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超声速飞机突破现有飞机的速度与高度包线,具有可重复使用、宽速域飞行的技术优势,是未来飞行器技术发展的重大方向之一。国外正加快高超声速导弹向飞机平台的技术转化,已设立多个高超声速飞机研究项目,研究进展较快。本文总结了国外高超声速飞机的研发历程与研究项目整体情况,梳理了在研重点型号的概念方案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外高超声速飞机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认为,面对国外高超声速飞机加速研制的态势,我国应加强对动力等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试验能力,为高超领域的科技竞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林玄  张辰琳  王霄  卢恩巍  朱伟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8-525798
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超燃冲压技术逐渐面向工程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超声速飞机及其动力系统的讨论也频繁出现。为了在宽速域条件下工作,基于不同热力循环工作模式的组合动力系统相继被提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动力发展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对高超声速飞机动力系统的选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对飞机发展史及高超声速相关发展技术的综述,阐述了现阶段组合动力是高超声速飞机动力主要发展方向这一结论,针对高超声速飞机需求,梳理和分析了几种高超声速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采用组合动力系统对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研究带来的挑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高超声速飞机和动力系统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机面临严酷的高动压、大热流飞行环境,要求机载系统既要兼具高功率、高效能与高耐热能力,又要满足严苛的体积、重量(质量)与能量约束,给飞控作动系统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对高超声速飞机任务和平台动力特点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其飞控作动系统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结构和热管理等问题。基于已有高速飞机的公开资料,对作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结合热管理与机载能源的发展趋势,展望了高超声速飞机作动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高超声速飞机总体气动布局的设计因素变化情况,完成了对某高超声速飞机概念方案和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简称洛马)公司提出的SR-72高超声速飞机方案的分析,总结出高超声速飞机总体气动布局设计的多个矛盾点,以现有方案数据为基础,创新性地提出了综合考虑升力机制、焦点变化、动力形式变化、内部容积等因素的高超声速飞机总体气...  相似文献   

5.
高超声速飞机是临近空间领域的重要飞行器形式,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尾喷管是其产生推力的主要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整机全局。针对高超声速飞机尾喷管技术,梳理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尾喷管分类与技术特点,总结尾喷管工程研制与应用水平以及共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高超声速飞机尾喷管结构关键技术,包括优化设计技术、材料与工艺技术和综合验证技术,最后,给出了高超声速飞机尾喷管技术的重要难题以及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其风洞试验证明了可以设计出兼具低声爆和超声速巡航高升阻比两种特性的飞机构型,这表明美国在低声爆超声速飞机设计研究上取得了突破。这项技术进展对于民用和军用超声速飞机发展都较为关键,尤其是民用超声速飞机。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目前形势的判断和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NASA确定了未来民用航空研究的重点是运营安全性和效率、低声爆超声速飞机、超高效亚声速商用飞机、低碳动力、实时的广域安全保障,以及可靠的自主性技术等6大领域。  相似文献   

