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PDM的工艺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工艺管理内容、层次以及PDM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PDM的工艺规划管理、零件工艺设计管理、工艺过程管理和附加信息管理方法。基于PDM的工艺管理方法具有高效、并行、可控等优点,便于实现CAD/CAPP/CAM/PDM/ERP的有效集成,是现代化企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FMECA与PDM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的现实,本文在对FMECA在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FMECA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在PDM中的管理方式和存取形式;分析了利用FMECA改进PDM过程管理的可行性;设计了FMECA和PDM集成框架;以某集成电路的设计为例。基于Relax Studio和Enovia LCA软件,实现了FMECA和PDM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刘霞 《航天器工程》2001,10(4):22-28
在分析了并行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数据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工作对基于AVIDM框架的卫星设计集成系统建设及在卫星型号产品中推广PDM技术的有关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型号应用的不同层次及PDM实践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并行设计在航天飞行器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能对并行设计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文档管理和电子仓库作为PDM系统的基础及核心模块,在飞行器并行化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PDMEnablers为依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Enablers的飞行器并行工程PDM系统的结构模型;其次建立了文档分类浏览树,分析了电子仓库与文档管理二者之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文档管理与电子仓库模型,并对文档的状态变迁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PDM和技术管理的概念,对目前制造业企业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介绍了通过PDM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阐述了实施PDM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采用PDM系统为主体框架,以流程化设计为主线,过程管理控制为核心,实施基于PDM系统平台的PCB研制工作,并实际应用于航天型号PCB设计中。通过实施PDM系统及PCB流程化设计,实现了航天型号PCB的数字化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北京清华京渝天河软件公司始建于 1 993年 ,位于清华大学科技园 ,是一家专业、专门从事企业信息化相关产品 ( CAD/CAPP/PDM)软件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百余人 ,其中开发人员三十多名 ,主要开发机械、电气、土建类 CAD软件。以及 CAPP、PDM等软件。公司还与美国加洲大学 CAD专业人员联合研究 Internet网上 CAD应用软件。本公司将紧追世界先进技术潮流 ,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不断为国内企业开发出功能强大 ,性能价格比高的各类软件 ,为振兴民族工业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概述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内涵、作用及功能,介绍PDM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分析应用PDM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数字化工业体系中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下,数控程序数量繁多,占用很大存储空间,而数控设备内存有限,同时存在传输衰减大、距离短、程序难以共享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数控应用效率。通过分析数控系统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以网络DNC群控方案解决的方法,并以应用实例分析DNC群控环境配置,软、硬件配置,功能测试等技术关键点和解决办法,以及进一步优化管理并集成纳入企业设计的整体系统——PDM系统等技术应用。采用对多台数控设备联网进行DNC群控,是一种技术先进、投资少、见效快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建立工艺信息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PDM系统的集成化工艺信息管理模式。以工艺信息管理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PDM的工艺信息集成框架,构建了基于PDM的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结合PDM的流程管理,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数据交换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PDM与CAPP系统,采用基于SOA思想的松耦合的集成接口方式,分析了系统集成方面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以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为核心,与工艺规划管理(CAPP)系统紧密集成的基础数据平台。通过采用统一产品结构树,由PDM系统管理CAPP的工艺数据,在CAPP中存储工艺数据,实现了不同系统的数据互通,同时为实现企业各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革  薛若军顾璇 《宇航学报》2006,27(12):209-212
数值模拟了激波和Rankine涡相互作用,重点研究了波涡相互作用引起的激波结构的变化过程。应用非结构化适应网格下的二阶精度Godunov型的PLM格式来求解Elder方程,对一平面激波与不同涡强Rankine涡相互作用下瞬态激波的运动、发展进行了研究。漩涡与激波间相对强度的大小对激波结构的影响明显,弱相互作用诱导激波变形,强相互作用诱导激波变形并产生分叉。计算结果表明,应用非结构化适应网格的PLM格式所得到的数值解较好地反映了瞬态激波结构的有关特征和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的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国内一些制造业企业正进行着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技术改造。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概念, 并在调研国内一些先进企业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企业信息化困境、PLM出现的历史背景、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实际应用效果等,为我国航天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沉积快速致密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分析了发热体尺寸和放置方式对材料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通过排水法测量了材料轴向密度和孔隙率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均匀性。结果表明,发热体尺寸越大,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增加,孔隙率降低,并能够缩短沉积时间;沉积过程中预制体内的温度分布是决定材料组织均匀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炭布叠层穿刺C/C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炭布叠层穿刺结构作为预制体,通过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CVI)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并沿不同纤维增强方向加工出C/C复合材料螺栓。考虑到机械加工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损伤,提出了C/C复合材料螺栓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具,对所制备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C复合材料螺栓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螺栓具有较好的抗拉和抗剪能力,沿平行于炭布X-Y面方向(xy向)加工的C/C复合材料连接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螺柱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为52.3 MPa和49.8 MPa,圆柱销剪切强度为52.2 MPa。  相似文献   

