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敬良  张宝炯 《推进技术》1995,16(3):34-41,51
介绍了美国F-1发动机和俄国RD-0110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现象和解决办法,它们基本上概括了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中遇到的燃烧不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能推进剂燃烧效率研究和实测比冲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润芝  张小平  郑剑  汪越  孙正国 《推进技术》2001,22(5):415-417,436
采用燃烧残渣中活性铝含量分析、真空爆热和发动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高能推进剂中主要组分对推进剂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AP的含量及固体组分的粒度级配也有明显影响;BSF-φ315发动机试车结果证明高能推进剂的的实测比冲效率大于0.94。采用软件计算发动机的实测比中,可预估高能推进剂配方在不同压强及燃速条件下标准试验发动机(BSF-φ165和BSF-φ315)试车的实测比冲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从熵和Yong的概念出发,论证了理想情况下爆轰发动机的有效性,并定量比较了在同样入口压缩条件下,采用爆轰、等压、等M数等三种燃烧模式的发动机所生能,证明C-J斜爆轰是最佳超声速燃烧模式。  相似文献   

4.
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卫东  王振国  周进 《推进技术》1999,20(1):19-22,28
用三维湍流N-S方程及拟流体模型描述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喷雾两相燃烧流动过程,两相之间的质量交换采用蒸发模型计算,气相化学反应速率采用Arrhenius公式计算。采用SIMPLER与IPSA算法求解两相控制方程并对氢氧发动机燃烧流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得到了发动机推力室内燃气参数的详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氢氧发动机而言,蒸发过程非常快,推进剂混合过程是燃烧过程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种轴向喷注端面燃烧固液火箭发动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该类发动机的燃烧机理,建立了考虑气-固边界耦合及燃料热解的发动机燃烧流动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认为:发动机内存在端面燃烧和侧面燃烧两种燃烧状态,燃烧状态主要受氧化剂流速的影响.当氧化剂流速跨越转变速度后,燃烧状态发生改变.发动机流场数值仿真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氧化剂流速下发动机内存在上述两种燃烧状态,仿真得到的转变速度区间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镁基水冲压发动机三维两相反应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镁基金属燃料/水冲压发动机三维两相反应流动模型,提出了采用燃烧效率修正一次燃烧温度的方法,对某试验发动机理想和实际工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发动机内流场分布趋势,并对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修正燃烧温度后模型更能反映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及内流场分布,雾化效果和发动机热损失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存在凝相金属镁使计算燃烧效率大于试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7.
加力燃烧室单相燃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祚金  韩百  陈义良  张孝春 《推进技术》1997,18(5):36-40,45
提出了描述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内气相湍流燃烧的模型方程,并考虑了加力喷油效应。通过结合双时间尺度k-ε湍流模型、热通量高温辐射模型及SIMPLE方法,对实际运行的加力燃烧室内的湍流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数值流场图及温度、组分浓度的等值线分布,给出了燃烧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数值解证明了湍流燃烧模型的可解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对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预燃室进行三维维湍流流动与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流动采用圆柱坐标系中的三维N-S方程组,并用k-ε双方程测流模型闭合,用同位网格和SIMPLE算法求解,源项进行线性化处理以便于收敛;离散后的方程采用SIP法求解;燃烧采用单频快速不可逆化学反应,喷注单元和预燃室头部的喷雾可以考虑液滴颗轨道模型(PSIC),针对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预燃室建立耦合计算软件,通过考核算例获得燃气流场,组合浓度场和温度场的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周进  庄逢辰 《推进技术》1990,11(4):17-23,76
本文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液氧/烃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模型.模型采用多流管压力耦合方法,并考虑了推进剂液滴剥离、高压超临界燃烧和液膜冷却等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利用本模型对液氧/丙烷发动机燃烧过程的计算模拟表明:本模型为液氧/烃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模拟和性能预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0.
