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热电偶传感器存在的输出热电势信号小、不便于远距离传输,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不便于使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不便于实现数字式测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测量电路,该电路可对热电偶输出的信号进行测量,并能够自动进行冷端温度补偿,测量结果转换为RS232串行信号向外输出。热电偶传感器配备上该测量电路,便可实现所测温度的数字输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热电偶属于接触式温度测量仪表,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温度检测仪表之一,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 1600℃可连续测量;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高温热电偶校准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温校准风洞上,对测量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气冷式和非气冷式这两种形式的高温热电偶进行校准,确定了高温热电偶的辐射修正系数.校准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热电偶的辐射误差随气流速度和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而且气流温度与航空发动机机匣壁面温度的温差越大,辐射误差也越大.比较两种结构形式的高温热电偶,非冷却式高温热电偶的测量误差比气冷式高温热电偶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激波速度测量是激波管和激波风洞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压电传感器或光学方法测速系统成本高,而传统电离探针在激波马赫数较低、波后温度达不到空气电离程度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提出了一种使用同轴热电偶作为测速探针来测激波速度的方法,弥补了电离探针在激波马赫数较低时的不足。介绍了同轴热电偶探针测速原理,并设计了测量激波速度的系统电路。通过信号放大电路锁定激波冲激信号,触发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实现了一种单通道、多测点的激波风洞测速系统。分别开展以温度与热流为触发信号的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只有使用热流信号才能满足激波测速的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兆欣  曾星  张文清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14-2520
针对热电偶动态特性的评估问题,实现热电偶测试性能评估与气体介质条件的匹配,开展了气体介质条件下热电偶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传统激波管的结构和功能改造,设计了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开展了动态温度校准标准信号溯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热电偶动态特性的定量描述和试验验证。动态校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激波管改造的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可以产生频域覆盖范围宽、阶跃幅值稳定的标准温度信号,基本可以覆盖常规温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需求;所采用的动态建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热电偶动态模型的阶次和参数。经实验验证,建立的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响应与实际响应信号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96 7,基本可以满足热电偶动态特性评估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6.
燃气分析法测量航空发动机五头部燃烧室温度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场测量所用的燃气取样器和燃气分析系统,并对系统简化所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点”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点”燃烧效率、油气比和燃烧温度计算总平均值的方法.数据显示利用热电偶测量温度获得的燃烧效率比燃气分析法燃烧效率约低4%,在燃气温度约为1500℃时,热电偶测得的燃气平均温度比燃气分析法平均温度低55℃左右,同时表明燃气分析方法在测量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场具有可测温度高、影响因素少、数据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无冷却高温热电偶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某型核心机高温测量需求,基于多种耐高温材料研制了1种无冷却高温热电偶。在国内首次将承力壳体和滞止室采用一体化设计,完成高温热电偶的结构强度计算。通过对热电偶速度、辐射和导热误差分析,使热电偶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将无冷却高温热电偶应用于某型核心机试验中,结果表明:该热电偶在高温燃气中结构可靠,测量数据能够真实反映高温燃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热电偶时间常数的在线校验与动态温度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能对热电偶进行动态校验并能测量动态温度的基于微机数据采集的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加热法对热电偶的时间常数进行在线校验,同时还可进行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300℃以上热电偶量传体系存在不确定度过大、计量能力不满足要求等问题,分析了高温共晶点和实用型固定点温度复现、纯金属热电偶温度测量和1500℃以上高温热电偶校准等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基于固定点温度复现方法的新的量值传递体系设想,可大大减小热电偶量值传递的不确定度,使各级计量标准装置不确定度分布更为合理,能保证热电偶量值的逐级量传,满足科研生产对热电偶的溯源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热电偶在测量温度中出现的温度跳跃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逐一排查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热电偶在串入附加地电势后导致温度跳跃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对于在使用热电偶进行实际工程测量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并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速燃气形成的通气空泡对水下航行体的降阻降载具有明显效果,其温度测量对研究通气空泡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进行了温度传感器设计、热电偶信号放大器设计、地面静态测试和水下动态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研制的超小型热电偶解决了高温高速燃气下的抗冲刷和电离子干扰问题,成功测得静态与动态条件下通气空泡内的温度变化,为水下航行体通气空泡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采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热电偶属于接触式温度测量仪表,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温度检测仪表之一,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可连续测量;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热电偶测量切削平均温度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虚拟仪器。该仪器具有显示温度波形曲线、热电偶标定、确定切削温度指数公式、判定切削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的测量问题,介绍了采用钨铼热电偶测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并介绍使用计算机对燃气温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与有关计算结果相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AMS2750标准规定了热处理过程热加工设备的高温测量要求,它包括温度传感器(一般指热电偶)、仪器、热加工设备、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型测试五个部分。而热电偶技术要求是高温测量的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就热电偶的技术要求对NADCAP认证过程中以及日常使用维护中容易存在和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进行某一环形燃烧室扇形形试验件的试验研究时,用热电偶测量了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一般来说,热电偶不能获得与热燃气同样的温度,这是因为热电偶和周围环境有着辐射能量的交换。通常是热电偶节点向冷的壁面辐射能量。在稳态时,燃气通过对流传热向热电偶节点提供能量来平衡这一损失。这就是说,热电偶节点测得的温度较燃气的真实温度要低,这一温差就是由辐射热损失造成的。下面介绍对此热辐射损失进行修正的一个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高温条件下发动机内部部件的温度测试,研制了1种耐温1500℃的高温包覆热电偶。通过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包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1500℃高温包覆热电偶的材料及制作方法。通过耐高温试验、绝缘电阻试验、相容性试验及检定校准与验证,证明了1500℃高温包覆热电偶的发动机测温工程实用性。将包覆热电偶使用温度提高到1500℃,可以部分代替铠装热电偶,解决发动机内部一些高温部件和复杂结构细径铠装热电偶无法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1种用于涡轮出口总温测量的新型热电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测量某型燃气轮机涡轮出口截面的总温时出现的热电偶失效、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对故障电偶进行了分解和能谱分析,发现故障是由偶丝氧化及碎裂的填充水泥的影响导致偶丝断裂造成的.结合涡轮出口的特定测量环境,研制了1种能够在高温氧化环境中长期可靠使用的总温测量热电偶.介绍了新型热电偶结构、感温元件以及采用的支杆填充方式,并对新型热电偶进行结构和精度分析.通过发动机考核试验,证明新型热电偶工作可靠,测量数据准确有效,可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出口总温测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高温升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提供技术支持,以某高温升5 头部扇形燃烧室试验件为试验平台,分析双铂铑热 电偶、铱铑热电偶和燃气分析3 种测温方法对高温升燃烧室温度场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油气比为0.027、0.030、0.033 和0.037 下,利 用3 种测温方法获得燃烧室出口的平均温度、热点温度、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并与理论温度进行对比。结 果表明:燃气分析、双铂铑热电偶和铱铑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分别比理论值高0~1.1%、低3.0%~3.5%和低5.0%~6.5%,3 种测温方法 所获出口温度场品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高温测量系统,其基于Planck辐射原理和光纤测温技术.测量系统由高温光纤传感器、光电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该系统采用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在卧式炉中实现了标定,该测量系统可以在600℃至1600℃温度范围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