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1月15日,俄罗斯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说,俄罗斯一发射失败的太空探测器"福布斯-土壤"当日坠入太平洋,大量燃烧的碎片落入智利南部海岸附近惠灵顿岛以西1250km处的水域。俄罗斯的跟踪设备当时监控了该探测器的坠毁。 这枚1.7亿美元的探测器是迄今坠落到地球的最重、毒性最大的太空垃圾之一,但航天专家们称其造成的危险极低,因为有毒火箭燃料和大部分结构都会在大气层燃烧掉。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时间7月28日5时35分(北京时间28日9时35分),俄罗斯太空部队使用"轰鸣"运载火箭在俄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发射4颗本国卫星,其中包括1颗"宇宙"军用卫星、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9日15时31分,随着"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5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4月30日—5月29日的30天内,连续实施了5次航天发射,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见表1)。"五箭七星连捷"的记录创下了中国航天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9月16日,3名宇航员乘坐一艘俄罗斯"联盟TMA-21"型飞船离开国际空间站并安全返回地球。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准确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此次返回地球的3人包括2名俄罗斯宇航员和1名美国宇航员。另有3名宇航员留在空间站内。俄罗斯在年开启国际空间站建设计划,但是最近俄罗斯的太空项目接连遭遇事故。  相似文献   

5.
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如川  葛一凡  魏松  姚旗 《航空学报》2018,39(Z1):722227-72222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探索计划的提出给载人登月和载人火星等带来了机会和风险,NASA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开展在月球或火星表面利用当地提炼的材料进行原位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ISFR)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优势和潜力。然后,根据所用原材料和成形工艺原理的不同,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又分为电子束熔融(EBM)和电子束自由成形制造(EBF3)技术两个分支,分别介绍了这两个分支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采用该技术研制出的零件的性能,结合硬件设备的情况介绍了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适用性,同时也详细介绍了NASA利用兰利研究中心的C-9抛物线飞行试验系统进行电子束原位制造微重力试验的研究成果、试验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中国未来空间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于发展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7月21日17时51分,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意味着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虽然"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成了太空之旅的绝唱,但美国宇航局将宇航员送进太空的计划并未停止。日前,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周刊2011年1月17日报道]根据日本1月14日发布的《战略司令部太空政策》(SHSP)给出的数据,从2011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日本太空活动整体预算将提高3%,达到3099亿日元(3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美国正试图改造“太空篱笆”(Space Fence),希望该系统能观察到轨道内微小物体。  相似文献   

9.
今秋NASA宇航员计划搭乘航天飞机整修老化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ST)。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4):13-13,42,47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2011年7月8日升空,美国航天飞机迎来了最终谢幕的时刻。回顾其30年历程,有人称赞它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功劳,也有人斥之为劳民伤财。无论怎样评价,一个时代即将落幕。1登场与谢幕1957年苏联第1颗人造卫星发射,拉开了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按照美国的设想,航天飞机是一种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阿波罗"登月的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启动航天飞机项目。1972年美国开始建造航天飞机。4年后,首架航天飞机"企业"号问世,它只进行大气层内滑翔试飞。  相似文献   

11.
哈勃太空望远镜(HST)的卫星遥测处理工作主要由专用软件和专用硬件完成,HST地面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费用都很高。为了在2000年前使卫星地面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费用降下来,NASA已决定改造HST的控制中心系统,从而增强其数据处理能力,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系统标准化程度。为此成立了Vision2000控制中心系统(CCS)产品开发工作组,重新设计和开发HST地面系统。CCS地面系统的开发包括:前端处理机(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3.
《印度时报》7月14日消息,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达克里希南表示,印度准备最早在2013年11月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7月11日23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2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成功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升空约26 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20多年来苏联从事太空焊接技术研究的情况和取得的进展.文章指出了研究太空焊接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同时介绍了多功能电子束手工焊具对太空大型结构件成功地实施电子束焊接.  相似文献   

16.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空军近太空研究热潮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美国空军近太空研究热潮形成的动因,从总体状况、近太空飞行器研制、军事影响等角度对近太空热潮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美军近太空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3月16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2颗低轨演示验证卫星首次对一枚弹道导弹飞行全过程进行了探测跟踪。以前从未从太空对弹道导弹飞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这是迄今为止太空跟踪监视系统(STSS)卫星最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事业发展,提出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果,围绕主要应用材料,重点开展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应用验证研究,并探索利用模拟月壤开展太空原位制造技术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天基红外系统"(SBIRS)的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导弹预警卫星(GEO-1)已经运往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准备5月份由"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卫星一旦入轨,将极大提高美国的导弹预警能力,并为其他重要的行动提供支持,包括导弹防御、技术情报搜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