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嫦娥探测器轨道测定技术既是成功完成工程任务的基础,也对月球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嫦娥探测器的轨道测定与地球航天器的轨道测定有诸多不同之处,本文介绍了绕月球探测与绕地球探测在测定轨技术方面的差异,并介绍了基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建立月面地形以及月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嫦娥二号"平动点飞行试验以及小行星探测试验的测定轨能力。这些技术不仅在月球探测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月球巡视探测器自主导航是其能在月面执行探测任务的关键,而定向又是月球巡视探测器自主导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定向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月球巡视探测器定位性能。将CCD(ChargeCoupleDevice)太阳敏感器应用到月球巡视探测器上,用太阳敏感器测量太阳位置矢量,结合加速度计测量的重力矢量,利用QUEST算法推算了月球巡视探测器的姿态和航向,为月球巡视探测器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长时间、长距离导航的绝对定向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推算描述了该定向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以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月球巡视探测器定位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国际电(ITU)和空间频率协调组(SFGC)关于月球与深空探测频率使用的一些规定和建议,研究国外月球与深空探测频率使用规划和发展趋势,探讨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频率使用需求,提出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频率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绕月探测工程的五大系统中,令人注目的就是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因为它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将走近月球直接获取大量有价值信息,其能否正常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所以是整个工程里关键中的关键。与人造地球卫星相比,远离地球的空间探测器在通信、制导、电源等许多方面更为复杂,提出了不少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月面人机联合探测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面人机联合探测是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基础,是制定载人登月任务模式、设计登月飞行器系统方案的前提。以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任务为背景,对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梳理了不同阶段月面典型作业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对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方案进行了论证,设计了面向不同任务的系统组成,分析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关键技术,为后续开展有人参与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柔性可展开构型月球居住舱具有质量轻、内部空间大、对发射载具要求低等优点,是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的优势方案之一。在综述了国内外柔性构型月球居住舱典型设计方案后,梳理了柔性月球居住舱的发展现状,分析对比了不同构型、不同形态柔性月球居住舱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月球探测需求,论证了柔性月球居住舱的关键设计指标与评价体系。梳理了柔性构型月球居住舱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可控刚化、蒙皮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折展方案设计与过程控制等,并介绍了可能的技术途径,可为中国未来月球居住舱设计与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月球探测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后,从单点短期探测向建设月面基础设施的月球科研站长期探测转变,给月球探测任务的规划论证、总体设计、系统研制和在轨探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思想,提出适宜的基于模型的月球科研站系统分析正向流程,以系统模型作为载体依次深入剖析任务总体、任务使命需求和任务应用场景。通过开展基于模型的月球科研站任务分析,初步实现了月球科研站任务分析过程正向化、设计要素定义全量化、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表达显性化、月球科研站工程总体单位下发的研制要求有源化。  相似文献   

8.
月球探测卫星的轨道支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要讨论采用月球卫星的探测方式时,月球探测器对测控系统的轨道支持要求和实现手段。重点对月球卫星转移轨道段的轨道测量和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利用仿真的地面站的测距和测角资料进行了定轨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连续出舱需求,综合人体生理学和工程技术要求,兼容国内外当前在用的舱外服压力体制,提出双服压、低服压压力制度建议,以实现连续每日出舱。对压力制度安全性进行试验验证,选取19名健康志愿者,分为4组,其中15名男性志愿者平均分为3组,4名女性志愿者分为1组;利用密闭实验舱模拟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全包络压力环境,开展了7轮次、每轮次为期9 d、连续4 d、每日8 h全负荷模拟出舱活动的密封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压力制度方案均无减压病发生,也未观测到回心血流气泡,能够有效防护减压病。  相似文献   

