨飞机的特点,推导出用于分析多发螺旋桨飞机动力失速动态特性的计算方程,并用此方程研究了此类飞机带动力的失速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飞行结论相符。 文中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螺旋桨飞机所特有的动力效应,因此较准确地反应了多发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失速特性。所以,它除了能分析多发螺旋桨飞机的动力失速外,对于研究飞机动力失速的全数字实时仿真和研究失速/尾旋飞行模拟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树有 《飞行力学》1995,13(3):9-17
概要介绍了现代飞机失速/尾旋研究的途径,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的目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代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的程序和步骤,对装有迎角限制器飞机特殊要求,应急改出尾旋装置的安装使用以及与安全有关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ARJ21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典型T尾布局特点的先进支线飞机。失速和失速特性试飞是ARJ21飞机适航取证试飞最重要的试飞项目之一。高平尾(T尾)布局飞机可能存在深失速运动模态,给飞机的失速特性试飞带来安全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平尾(T尾)布局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特点,剖析了"深失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以ARJ21飞机为算例,结合具体的风洞实验数据库,应用工程估算的方法对动导数进行了补充完善,其次建立了适合预测飞机失速和深失速运动方程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并对飞机的运动特性特别是深失速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飞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最后选择深失速状态作为失速改出伞设计的临界状态,建立失速改出伞的数学模型,对失速改出伞改出深失速的动态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失速改出伞改出深失速的设计参数,为失速改出伞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飞机失速保护设计过程中易出现虚警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FIR和传统滤波器相结合的混合滤波方法。结合飞机本体的运动特征,对参与失速保护逻辑运算的两个重要参数,即侧向加速度和迎角信号进行频率分析,基于信号的特征设计混合滤波器,然后采用Simulink滤波工具箱设计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虚警率的发生,特别是大背景噪声下的虚警率能够得到较好抑制,验证了滤波器设计正确性,从而提高失速保护功能对适航条款符合性。该滤波器设计方法,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本文提到的问题,对于其他涉及信号处理的系统设计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通航飞机地面测试中发现失速警告不工作的故障,分析该失速警告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原理、功能、走线,制定具体排故程序逐步判断查找出故障原因电子线路故障,并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研制与安装应急反尾旋伞系统对现代高机动飞机的大迎角特性试验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失速/过失速/尾旋特性试验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反尾旋伞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反尾旋伞的数学模型,估算确定了反尾旋伞阻力面积,并对用反尾旋伞出尾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同时,研究了不同尺寸反尾旋伞的尾旋改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态波理论的压气机失速先兆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压气机气动失速预警存在无法兼顾对渐进型和突尖型失速先兆有效识别的不足,以及提取失速团幅值需要多路传感器信号的局限。分析了压气机失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特征;根据压气机失速信号的旋转特性,提出基于单路传感器信号重构周向多路失速先兆信号的方法,讨论了信号重构步长的取值;基于模态波理论,通过对重构信号进行空间傅里叶变换,得到失速扰动信号各阶模态幅值,根据低阶模态的幅值变化实现对渐进型与突尖型失速先兆的识别。以某压气机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号重构的步长小于突尖波时间尺度的一半时,重构的多路信号能够复现压气机周向位置失速发展过程,且步长越小,越有利于失速先兆的识别;由模态分解得到的1阶模态幅值的变化能够有效反映失速发展过程;通过合理设置模态幅值的阀值,可以在失速发展前期对失速先兆进行准确识别,从而,基于单路传感器失速信号即可实现对渐进型失速和突尖型失速均能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5.
李林刚  高浩 《飞行力学》1997,15(4):19-23
通过对推力矢量控制下飞机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定义了飞机机动的平衡区并进行计算,确定了推力矢量在低速机动中对飞机平衡特性的决定性影响,并与常规飞机的平衡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将以往用来分析飞机尾旋运动的分歧与突变理论(BATCM)推广到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平衡特性的计算中,确定了在不同的飞行状态及推力矢量系统配置下飞机过失速机动的平衡区。其结果有助于理解推力矢量系统的效用及其设计参数对飞机过失速机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飞机的过失速机动能力,参考X-31A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对非线性因素如气动力、陀螺惯性耦合以及重力影响进行补偿后,按飞行品质要求采用隐模型跟踪法设计了某机的反馈控制器,计算仿真表明,该控制器能够较好地发挥飞机的操纵潜力,可使飞机在获得较好的过失速机动能力的同时具有较为满意的飞行品质,引入推力短量控制,可增加飞机的操纵效能,从而增强控制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许洲  高浩 《飞行力学》1999,17(3):11-16
从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出发,结合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的数值仿真,主要研究了第一种机动的操纵规律;失速迎角后大迎角不对称气动力和力矩及气动迟 完成过失速机动的影响;推力矢量在实现过失速机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对不同初始飞行状态也给予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是过失速机动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操纵规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到不对称气动力矩的影响,气动迟滞、进入速度对过失速机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非定常机匣处理扩大压气机稳定裕度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非定常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改变斜槽和气室来调节壁面阻抗边界条件的非定常处理机匣,并对其开展扩大轴流风扇/压气机旋转失速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工作包括:对非定常处理机匣进行流量-压比特性实验,研究其扩稳效果;对处理机匣的结构参数(斜槽、气室)进行可调节特性实验;对机匣处理的效率特性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这种非定常机匣处理在三台低速风扇/压气机实验台上,通过调节机匣参数,不仅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工作转速下对压气机稳定裕度有显著效果,而且效率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  李树有  张培田  吴菊英 《飞行力学》2001,19(4):58-61,66
介绍了J7L飞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的目的,简要说明了大迎角/尾旋试飞前的预先研究工作,并结合具体的试飞结果曲线对J7L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及改出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常规布局飞机的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为新机试飞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