旋转爆震燃烧具有燃烧过程自增压、熵增小、循环热效率高等特性,将其应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有望实现发动机性能阶跃式突破。主要介绍了旋转爆震燃烧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总结了国内外旋转爆震燃烧技术、旋转爆震涡轮发动机性能和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论述了旋转爆震燃烧加快应用到航空涡轮发动机上需要深化研究宽范围进气下稳定爆震燃烧组织、旋转爆震燃烧与上下游匹配等关键技术,并对中国旋转爆震燃烧航空涡轮发动机工程化应用提出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实施专项研究计划、组建联合团队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燃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聂万胜  庄逢辰 《推进技术》2000,21(4):63-65,76
发展了自燃推进剂(MMH/NTO)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的综合分析模型。以蒸发作为燃烧速率控制过程,研究了燃烧不稳定性的机理,提出了轴向声腔模型并对其抑制不稳定燃烧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声槽特性频率驿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描绘出声腔影响燃烧不稳定性的具体场景,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及试车结果是相符的,对轴向声槽的分析设计将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逢辰  张中光  聂万胜  邹勤 《推进技术》2001,22(2):155-156,164
应用脉冲枪不稳定燃烧模型对有/无声腔的MMH/NTO火箭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3台MMH/NTO发动机的燃烧动态稳定性,计算与发动机的试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气液同轴喷嘴模型燃烧室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原因,采用非稳态雷诺平均(URANS)方法数值研究了其燃烧不稳定性和声学特征。两相燃烧条件下,燃烧室压力振荡幅值约为室压的10%左右、最大不超过25%,且以纵向和横向振型为主。一周六径隔板对横向振型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纵向振型影响较小。与液-液撞击式液氧/煤油发动机模型燃烧室相比,本文研究的燃烧室中煤油液滴没有发生超临界蒸发现象,第三邓克尔数较小,诱发燃烧不稳定性的激励源较弱。进一步通过数值定容弹激发了燃烧室多模态声学特征压力振荡,并得到了其振荡特征频率、幅值和衰减率。结果表明,气喷嘴具有四分之一波长喷嘴特征,能显著减小目标振型的幅值,而集气腔对纵向振型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其他振型也有程度不同的抑制效果。因此,较弱的燃烧不稳定性激发机制以及隔板、气喷嘴和集气腔对纵向和横向振型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得该液氧/煤油发动机气液同轴燃烧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液体火箭发动机切向不稳定燃烧数值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卫东  王振国  周进  庄逢辰 《推进技术》1998,19(1):17-20,94
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切向不稳定燃烧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数值方法采用一步隐式预测、两步显式校正进行非定常流动计算的PISO算法,并应用等效矩形燃烧室模型及双参数不稳定燃烧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压力扰动波的传播过程考察了发动机燃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温推进剂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和撞击式喷注器结构,分析了推力室身部与喷注器对接部位的流场特性,对流场均匀性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推力室身部再生冷却通道出口压力存在约0.15 MPa周向不均匀。身部出口节流显著提高局部流速,使喷注器面氧化剂湍流度和不均匀性增加,进而改变燃烧特性。通过撞击喷注单元雾化试验,获得了18 m/s的推进剂入口边界流速。基于喷注器流场均匀性,提出控制推进剂流速,降低不均匀性,进而抑制纵向高频燃烧不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发动机热试结果表明,采用(15±1) m/s的推进剂入口流速,控制方法抑制了纵向高频燃烧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环形不稳定性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FY-20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切向高频燃烧不稳定性。其结果与热试车结果是一致的。根据所得结果,为此发动机中安装径向隔板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井对稳定性不佳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提出了具体改进步骤及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湍流两相流动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燃烧室内高频不稳定燃烧现象。气相控制方程用欧拉坐标系下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描述,液相控制方程在Lagrangian坐标系下描述,湍流模型采用高雷诺数的k-ε双方程模型,并采用高压蒸发燃烧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当燃烧室处于稳态燃烧时从喷注面到喉部之间两相混合物的变化规律;当发生高频不稳定燃烧时所研究的控制体内混合气体和喷雾的量发生振荡,并且具有相同的频率和半个周期的相位差。  相似文献   

18.
在某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烧室试验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燃烧不稳定性,频率为106Hz,其声振频率与一阶纵向振频计算值基本相符。经分析计算表明这是一种气柱振荡不稳定性。原来,在等截面通道中加热时,总压因热阻增大而下降,静压则由于总压下降和比容的增加而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喷雾特性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一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自燃推进剂(MMH/NTO)喷雾液滴直径对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从喷雾特性对蒸发速率的影响规律出发,发展了喷雾液滴大小影响蒸发速率的物理模型。以蒸发作为燃烧速率控制过程,由MMH的分解蒸发速率来控制。用蒸发和分解的时滞分析了燃烧不稳定性,应用CFD技术发展了评定燃烧稳定性的脉冲枪模型,得到了对燃烧振荡的敏感分析,并给出了燃烧稳定性的极限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