16.
采用CVI工艺在常压下对单束炭纤维进行热解沉积,天然气为前驱体,N2为载气,沉积温度为1 020~1 100℃,沿纤维束轴向分布。对不同位置炭纤维束外和束内热解炭组织结构分别进行PLM表征。研究发现,束外热解炭在距离热电偶(0位置)上方40~80 mm处沉积厚度达到最大,在0~80 mm内组织结构良好,主体为高织构;束内沉积热解炭的厚度较均匀,组织结构的变化与束外一致。对气体裂解过程中的反应气体组分进行模拟并与实验对比,发现生成高织构时,热解反应中间产物中的C2H2/C6H6范围为15~35。  相似文献   

17.
电子战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耀平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2):24-27,54
分析和预测了电子战在七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即电子战向信息战发展,“网电一体战”成为主要作战样式;电子信息对抗装备和技术发展将以综合一体化、联网化为主流发展方向;太空对抗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提高现有电子战飞机能力与发展新型电子战飞机相结合,研制隐身电子战飞机,发展多用途电子战无人机;发展新一代反辐射导弹,提升对敌防空压制能力;新概念电子信息武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发展新型无源探测定位技术。最后指出,电子战武器将越来越成为现代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冲压发动机高空环境条件下可靠点火以及空中熄火后再次点火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可多次点火、重复使用的氧气/煤油点火装置,并对氧气/煤油点火装置的高空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空环境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发生了变化,着火边界变窄,点火可靠性较地面降低,通过进一步理论分析,认为降低油气比和改变点火时序是提高高空点火可靠性的关键所在。适当降低煤油流量的供应将降低油气比,从而可以将设计点控制在着火区,点火装置时序设计按电嘴发火一氧气进入预燃室一煤油进入预燃室的顺序执行,该时序设计可以确保点火初期让油气比经历从贫油状态过渡到富油状态,当进入着火区时即能保证点火成功。  相似文献   

19.
将球烯引入RDX-CMDB推进剂中,通过燃速测试和热分析试验发现,在保持压强指数不变的前提下,含球烯推进剂可使燃烧提高约4mm/s。同时指出球烯很可能是固体推进剂良好的催化载体;它对于改善固体推进剂的其它多种性能可能都具有潜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钱华明  富振铎  宁秀丽  贺瑞 《宇航学报》2012,33(12):1747-1756
针对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未知输入扰动,为提高对干扰鲁棒性、待检故障敏感性及降低设计的保守性,提出了一种H-/H∞故障检测观测器设计方法,通过无损procedure将非凸约束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约束,采用Schur补引理将H-/H∞故障检测观测器设计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的LMI表述;设计了自适应门限以减小故障检测过程中的误报、漏报率。故障检测观测器的设计是借助凸优化问题的数值计算,使设计过程便于实现。提出的算法使未知扰动的鲁棒性及待检故障的敏感性之间具有最优平衡。仿真验证表明,所提算法使残差具有快速的收敛性、较短的故障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