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梁爽  武旭东  刘虎  武哲 《飞机设计》2010,30(2):24-28
利用法国达索系统的建模软件Catia和仿真软件Delmia,实现了战斗机挂弹的训练流程,以达到提高训练效率和缩减训练费用的目的;同时进行挂弹人员在挂弹过程中的人因工程分析和干涉分析,探讨在战斗机方案设计时验证设计合理性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对常规外挂物以及低RCS战斗机挂装常规外挂物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如果外挂物不采取隐身措拖,它在挂装到低RCS战斗机或隐身战斗机上以后,可使后者的RCS差不多恢复到常规战斗机的水平,从而完全失去隐身设计的意义。研究了常规外挂如导弹、炸弹、副油箱的散射特性,分析了产生RCS的散射源。对常规外挂物上的不同部位涂敷吸波材料进行了测试,提出了在弹身、弹翼上涂敷吸波材料以降低其镜面RCS,在弹身上涂敷环状吸波材料以减小行波回波的各种RCS减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航工业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航空工业专业研制航空武器悬挂发射装置和地面训练综合保障系统的骨干企业。创建以来,研制生产了各种型号的挂弹钩、挂弹架、导弹发射架、火箭发射架、低压油泵、通用挂弹车、地面训练弹架及起挂设备等200多项航空产品,广泛用于各型战机和外场基地,先后有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填补了我国航空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  相似文献   

4.
漆云海  马羚 《飞机设计》2012,(2):49-51,80
对某型战斗机火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研究,建立了火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该仿真平台进行了软、硬件设计。该仿真平台能够动态描述某型战斗机在空中的飞行和攻击过程,可用于火力控制系统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在对遥测记录系统、磁带式记录系统与数字式记录系统优缺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空军在佛罗里达空军基地进行的飞行振动实测,介绍了数字式记录系统在美国战斗机F-16挂装BRU-55型弹挂架飞行振动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位于大后掠翼战斗机机翼下的导弹,在飞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会对结构疲劳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导弹的气动载荷,建立了某型战斗机挂载导弹的气动仿真模型,设计了 3种导弹构型,分别为带前后弹翼导弹、只带后弹翼的导弹与只有弹体不带弹翼的导弹。对飞机翼下挂载 3种不同构型的导弹进行了气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并对比了导弹的气动载荷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位于大后掠机翼下方的导弹,由于机翼下方的洗流作用,会受到较大的气动载荷,导弹的气动载荷以侧力和滚转及偏转力矩为主要分量;滚转力矩的方向会导致导弹与发射装置连接处靠近飞机对称面一侧受力较大,容易降低疲劳寿命;导弹的气动载荷主要由后弹翼产生,可在设计弹翼时适当减小后弹翼的面积,从而降低战斗机后掠翼洗流对翼下挂载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洛克希德冯丁公司和 EDO 公司在加州中国湖的美国海军航空武器站,同美国海军的 F/A-18先进武器实验室专业人员一道,再次成功进行了“联合通用导弹”(JCM)与“通用双轨发射架”(JDRL)在F/A-18E/F 和 F/A-18C/D 战斗机上的装机综合验证试验。这次验证试验采用了两种挂弹方式:首先将两个通用双轨发射架分别直接挂到两侧机翼的挂点之下,每一个通用双轨发射架各挂2枚联合通用导弹,两侧机翼下总共挂4枚联合通用导弹。在完成了这种挂弹方式的综合试验之后,在两侧机翼挂点下的 BRU-55挂弹架上,各挂两个通用双轨发射架,每一个通用双轨发射架各挂2枚联合通用导弹,两侧机翼总共可挂8枚联合通用导弹。装机综合验证试验时,进行了通电、自检测、准备发射的初始化和发射程序试验,验证表明该导弹能够同F/A-18E/F 和 F/A-18C/D 战斗机平台综合,显著增强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先在武器实验室、后在实际固定翼飞机上完  相似文献   

