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XI示范工程HY—1卫星综合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海洋一号”卫星为应用背景,采用VXI总线测试技术的卫星综合测试系统。阐述了总控设备,STOS软件,分系统专用测试设备SCOE等的组成与功能。说明了其通用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测试系统在环境减灾-1A、1B卫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环境减灾-1A、1B(HJ-1A、1B)卫星的研制中,双星并行电性能综合测试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过程,为此应用了卫星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了测试信息的集中管理、测试数据的综合利用和测试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了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文章介绍HJ-1A、1B双星并行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主要阐述测试实时数据库、自动化测试控制台、参数自动化监视软件等。  相似文献   

3.
卫星星座地面供配电测试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地面供配电测试系统是卫星综合测试系统中的重要分系统之一。文章介绍了一套自行开发研制的卫星星座模式下的地面供配电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地面电源、PLC通用供配电测试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卫星等效器、DC/DC主备份切换测试设备等构成;其中通用供配电测试设备采用了组态技术,基于PROFIBUS、PLC、STEP 7和WinCC等进行开发,实现了实时显示、控制输出、报警记录、数据归档、冗余备份等功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程度高,为设备的模块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满足了卫星星座综合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安全控制是小卫星综合测试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包括卫星与地面接口及卫星本身设备间接口逻辑安全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测试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供电和接地、电缆检查、功率标定、入口电平控制、关键工序制定等措施。这些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可行,可靠地保证了人员、卫星和地面设备安全,确保了综合测试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对地观测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的地面测试系统──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卫星控制系统地面测试设备。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实时性强,操作方便,易于及时发现问题。该系统已圆满地完成了系统试验,整星综合测试及靶场测试。  相似文献   

6.
阎梅芝  李立  章雷  方博 《航天器工程》2010,19(2):113-120
描述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供配电测试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方法,系统采用一套设备完成了双星的测试任务,具有集成度、可靠性高等特点。文章首先介绍了HJ-1A、1B双星供配电测试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包括数字量采集与控制集成化措施,基于星地隔离与卫星安全的内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以及作为自动化测试对测试设备统筹管理的远程控制功能实现方法;其次介绍了控制与采集软件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以及软件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提出了供配电测试系统的设计原则,可为后续测试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与工程基础。  相似文献   

7.
北斗导航组网卫星采取一箭双星发射方式。为满足组网星研制周期短、测试类型多、测试任务重和并行测试的需求,在现有地面综合测试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一套导航组网卫星多星分布式智能综合测试系统。在统一供配电条件下,可同时对多颗导航卫星的功能和性能作全面检测,支持卫星总装集成到发射各个阶段的电气测试,解决了卫星型号研制人员紧缺、多星并行测试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FY—1C卫星地面综合测试软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FY-1C星地面综合测试软件的系统构成、系统的网络数据流,着重介绍为提高测试软件的安全可靠性、准确性,提高软件对卫星的监视能力,提高软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软件发现问题的主动预报能力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有效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些软件实际应用的成果图。  相似文献   

9.
陈三星 《上海航天》2002,19(1):49-53
结合“风云一号”C9(FY-1C)卫星姿轨控地面测试系统的研制实践,阐述了为适应卫星型号研制中试验任务多变,试验场所多变的特点,地面测试系统应采用先进的主流总线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的现有成果,遵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要求,研制性能价格比高的地面自动化测试系统,卫星在轨的正常运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曹晖  毕建峰 《上海航天》2011,28(3):64-68
为提高现有卫星测试系统的效率,对基于PXI总线的实时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测试系统的中央控制台、实时测试仿真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和辅助测试装置主要硬件构成,以及任务管理、实时测试仿真单元、控制输出单元和显示终端等软件组成。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实时测控、多平台间实时数据共享交互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该系统从实时测试仿真单元信号采集至仿真运算结束的时间约1~10 ms。  相似文献   

11.
环境减灾-1A、1B卫星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简称HJ-1A、1B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民用光学对地遥感小卫星,具有48h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的能力.文章介绍了HJ-1A、1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技术创新点和特点,以及在轨各种光学相机的使用效果和主要应用领域,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预报遥感小卫星系列发展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中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文章简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 ,全面介绍了星上的有效载荷、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星座轨道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田  杨芳 《航天器工程》2009,18(6):27-30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两颗光学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进行了轨道和轨道控制方面的设计,对整个星座和两颗光学星的覆盖重访特性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9,(4):14-14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3月30日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出席交付仪式。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一号卫星——我国蓝色国土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我国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后,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星又在太原升空,开始了服务我国海洋事业的辉煌航程。海洋一号B星的发射成功,将大大增强我国海洋水色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观测水平,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严格成像视场匹配要求的光学对地遥感星座.经过在轨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入轨后在轨测试的性能评估结果,对该星座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1     
  相似文献   

18.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星务分系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星务分系统的组成、方案设计、技术特点以及可靠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整星安全模式管理、相对时间程控指令功能、时间管理、总线通信管理、双机自主切换管理以及高精度控温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环境减灾-1A、1B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减灾-1A、1B卫星经历了方案阶段、初样阶段、正样阶段的研制工作,研制中解决了星座设计与优化、全新载荷的研制难题,克服了主动段时间长和任务与接口要求变化大等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它型号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