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飞  张考 《飞机设计》1999,(4):1-5,14
通过试验对常规外挂物以及低RCS战斗机挂装常规外挂物的散射特性者了研究,指出如果外挂物不采取隐身措施,它在持装到低RCS战斗机或隐身战斗机上以后,可使后者的RCS差不多恢复到常规战斗机的的水平,从而完全失去隐身设计的意义,研究了常规外挂如导弹、炸弹、副油的散射特性,分析了产生RCS的散射源,对常规外挂物以降低其镜面RCS,在弹身上涂敷环状吸波材料以减小行波回波的各种RCS减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翼涂敷吸波材料减缩雷达散射截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东立  武哲 《航空学报》2000,21(3):241-243
推导出了光滑凸体金属表面涂敷吸波材料时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 ( RCS)公式。对一系列涂敷吸波材料的金属平板进行了 RCS测试和理论计算。为提高计算精度,给出计算 RCS的工程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机翼前后缘局部涂敷吸波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机翼前后缘涂敷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 RCS  相似文献   

3.
以前缘内部填充吸波材料的隐身结构飞机机翼为研究对象,采用矩量法对其向前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数值分析;根据代理模型优化策略,对上述机翼隐身结构中的吸波材料厚度与劈角的选取进行RCS特性分析与优化。研究表明,和全金属机翼相比,隐身结构机翼具有更好的隐身特性;经过优化设计,可在典型方位上显著降低翼面结构RCS,提高了原隐身结构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4.
郭展智  陈颖闻  麻连凤 《航空学报》2020,41(6):523485-523485
针对鸭翼对鸭式布局战斗机整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分析了鸭翼的散射机理,然后运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进行特定模型的整机外形RCS计算,通过鸭式布局和常规布局的RCS对比,分析了鸭翼散射对整机RCS的影响,包括鸭翼偏转状态下对整机的影响。然后,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鸭翼边缘散射和对缝散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抑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鸭翼散射进行抑制或消除之后,鸭式布局完全可以应用于高隐身飞机的布局设计,其隐身性能与常规布局相当。最后,总结得出鸭翼隐身设计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计算鸭翼模型雷达散射截面(RCS),分析了鸭翼前缘后掠角和展长对鸭翼RCS值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拟合了随前缘后掠角和展长变化的鸭翼RCS曲线。建立飞机模型,计算了鸭翼不同偏转角时飞机的RCS值,研究鸭翼偏转对飞机头向RCS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鸭翼偏转会显著增大飞机头向RCS,影响飞机隐身性能。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推导出鸭翼纵向操纵力矩、飞机头向RCS和鸭翼几何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鸭翼的隐身和气动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对鸭翼上使用吸波材料的情况进行计算,结果验证了在鸭翼上涂敷吸波材料能够大幅降低飞机头向RCS。  相似文献   

6.
隐身结构是指由蒙皮和多种内部材料组成的、能满足承载要求、并具有明显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结构.阐述了一种典型的翼面隐身结构方案.为了进一步挖掘该隐身结构减缩RCS的潜力和考虑到实际情况中作为设计变量的吸波材料、玻璃钢电磁参数以及内部几何形状会有一定偏差,应用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策略,对其进行电磁散射特性稳健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后,能显著降低翼面隐身结构RCS及其对设计变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沈海军 《飞机设计》2007,27(5):40-42
采用物理光学(PO)与一致绕射理论(UTD)混合方法,分别计算了某战斗机不携带副油箱以及腹部携带外挂副油箱、保形油箱时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腹部油箱对飞机雷达隐身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飞机下方及侧方RCS较小的方位,外挂副油箱对飞机RCS的贡献较为明显,而保形油箱对飞机RCS的贡献始终很小。  相似文献   

8.
翼面类部件的RCS减缩始终是飞行器隐身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微波暗室对某直升机旋翼金属模型和涂敷吸波材料模型进行测试研究。在金属旋翼模型表面涂敷1 mm厚吸波材料,可以在8~18 GHz、HH极化下,将其RCS的峰值减缩5~8 dB,360°周向算术均值减缩约5 dB,充分利用了所用吸波材料平板试件法向减缩量8~11 dB...  相似文献   

9.
蛇形进气道的电磁散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磊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7,28(6):1296-1301
 对一种进口与机身保形设计的蛇形进气道在Ku波段选择入射频率15 GHz情况下进行了电磁散射特性的实验和仿真研究,取得了蛇形进气道雷达散射截面(RCS)随方位角、迎角和终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该蛇形进气道在水平极化终端为风扇时±60° RCS均值为-24.33 dB·m2,垂直极化为-19.15 dB·m2,是一种低RCS进气道;(2)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所得的RCS随方位角变化曲线与实验曲线趋势基本一致,±60°均值误差在4 dB以内;(3)从进气道对称面电场(Ex)分布图可以看出入射波射入进气道并在内壁面产生多次反射,从而验证了蛇形进气道的设计思想并为在内通道关键反射点涂敷吸波材料实现蛇形进气道的高隐身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使用是缩减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两种常用方法。为了研究雷达吸波材料(RAM)对于球面收敛矢量喷管(SCFN)的RCS减缩效果,采用引入阻抗边界条件后的迭代物理光学(IPO)法,研究了球面收敛二元喷管及8种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的电磁散射特性,并获得了X波段下9种模型的后向RCS随探测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吸波材料涂覆可以有效地缩减球面收敛喷管的RCS;合理的涂覆方案可以在保证RCS缩减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吸波材料的使用量;相比全涂覆方案,仅在喷管出口和球面段进行涂覆,可以在吸波材料减少30%使用量的情况下,达到全涂覆方案80%的缩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先进战斗机对机载射频孔径系统隐身的需求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聪  张澎 《航空学报》2008,29(6):1472-1481
 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机载天线等传感器孔径的分布与形状特征,对飞机隐身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机载射频(RF)孔径系统的特征信号(包括雷达散射截面(RCS)和电磁辐射控制),则通过外形、结构和材料隐身而达到的整机高隐身水平就会受到破坏。迄今为止,天线散射特性的评估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而减缩天线RCS的手段和方法也有待深入研究。总结了F/A-22和F-35等国外先进隐身战斗机机载射频孔径系统隐身设计特点,从飞机总体隐身方案设计角度提出了对机载射频孔径系统隐身的需求,并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最小化天线孔径数量、减小天线孔径外形尺寸、减缩天线孔径特征信号、采用低截获概率(LPI)技术等概念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外挂设备对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挂设备会造成飞机外形的变化,从而影响隐身性能,为了研究其带来的不同角度、频率时的电磁散射特性变化趋势和规律,以有、无外挂设备飞行器电磁模型为基础,采用物理光学法,数值模拟不同频率、不同俯仰角下的RCS曲线,分析两种模型RCS曲线分布特性、俯仰角特性,其中引入RCS相对增量概念分析外挂设备影响。结果表明:头向角域,不同俯仰角下有外挂模型算术均值呈"W"型分布,而无外挂模型为倒"V"分布;周向角域,有外挂模型呈倒"V"分布;头向角域相对增量呈"W"分布,相对增量为10~25dB;周向震荡分布,为7~17dB。  相似文献   

