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概述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内涵、作用及功能,介绍PDM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分析应用PDM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数字化工业体系中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7,(5):109-112
皮纳二号卫星是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试验验证卫星,目的是对微纳型卫星平台和载荷的技术及产品进行在轨验证,同时对低成本卫星研制流程优化工作进行探索。通过研究和借鉴其它卫星型号的做法和经验,在皮纳二号卫星研制过程中对技术流程、产品投产、试验验证、元器件选用、软件管理、发射场工作等各方面均开展了流程优化的尝试工作,节省了一定的人员和设备资源占用,缩短了研制周期,为低成本卫星研制流程优化积累了经验,可作为其它有类似需求的卫星型号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系统介绍航天型号产品"三防"(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设计工作的原则和管理要求,对航天型号产品中电气产品、结构产品、工艺及过程控制中的"三防"设计具体要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采用PDM系统为主体框架,以流程化设计为主线,过程管理控制为核心,实施基于PDM系统平台的PCB研制工作,并实际应用于航天型号PCB设计中。通过实施PDM系统及PCB流程化设计,实现了航天型号PCB的数字化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电推进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天平 《火箭推进》2015,41(2):7-12,32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电推进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的主要单位。2014年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电推进发展中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分别从空间飞行试验、型号产品研制、新产品开发、专业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系统介绍。空间飞行试验包括了SJ-9A卫星离子电推进系统和XY-2卫星霍尔电推进系统,型号产品研制包括了DFH-3B平台首发卫星LIPS-200离子电推进系统、DFH-5卫星平台和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LIPS-300离子电推进系统及LEO大型航天器主动电位控制系统,正在研发的新产品包括LIPS-200+,LIPS-100和LIPS-400等离子推力器及LHT-140霍尔推力器,电推进专业技术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栅极组件工作寿命分析及概率性评估、放电室性能分析及优化以及基于等离子体能量沉积的推力器热分析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航天装备卫星产品特点,总结某装备卫星控制分系统特点的产品保证工作实践。采取了从产品设计、产品研制、测试验证及验收交付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在完成装备卫星控制分系统常规产品保证工作的基础上,提取该型号卫星控制分系统的状态变化特点,重点放在该卫星控制分系统状态变化识别和验证相关的产品保证工作实施上,提升产品保证工作效率,为其他装备卫星控制分系统的产品保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卫星型号研制特点,对卫星型号AIT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归纳,针对卫星型号在AIT过程中的关键项目和不可逆过程,提出了卫星AIT过程关键环节产品风险分析与控制以及状态检查确认的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述产品保证体系的概念和思想,建立了产品保证体系的模型。为评价卫星产品保证体系对卫星产品质量保证情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卫星产品保证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产品保证体系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某一具体卫星型号的产品保证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较好,证明了该模型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测要求,是提升以形变监测为使命的雷达卫星运控效率的关键。在综合考虑雷达差分干涉任务序列性、一致性、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雷达卫星时序InSAR类型任务的规划框架,旨在规划序列任务时,考虑序列整体特性,进行序列任务组间的冲突检测。基于此方法,对现有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自动进行序列任务冲突消解,可为长周期序列任务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航天型号产品研制与批产流程管理的主要时代特点,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及先进制造的理念、模式和方法,阐述了构建面向批产的研制生产协同体系的几个技术版块。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基本特征、类型、对象和工作任务。并结合航天型号研制实践,对如何做好产品“三化”工作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即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技术途径;实施矩阵管理,实行有限竞争;结合型号研制,明确“三化”指标;制定规章制度,落实监督检查;调整奖励政策,保证“三化”经费;收集“三化”信息,建立“三化”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卫星网拓扑时变的特性,使得现有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难以在卫星网中有效地运行。以铱(Irid ium)系统为例,首先分析低轨卫星网(LEO)中星际链路的变化情况。针对卫星网具有频繁断接性和传输大时延等特点,将基于MPLS技术的LEO卫星网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并重点对MPLS协议中的标签设计、信令协议选择、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切换等问题进行仿真,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已成功地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多种卫星,包括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航天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可靠性高,费用较低。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8个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制水平,从卫星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到卫星返回技术和环境模拟试验设备,这些先进技术为有效地开展航天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人类未来的航天活动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黄磊  刘友永  陈少伍  孟玮  李海涛 《宇航学报》2020,41(12):1579-1587
为解决在实际航天任务中利用连线干涉测量(CEI)技术进行高精度GEO卫星定轨以及共位GEO卫星相对定位时面临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下行信号的多弧段融合相位模糊度解算方法,它通过相邻多弧段载波相位值和窄带信号群时延值的融合处理可精确获得无模糊载波相时延观测量。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性能仿真和实际外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20 km基线上,利用北斗GEO卫星的伪码测距信号和天链卫星的测控信号均成功实现了S频段解载波整周相位模糊,相时延测量精度优于0.1ns,对应GEO卫星定轨精度优于54 m。该方法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在几十km基线量级上利用几百kHz窄带测控信号获得无模糊载波相时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超高指向精度要求的卫星平台,采用增量式局部线性嵌入(ILLE)与支持向量机(SVM)结合的方法,研究系统配置的多组磁伺服机构的故障检测与故障定位技术。在分析执行机构故障模式以及故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LLE算法实时提取并更新与故障相关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高维信息,对其进行降维及特征提取,实现执行机构系统故障检测。当检测到故障时,提取执行机构系统输入输出信息,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故障定位。该方法无需采集离线数据生成样本集,直接利用卫星姿控系统产生的在线故障特征数据集进行故障检测,并能根据故障检测结果,有效地实现卫星姿控系统执行机构的故障定位。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典型产品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归档和投产模式的分析,采用共性部分(A)通用、个性部分(B)作为补充的模式,使新型号研制更加快捷、方便、省时、灵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系统产生背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系统通信速率受限以及自动识别系统(AIS)时隙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全双工射频通信频段设计方法和时隙冲突解决途径。通过采用多个射频通道以及多个波束合成,利用阵列天线和数字波束合成(DBF)技术,将卫星大覆盖范围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区域,缩小单个天线波束视场覆盖范围,减少单波束范围内船舶数量,能有效降低AIS信号时隙冲突。以600 km卫星轨道为例,介绍了8通道及8个波束DBF设计方法,对波束视场和天线增益等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多波束可覆盖±42°视场角范围,单波束视场角最大为±14°。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某卫星型号活动部件可靠性保证工作,重点对卫星在轨出现的活动部件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就薄弱环节改进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宇航单机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天行业科研生产模式转型阶段面临的试验技术需求开展了初步分析,并介绍了高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和一般实施过程;结合产品成熟度提升过程中需要开展的试验项目,分析了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摸清产品工作极限、考核产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应用方向;最后以某卫星型号用电源控制器高加速寿命试验项目为例,介绍了试验方案的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针对遥感卫星数据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数据传输的概念;然后建立了遥感卫星动态信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自适应编码调制(ACM)技术在遥感卫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仿真验证了自适应系统与非自适应系统相比在数据传输中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基于动态信道模型的信噪比估计方法使得系统性能提升效果显著,传输的数据量是非自适应系统的8.14倍,可有效解决系统资源浪费问题,最后对影响ACM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信噪比估计误差和延时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移位门限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信噪比估计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延时则需要对信道状态的预测来减小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