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轨飞行器主动段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轨飞行器主动段飞行过程中,倒置GPS导航等传统陆基导航方案存在资源需求高、导航精度差等问题。研究了地天地双向测控(TTC)陆基导航方案和天地天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建立了时序分析模型,阐述了天地天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的定位数据使用延迟约为地天地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的1/2。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和仿真验证,对比了不同陆基导航方案的资源需求、导航精度及位置速度准确度。结果表明: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相比传统陆基导航方案对地面站资源需求少,导航精度高,且天地天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的位置速度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陆基导航系统应用于弹道导弹组合导航时,将定向波束技术引入到导航过程中,基于标准弹道轨迹计算得到实时变化的定向波束中心方向,并基于干扰弹道讨论了波束宽度的取值范围.该技术避免了广播式通信体制下使用全向天线发射时信号功率较低的问题和问答式通信体制下容易暴露导弹位置的问题,在确保导航精度的同时,提高了陆基导航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3.
精度性能和抗干扰性是陆基导航系统的两项重要技术指标,对导航过程影响很大.当陆基导航系统以弹道导弹为导航目标时,针对导弹的高动态特性,分析了影响导航精度的误差源及其量级,并基于主要误差源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技术途径.为了提高系统在复杂电磁作战环境下的适应性,提出了两项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方案.最后对陆基导航站/SINS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陆基导航系统应用于组合导航能够有效地提高弹道导弹的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7,(6):24-28
针对高分三号(GF-3)卫星多种姿态下快速定位的需求,提出一种应用先验数据的卫星快速定位方法。该方法以GF-3卫星的定位数据和姿态数据为辅助信息,计算导航卫星的仰角,实时判断导航卫星对GF-3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可见性,从而减少捕获时间,实现快速定位。GF-3卫星的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先验数据的卫星快速定位方法,定位时间为115s,短于其他低轨卫星的855s,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文章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低轨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5.
赵慧  熊智  王融  张承  刘建业 《航天控制》2013,31(3):55-61
导航星优选是研究天文定位导航的前提。本文结合导航恒星选星对天文定位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基于STK软件的导航星模拟方法,并针对空天飞行器对天文观测时的条件约束,结合天文导航定位对导航星的要求,构建了适合不同飞行航迹的导航星库。基于所设计的导航星库,以空天飞行器为应用对象,结合其在轨段飞行轨迹参数,基于STK软件进行了天文导航定位仿真研究。在所设计的飞行器飞行航迹参数及可见星信息条件下,针对空天飞行器长航迹飞行运动特点,设计了3种不同的天文定位观测选星方案,并研究了不同选星方案下的天文导航定位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所提出的导航星模拟和选星方法能有效满足空天飞行器对天文导航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耀升 《卫星应用》2005,13(4):24-26
对卫星导航定位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市场现状,列举了卫星导航定位运营的几种典型服务模式,提出了卫星导航定位走向运营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机动平台的电子侦察目标精确定位方法,利用多站观测获得雷达辐射源时差信息,通过定位跟踪算法实现目标位置精确估计。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任意机动观测平台,且可方便地推广应用于更多机动平台组网观测,以提高侦察定位精度和稳健性。分析了精确时差测量、辐射源定位跟踪等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的工程现状和通用的武器系统使用要求,采用了各试验单位都可以实现的方法,针对对陆基导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的,或者对后续导弹飞行控制有关键影响的关键性指标,提出了从性能指标、综合导航精度以及关键性指标3个方面对陆基动基座初始对准进行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空对地和地对空两种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地对空单站无源定位难度比较大,因为地对空单站无源定位不仅要进行目标位置估计还要进行目标速度估计。在MATALB仿真平台上建立了地对空定位模型,并进行了EKF、MGEKF和UKF三种滤波算法100次Monte-Carlo仿真,提出了对Monte—Carlo仿真结果的若干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三种滤波算法进行比较,得出三种滤波算法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无所不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稳定和精密。但是卫星导航设备与电子地图相结合才能满足人们对导航的需求——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去哪里?如何去?人们在享受卫星导航带来的便捷和精确的同时,也深受"误导"之苦。当前参评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仅三成合格,这一评测结果着实令人震惊!卫星导航产品良莠不齐,质量水平整体堪忧。消费者在选择卫星导航产品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  相似文献   

11.
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探讨 2014年5月19日     
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功能(包括换乘功能)、客流组织、车站和区间的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综合投资、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述和分析平行换乘模式下的双岛四线式换乘和上下叠岛式换乘,并介绍交汇换乘模式下的“十”、“T”、“L”形换乘、通道换乘,以及组合换乘模式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补充,总结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合理选择和设计中的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并对今后地铁换乘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1999年1月1日00时(UTC),民航气象数据库及卫星气象传真广播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卫星气象传真广播系统由北京气象中心和全国53个航站气象台通过PES(Personal Earth Station)实现单向航空气象传真广播的网络系统。航站通过定时定向接收北京气象数据库中心的气象产品和情报,直接将飞行气象文件资料提供给飞行机组和其他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飞行情报处理和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13.
刘吉英  朱炬波  刘也  胡增辉 《宇航学报》2007,28(1):53-57,93
测速定轨体制下弹道参数估计的精度与布站几何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测距测速体制。从定轨的原理出发,分析测速体制下布站几何对弹道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在一定空域范围内无约束搜索和给定备选站址中的搜索两种应用背景下,进行布站几何的优化。在遗传算法的设计中,还考虑了不同适应度函数的选取及算法的稳定性等问题。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康楠 《空中交通管理》2006,(3):39-40,43
2005年9月,以总局空管局常务副局长刘亚军为团长,由总局飞标司、总局空管局、西南管理局、西南空管局和民航西藏区局有关各部门人员组成的中国民航RNP运行考察团赴美国西雅图、安克雷奇和朱诺等地进行了考察、交流。考察团主要就涉及RNP标准、技术及运行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雷达作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雷达系统的运行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管制运行状况。但由于雷达站往往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位置孤立,因此常常成为雷电光顾的对象。雷电灾害也成为雷达设施故障停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南方地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安全第一"永远是民航的主题,更是空管人的生命线。空管中心(站)作为民航系统安全保障的一部分在民航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航班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确保飞行安全?如何切实有效的延长安全周期?怎样才  相似文献   

18.
应用虚拟基准站(VRS)技术提高测控系统精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基准站 VRS(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s)技术是国外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 GPS差分技术 ,它综合利用多个基准站的测量信息 ,经过精确的误差修正 ,产生一随用户运动的基准站。始终与用户构成短基线差分 ,该技术有效提高了 GPS差分定位的精度 ,并具有获得高精度解的可靠性。文中分析虚拟基准站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提供部分试验结果 ,对测控系统利用 VRS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民航三大管制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各VHF遥控台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对于组建VHF无线通信网,各台站之间的信号传输主要通过DDN、ATM和卫星,技术比较成熟,信号相对稳定。所以,通话质量主要取决于VHF地空通信覆盖的优劣。本文将从遥控台的选址、频率的确定、天线的架设和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呼和浩特中低空管制区分别在内蒙古料木山、磴口、赛汉、锡林设有甚高频遥控台。"十五"期间北京大区在内蒙古地区又建设六个甚高频遥控台,其中磴口、蛮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