13.
隐身技术是提高巡航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分析外形隐身对巡航导弹电磁散射特性影响,建立了隐身、常规巡航导弹电磁模型,基于物理光学法和RCS减缩值,研究了外形隐身RCS曲线分布影响、频率响应特性、俯仰角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外形隐身可大幅降低前后向散射特性,改变RCS散射波峰位置,使前后向曲线向内收敛;频率增加,前向均值和减缩值分别在-32 dBsm、25 dB左右振荡变化,其他角域RCS均值降低而减缩值增加;俯仰角变化较小时不影响散射特性,各角域RCS均值和减缩值呈振荡趋势,前向减缩值约为35 dB左右,后向俯仰角0度时最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风洞品字形低阻弹外挂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L-24风洞中,采用8台天平分别对母机,六枚“品”字形低阻弹及其外挂组合本同时进行了外挂测力试验,结果表明,各外挂物受机翼下洗流影响,其法向力,俯仰力矩特性与其单个外挂物在自由流中呈现的特性大不相同,翼下挂低阻弹及其挂架受侧洗流影响较大,零侧滑角时产季了横向气动特性,处于机翼复杂流场下的外挂物,除滚转力矩量值不大外侧向力和偏航力矩量值分别与法向力和俯仰力矩量值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为精确高效计算多极子模式数(MMN),提出了3个控制因子,详细研究了控制因子对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的积分采样点数和计算精度的影响;基于控制因子,提出一种改进措施,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计算效率、有效降低内存。对3种飞行器,采用改进的MLFMA,分析了多频散射特性,发现飞行器外形在不同频率区域均可影响雷达散射截面(RCS)。研究了外形隐身布局和考虑隐身的常规布局的RCS多频减缩规律,结果表明,外形隐身在谐振区和高频区具有较大的RCS减缩效果,在瑞利区仍具有较弱影响;与吸波相比,外形隐身可产生较广的多频RCS减缩。以上结果可用于飞行器在多频段或全频段的隐身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机身隐身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天线隐身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为了降低天线的雷达散射面积,通常会在天线外添加具有吸波特性的天线罩或是涂敷吸波材料,但这些手段势必会对天线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文中基于此问题研究了吸波材料对天线性能影响,通过CATIA建立天线罩模型,并联合HFSS进行天线系统的整体仿真分析,在天线罩上添加单层吸波材料,得到单层涂敷型吸波材料对L波段天线性能的影响趋势。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吸波材料厚度的增大,L波段天线传输特性得到改善,但同时伴随着增益的不断降低,并通过对比得出吸波材料添加于天线罩内部结构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对导弹弹翼进行面元划分,采用物理光学法进行考虑弹翼耦合效应的RCS计算,结合计算弹体后向散射的物理光学法和等效电磁流法,采用综合相位法建立一种考虑角反射器效应的导弹RCS计算方法。对角反射器模型进行计算并与文献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对导弹模型进行RCS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弹翼的后向散射和耦合效应对导弹RCS的贡献在大部分角度范围超过弹身的贡献,在导弹进行雷达隐身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8.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提出雷达吸波材料在物体表面涂敷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和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设计吸波材料在飞行器表面的涂敷位置,研究局部涂敷吸波材料所能获得的隐身效果。以某飞行器模型为例开展吸波材料隐身技术研究,实现了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与材料增重之间的优化与折衷。  相似文献   

20.
飞行器目标频率响应散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战合  黄沛霖  武哲 《航空学报》2009,30(4):643-648
为研究飞行器目标散射频率响应特性和隐身、反隐身原理,对两种飞行器平板缩比模型进行了系列测试和计算研究,推导和验证了简单目标(金属球)的频率响应特性在飞行器目标上的适用性,并推广到如飞行器复杂散射体的分析。提出了划分瑞利区、谐振区、高频区的新方法,指出飞行器具有隐身能力极限的概念;研究了目标多频散射的极化特性,发现频率降低时,水平极化下全向雷达散射截面(RCS)均值逐渐增大,垂直极化时减小。得到了两种飞行器目标处于瑞利区、谐振区时依靠外形隐身所能达到的RCS极限值。结果分析表明,在瑞利区和谐振区,目前的外形隐身措施存在不能超越的极限,在这两个区域的雷达隐身需结合外形和材料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