8.
随着超声速飞机的发展,现有亚声速飞机起降阶段噪声规章已经无法满足其适航审定要求。结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布的拟议规则制定通告(NPRM)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的拟议修订通告(NPA)等文件,基于规章制定立场和思路、草案差异、技术细节以及超声速新技术等关键要素,本文对超声速飞机规章的制定进行了综述和总结。结果表明,在标准制定思路一致的前提下,美国基于工业方和技术创新的考虑,在草案中给予了足够的自由度;欧洲方面为了维持现有环境保护水平,超声速标准比起美国更加严格和细致。同时,基于分析结果形成审定要素和方法建议,为今后我国的超声速飞机起降阶段噪声标准制定和适航审定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超声速民机的巡航减阻问题为背景,综述了超声速层流布局设计与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给出了超声速飞机巡航气动效率提升的工程意义,分析了超声速飞机巡航阻力的构成。然后阐述了自然层流设计和流动控制两种有效延迟流动转捩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超声速转捩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3种重要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超声速层流布局设计与评估案例。最后总结了超声速飞机层流布局设计和评估技术的难点和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外水平起降临近空间高速飞机动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近空间高速飞机的飞行包线宽广,常规动力不能满足需求,必须采用组合动力。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能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水平起降,是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机的最佳动力。首先从TBCC技术研发路线入手,总结出TBCC主要技术研发领域,如高速涡轮基技术、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飞发一体化技术和热防护技术;其次结合TBCC典型研究计划(RTA、FaCET、TriJet、LAPCAT和SR-72),归纳出每个计划的关键技术及进展,并对各方案的未来发展应用进行阐述;最后对TBCC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孙美建 《国际航空》2007,(12):58-59
人类追求超声速度脚步并没有停止,有关新一代民用超声速飞机技术的研究仍在延续,人们通过不断开发出新的气动技术,包括机体、发动机和环保技术。未来超声速民用飞机的基本设计要求首先是超声速巡航状态下具有高升阻比,低油耗,远距离飞行性能,同时更为突出的是它的低噪声、低声爆、低排放的环境友好性。气动技术箭形机翼具有在超声速飞行条件下最佳的气动性能,但是采用箭形机翼的飞机在起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速民用飞机的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援 《国际航空》2007,(12):56-57
在第一代超声速客机陷入沉寂之后,近年来民用超声速飞机又迎来了以超声速公务机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但超声速公务机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克服噪声、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飞机工程》2004,(3):73-73
空气动力学新进展结合了最优化技术的现代计算流体动力学,可以对机翼、机身、短舱和尾部的几何形状进行布局调整,使超声速飞行的阻力减少10%以上,从而增加了飞机的最大航程。此外。预测受载荷模型的气动弹性效应的方法,已经在NASA的兰利研究中心和阿姆斯研究中心的超声速和高雷诺数亚声速风洞中得到了试验验证。可以  相似文献   

14.
陈黎  王光秋 《国际航空》2013,(12):32-35
NASA将未来N+1、N+2和N+3代超声速客机分别定位为6~20座的超声速喷气公务机(SSBJ)、35~70座的较小型超声速客机和100~200座的较大型超声速客机,各代飞机的平台性能指标和需满足的节能环保标准将逐步提高。NASA与美国工业界和相关大学合作开展了相关的概念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超声速作战平台主要包括三种:高超声速飞机平台、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平台、和空天飞行器入轨推进平台。本文介绍了高超声速作战平台的典型作战样式,结合“航空航天倡议”(NAI)对高超声速技术发展路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战斗机发展的态势可看出,对隐身、高机动性、短距起降和超声速飞行等都有所要求,只不过程度和侧重点略有不同罢了。由于这些要求落实到飞机布局设计上都会产生一些冲突,因此过去原有的一些布局将不大适用,必须进行布局设计革新。从国外近期对布局研究来看,布局革新...  相似文献   

17.
正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需要承受极端复杂的热,静态和声学载荷,这些严重的载荷会对飞机结构产生破坏。特别是声载荷,对于高超声速飞机,高强度的声载荷会引起飞机结构的非线性共振响应,导致结构的高  相似文献   

18.
印度高超声速和核打击武器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印度已初步建立“综合导弹体系”,并正在计划给装备部队的战术地地导弹装上核弹头。除了要把与俄罗斯联合研制开发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进一步升级为核攻击武器外,自行开发的第一架高超声速飞机可望2008年年底进行首飞。  相似文献   

19.
<正>超声速飞机是下一代民航飞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协和号"和"图-144"为代表的第一代超声速民机虽然取得了技术上的重要突破,但是其商业运营以失败告终,声爆问题是其核心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声爆是超声速飞行器所特有的一种气动声学现象,是飞行器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激波及膨胀波  相似文献   

20.
以强预冷技术扩展现有成熟涡轮发动机的飞行速度范围,从而实现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接力”,是高超声速飞机动力的一种典型方案。强预冷涡轮发动机的研制,需要系统性地攻克一大批关键技术。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梳理了强预冷涡轮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如有适应宽工况范围的高效紧凑预冷器设计和加工工艺、预冷系统与涡轮发动机全工况匹配技术、强预冷发动机与进排气系统协同设计等,为国内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和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