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适用于铝合金阳极氧化封闭的溶胶凝胶封闭液,并研究磷酸三乙酯(TEP)对氧化膜层形貌、耐蚀性和漆膜结合力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膜层的微观结构,应用电化学和盐雾试验方法研究了TEP浓度对于膜层耐蚀性能的影响;使用划格法测试膜层的漆膜结合力。探讨了TEP对溶胶凝胶封闭液的缓释机理和封闭机理。结果显示封闭液中TEP的最佳浓度为2%(质量分数),封闭后阳极氧化膜层均匀致密,具有优于传统重铬酸盐封闭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加载直流电压条件下己二酸铵对2024-T3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效果,从而提出一种新型封闭方法.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能量散射谱(EDS)对封闭前后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盐雾腐蚀实验研究了加载直流电压条件下己二酸铵封闭后铝合金硫酸阳极...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阳极化膜稀土封闭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腐蚀实验和S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盐对铝合金阳极化膜封闭质量的影响。经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种较好的硫酸钇封闭工艺,它有改善封闭层组织的均匀性和致密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阳极化膜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阳极氧化电流密度、持续时间、封闭对镁锂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测试膜层的微观形貌、热控性能、结合力、厚度均一性、常压热循环性能以及耐蚀性。结果表明:膜层半球发射率εH随着电流密度、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0.85~0.87之间;封闭对膜层半球发射率εH影响较小,封闭前后变化范围在±0.05以内;膜层可通过96 h中性盐雾考核。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钛表面阳极化试验,分析了阳极化氧化膜的绝缘性能,得出了该氧化膜只能作为阳极保护膜,不能作为电解加工中阴极绝缘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以酒石酸钠为成膜剂的新型无氟环保电解液体系中对TC1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制备出一种钛合金阳极氧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和相结构。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万能高频疲劳试验机进行高频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膜层具有沟壑与鼓包的表面形貌。膜层具有非晶态、锐钛矿型及金红石型TiO2结构,可能有板钛矿TiO2结构。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耐蚀性有显著的提高。阳极氧化后TC18钛合金的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基本不降低,相比于传统硫酸-磷酸型阳极氧化,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厂自一九七七年试制新机以来,防锈铝和铸铝ZL301在进行阳极化处理时,曾出现膜层变黑和产生严重腐蚀,因而成批报废。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试验,找出了原因和解决办法。防锈铝和铸铝ZL301经硫酸阳极化后氧化膜产生严重腐蚀和变黑的原因有三: 1.在硫酸阳极化时,阴阳极面积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国防及民用工业对铝合金硬质阳极化膜层的特殊要求:如绝缘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经过工艺试验,弄清了温度、合金元素,阳极电流密度等因素对膜层的影响规律。温度下降,膜层耐磨性增强,但纯铝在6~11℃时膜层硬度更高;合金元素越多,氧化越困难,膜层薄而多孔,硬度低耐磨性和耐蚀性差;摸索出最佳阳极电流密度为2~5A/cm~2,并总结出一套铝合金硬质阳极化工艺。用上述新工艺处理蜗轮叶片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室温硬质阳极化膜层硬度的脉冲参数进行了试验分析;对低铜的6061,6063(LD2)等铝合金硬质阳极化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就钛合金黑色阳极化工艺最佳参数的选择及其对氧化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LC9CGS3铝合金锻件硫酸阳极氧化膜颜色发黑缺陷的控制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分析技术,研究了LC9CGS3铝合金锻件硫酸阳极氧化膜颜色发黑缺陷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造成阳极氧化膜颜色发黑的原因是由于热处理不当.通过工艺试验分析,获得了再现阳极氧化膜颜色发黑缺陷的方法;通过加工流程的再造,获得了缺陷控制的技术;通过缺陷控制,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王力强 《成飞情报》1998,(3):9-10,48
通过各种参数和铝合金成份对硫酸阳极氧化膜生成的影响研究,探讨了获最佳氧化膜质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钛合金稀土阳极氧化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钛合金稀土阳极氧化的成膜过程;分析了不同硫酸浓度,不同成膜电压条件下,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讨论了稀土阳极氧化膜的形成机理;通过对阳极氧化膜的 SEM微观形貌图及其他电化学参数的分析,推断氧化膜为分层结构;在一定温度和电压下,对电极电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稀土阳极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和导电机制;提出了稀土阳极氧化膜是由具有一定半导体特性和电容性的致密层与多孔层构成的,整个成膜过程中导电是由空穴、铈盐离子和溶液离子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铬酸阳极化的耐蚀性及油漆附着力不合格问题。从阳极化原理及实际生产经验出发讨论了影响阳极化膜层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氧化时间作为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参数之一,对硬质阳极氧化膜层性能有着很大影响。主要研究了不同氧化时间对2A12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度、硬度及耐腐蚀性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氧化膜的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硬质阳极氧化膜具有类似棱柱状的结构,氧化70min所得氧化膜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铝合金挤压制品加工的零件表面硬度偏低和阳极化膜颜色不一致的缺陷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缺陷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消除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壳体在阳极化处理后表面阳极化膜存在颜色异常(发黑)现象。本文通过对壳体阳极化膜表面及基体形貌观察、金相分析和成分分析对发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体阳极化膜发黑的原因是由于该区域存在成分偏析(合金含量高),导致该区域的晶粒尺度比正常区域小、耐蚀性比正常区域差,膜层微观结构与正常区域存在差异,膜层内部化合物较多,致使该区域膜层呈现黑色。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酒石酸钠为主盐的电解体系对TB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研究阳极氧化膜厚度对TB8钛合金表面特性及其与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和EDS分析了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采用角接触测量仪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分别对阳极氧化膜的表面润湿性和粗糙度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厚度TB8钛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粘结性能与表面形貌、相组成、润湿性及粗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以酒石酸钠为主盐的电解体系对TB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氧化时间为15 min,电压为1~30 V时,能够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1~4μm厚的阳极氧化膜;氧化膜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型TiO2混合晶体组成,其表面具有微纳多孔的粗糙结构;随着厚度的增加,阳极氧化膜对水的润湿性能逐渐增强。当氧化膜厚度为3μm时,可获得最大粘结强度为19.6 MPa,相对于母材提高了88.5%,同时,水接触角为43.2°,相对于其母材减少了56.1%;粗糙度为2.14μm,相对于母材提高了137.8%。  相似文献   

19.
环保型镁合金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AZ91D压铸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成膜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保型阳极氧化成膜工艺能在镁合金上形成银灰色的氧化膜层,所得膜层的综合耐蚀性能优于传统含铬工艺DOW17所成的膜;阳极化膜层的主要成分是MgO和Mg3B2O6;膜层具为多孔结构,孔径较均匀;膜层的成分和结构是影响膜层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脉冲阳极氧化技术在TB5钛合金表面制备一种抗电偶腐蚀的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钛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组织形貌和晶体结构,测量了TB5钛合金与钢及铝合金间的电偶腐蚀性能,并采用电化学的方法探讨了钛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抗电偶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该氧化膜为厚度约为2~3μm的多孔结构膜,由锐钛型Ti O2晶体和无定型的Ti O2混合组成;电化学分析显示,钛合金阳极氧化后反应电阻增大导致电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因此,对钛合金进行脉冲阳极氧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钛合金电偶触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