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20多年来苏联从事太空焊接技术研究的情况和取得的进展.文章指出了研究太空焊接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同时介绍了多功能电子束手工焊具对太空大型结构件成功地实施电子束焊接.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已跟踪到近地球轨道大约2万个太空垃圾,其中多数是报废的航天器或其丢弃的组件或其碰撞产生的残骸。每年地球可牵引部分太空垃圾坠落地球表面,但在197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天文学家唐.卡斯勒(Don Kessler)预测了"末日假想"——随着碰撞引起太空残骸碎片的增多,  相似文献   

3.
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的近几次现代化战争中,军用卫星均大显身手,为拥有卫星的一方迅速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太空系统也面临着未来的各种挑战,如防御敌方攻击和支援需求等。由于卫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缺乏反应能力,使其难以应对。基于上述考虑,美国提出了太空体系建设的新理念——太空快速响应作战(ORS)。其主要思想是:准确、快速、廉价地将载荷送入太空,为战场的作战人员提供实时的空间战役与战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1988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暴风雪”航天飞机,打破了美国独家运营航天飞机的垄断局面。前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经济的不景气,“暴风雪”一直被封存着。随着国际空间站建造进度加快、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的繁荣和太空旅游热潮的兴起,俄航天有关部门正考虑让“暴风雪”再次复出  相似文献   

5.
马援 《国际航空》2006,(10):102-103
出于探测空间环境、开发月球资源和为进一步的行星探测建立前进基地等多种目的,近年来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开展了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冷战后太空竞赛新一轮的探月热潮.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上空将出现多颗探测器同时飞行的壮观景象,堪称一场月球奥林比克盛会.  相似文献   

6.
《国际航空》2006,(1):20
航天领域在2005年掀起了一个太空探索的新高潮,许多国家纷纷加强了太空和深空探索的活动,并提出了新的空间探测计划.美国加快了占领太空的步伐,不仅增加了NASA的研究与发展预算,还频频举行"太空战"演习,企图称霸太空.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事业发展,提出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果,围绕主要应用材料,重点开展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应用验证研究,并探索利用模拟月壤开展太空原位制造技术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军事动态     
日本将进行升力体太空飞行器试验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计划今年进行一个缩比尺寸的未来太空运输系统升力体试验飞行器(LIFLEX)的自动进近与着陆试验。日本以前类似的试验飞行器都是带有机翼的,而这次试验的是  相似文献   

9.
李团结  王尧  魏钜熔  杨东武 《航空学报》2009,30(9):1648-1654
由于空间大型可展开天线口径较大,在地面模拟太空环境难度高,使得直接在天线原型上进行性能测试非常困难或不可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两步法”,利用空间大型可展开天线的缩比模型进行地面性能测试,以预测天线原型在太空中的工作性能。据此对周边桁架可展开天线太空工作的结构固有频率进行性能预测研究,首先推导了结构固有频率的相似准则,然后考虑结构参数畸变的影响,得出其相似性经验公式,最后研究了温度变化对结构频率的影响,得出了预测大型天线太空工作性能的经验公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空间结构的设计和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0.
4月28日清晨,印度在南部的斯里赫里戈达航天发射场,利用自己生产的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再次向世人展示印度在航天技术和航天工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对这次破纪录的卫星发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马达范-奈尔称之为完美,而印度媒体更是自居印度已经自信地成为主要太空强国。近年来,为跻身世界太空强国之列,抢占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谋求未来太空战略制高点,印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s the complete text of an address given at the IEEE meeting in New York on March 23, 1966, in ?Undersea Technology Session,? covering the U. S. Navy's further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ome plans for the future. The items covered include the deep submergence systems project, SEALAB III, salvage work packages circa 1967, and additions to the Marin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两年来,“9.11” 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世界范围的SARS疫情传播,使美国航空运输业特别是大型航空公司危机四伏,深陷困境。但与此同时,一些支线航空公司却稳健发展,保持盈利。那么,美国支线航空公司为何能逆势而上?在当前新的经营环境下,支线航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of Exploratory and Advanced Development to the overall Navy research, development, test, and evaluation (RDT & E) program is indicated in terms of the proportion of funds allocated. Selected projects and areas of work are named or discussed and the proportionate allocation of funds to Navy bureaus is indicated to present representative pictures of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exemplified by a Bureau of Ships electronics program) and Advanced Development (exemplified by a Bureau of Naval Weapons electronics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15.
16.
"网络中心战"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近年来,美国空军积极发展机载网络,努力发展非传统的情报、监视、侦察(NTISR)能力,对促进其"网络中心战"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三楼的黄金位置,如今已被加拿大连锁品牌百怡咖啡占据.茅于轼一定还记得2001年7月27日在此处的遭遇.那天下午2时许,这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就在这里对着一杯要价88元的咖啡"发飙"了,"设备一般,座位比较拥挤,环境相当嘈杂",竟然"收费标准却超过首都五星级宾馆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航空港》2005,(5)
on 27 October 2005, Italian designer label PIOMBOwas launched in China amid much fanfare.Renowned Italian designer Massimo Piombo,often touted as a "fashion philosopher", was present at themedia event where he told journalists, "I dress people. Notthe masses."Fashion is the best medium to convey a person'sindividual style," said Massimo Piombo. "In Italy, everyonehas his or her favorite designer label, because it speaksvolumes about your personality and your passions. My labelis design…  相似文献   

19.
电传飞控是一门新兴技术,它对飞机性能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目前各种服役飞机的青睐。尤其是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普遍采用了电传飞控( F.B.W) /主动控制( A.C.T)技术。也因为采用了这种先进的飞控技术,使飞机的效能得到提高。本文简要介绍了电传飞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电传飞控的应用情况和优点 ;电传飞控 /主动控制对飞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航班计划打乱,包括航班延误、取消、长时间的停机坪延误,及被拒绝登机等,对旅客和航空公司都会造成损失。近些年来,美国所有商用航班中约1/4被延误或取消,导致预算外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