8.
《航空科学技术》2006,(4):14-14
近日,德国莱思麦塔尔和英国国防部签订了2400万欧元的飞机弹药生产各同。为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战斗机生产244000发口径为27mm的易碎穿甲(FAP)弹,交付时间为2008年到2010年。27mm易碎穿甲弹是莱思麦塔尔公司为BK27桃炮专门设计的,可有效攻击各种空中和地面目标。此外由于这种弹药属于非敏感性弹药,所以更便于运输、储藏以及在训练中使用。这项台同是莱恩麦塔尔公司在国际武器市场上的重要突破,此举将引起其它装备“程风”战斗机、政洲战斗机和JAS39战斗机国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张云飞  张考 《飞机设计》1999,(4):1-5,14
通过试验对常规外挂物以及低RCS战斗机挂装常规外挂物的散射特性者了研究,指出如果外挂物不采取隐身措施,它在持装到低RCS战斗机或隐身战斗机上以后,可使后者的RCS差不多恢复到常规战斗机的的水平,从而完全失去隐身设计的意义,研究了常规外挂如导弹、炸弹、副油的散射特性,分析了产生RCS的散射源,对常规外挂物以降低其镜面RCS,在弹身上涂敷环状吸波材料以减小行波回波的各种RCS减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战斗机,取名为“枭龙”的FC-1(即超七)飞机,9月2日在成都举行了首次飞行仪式。飞机在空中表演了精彩的大迎角爬升、横滚、小半径转弯、大角度俯冲、低空过场等高难度动作,飞行8分钟后安全着陆。这次飞行打破了以前试飞不挂弹的惯例,在飞机两翼下挂上了两枚模拟导弹(“枭龙”的飞行照片见本刊第6页)。  相似文献   

11.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5,13(2):33-39
建立了现代高机动性能战斗机功能敏捷性仿真计算数学模型,并以F-16战斗机为例,对其功能敏捷性尺度--空战周期时间和相对能量状态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飞行状态对飞机功能敏捷性有显著影响,改善和提高发动机性能,合理设计和选取飞机的控制系统和机动飞行中的操纵动作,将有利于发挥飞机敏捷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飞机敏捷性与空空导弹攻击区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飞行力学与控制,导弹制导与攻击区,计算机仿真等理论和技术,针对飞机的三轴方向提出了一种敏捷性矢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求解攻击区的弹道方程组,并利用二分法求解导弹攻击区,通过数值计算求得两种情况,(即无敏捷性载机地敏捷性目标,敏捷性载机对无敏捷性目标)下空空导弹攻击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飞机敏捷性对导弹攻击区和影响规律和最优攻防策略,为空战决策和新型飞机的预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阮晓钢  郭锁凤 《航空学报》1996,17(2):177-184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元网络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该方法设计的神经元飞行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使飞行器在整个飞行包络内都能保持某种最优的操纵品质。给出的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出神经元网络作为飞行控制器在处理飞行器参数大范围变化的非线性特性方面具有潜在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4.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战斗机设计中的几个飞行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1):1-9
综述了下一代机设计中的超音速巡航和隐形,敏捷性与过失速机动和空战模拟等几个飞行力学问题,讨论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背景,每个问题中涉及的飞行力学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进展,着重讨论其中的过失速机动的机理,典型飞机的非线性控制律设计以及建立作为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所用的空战模拟软件,并在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而由此得以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韩国空军原训练体制和变革需求,分析了韩国空军变革后的新训练体制,详细阐述了引入T-50战斗教练机之后训练情况,最后对其训练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解耦飞行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晓钢  郭锁凤 《航空学报》1997,18(1):112-116
 提出一种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并成功的将其应用于某战斗机非线性解耦控制问题。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神经元网络建立非线性被控对象的动态逆模型,将被控对象转化为伪线性系统,并用现代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方法对神经元伪线性系统进行闭环优化设计。给出的战斗机非线性动态逆神经元解耦飞行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显示出人工神经元网络作为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单元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