10.
双月球近旁转向探月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月球近旁转向实现对月球多次探测的原理。基于圆锥曲线拼接法,建立了双月球近旁转向的简化数学模型.给出了一个初步分析算例,并与考虑精确动力学模型下的算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果同精确算例基本吻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轨道设计是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实施的效果、甚至成败。本文概述了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涉及的飞行轨道,指出了轨道设计所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即飞行轨道方案、轨道设计效率、任务全局最优化的挑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载人月球探测轨道设计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载人月球探测轨道设计需要重点突破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一体化轨道设计与优化、应急任务轨道设计、地月空间任务高鲁棒性轨道设计、月球轨道空间站的轨道设计和地月空间轨道通用设计软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未来月球探测总体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苏等国已经对月球展开多种手段的探测;近年,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又开始展开月球探测,并提出机器人探测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等一系列月球探测目标。基于此背景,根据月球探测一般趋势,提出了由月球前哨站工程、机器人登月工程、短期月球基地以及长期月球基地四步构成的未来月球探测构想,提出了四步走的总体科学目标、工程目标与每一步具体任务构想,阐述了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月球探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日本航宇探索局(JAXA)4月12日宣布,他们将于8月发射日本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该探测器造价320亿日元,约合2.69亿美元,名为“塞勒涅”,将由日本制造的H-2A型火箭送人太空。日本方面称,日本月球探测计划是继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最大规模的探月计划。  相似文献   

14.
月球探测器路径规划的基于案例的学习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在月球探测器局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问题。基于案例的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学习及问题求解 ,是一种增量式的学习过程。本文对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在月球探测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框架进行了一些讨论 ,提出了一些算法。  相似文献   

15.
对月球探测器的测控通信,通信距离遥远,信号空间损耗大,地面站接收机灵敏度高,因此更易受到外来信号干扰的影响。本文根据卫星网络间同频干扰计算方法,分析月球探测器测控通信下行链路受地球轨道卫星发射信号的干扰问题,主要包括月球探测器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和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NGSO)的干扰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仿真,计算其受干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奔月之路     
要使绕月探测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其速度应该达到多少呢?有人可能认为应达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实际上只要使初始速度大于10.6千米/秒(近地点600千米),绕月探测卫星就可飞向月球。这是由于月球本身处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当绕月探测卫星的飞行轨道在离月球6.6万千米之外时,主要受地球引力作用,是相对地球的椭圆轨道;在离月球6.6万千米之内以后,主要受月球引力作用,是相对于月球的双曲线轨道。  相似文献   

17.
宁晓琳  梁晓钰  吴伟仁  房建成 《航空学报》2021,42(11):524531-524531
月球探测器高精度导航技术是确保月球探测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大多数月球探测器都是利用地面无线电进行导航和控制,但存在可测控弧段短、易受干扰等局限性,且对于月球背面探测,存在无法直接测控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天文测角/单程无线电差分测距/差分测速的月球探测器组合导航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天文星光角距、探测器接收到的来自地面站或中继星的单程无线电时间差分测距和时间差分多普勒测速3种量测信息,可有效抑制星上时钟和频谱仪的时间和频率测量误差。收敛后的平均位置和速度估计误差分别为902.7 m和0.12 m/s,最大的位置和速度估计误差分别为1 548.2 m和0.24 m/s。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自主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8.
9月10日,为进一步了解月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向月球发射2颗探测器。此次任务被命名为GRAIL(月球重力恢复和内部实验室)计划。  相似文献   

19.
月球探测器姿态大角度机动的反作用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月球探测器转速与控制力矩受限的姿态大角度机动问题。根据时间变尺度思想,提出了双回路反馈的姿态大角度机动控制方法。以某型月球控测器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控制方法,可使探测器以期望的角速度转动,从而完成探测器的姿态大角度机动。  相似文献   

20.
张元勋  黄靖  韩亮亮 《航空学报》2021,42(1):523909-523909
星表移动探测机器人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结晶,用于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星球表面探测,能有效减轻人类工作强度、保护人身安全以及代替人类完成恶劣环境下的科研探测工作,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已发射的探测器进行了统计,系统梳理了成功着陆月球、火星的探测机器人的技术参数、结构与机构组成等,综合对比了各国在星表移动探测机器人研制方面的技术状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重点针对星表移动探测机器人移动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将星表移动探测机器人从运动形式上划分为轮式、腿式、履带式及其他类型4种形式,对每类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技术参数、结构与机构形式、运动形态等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详细分析。结合星表移动探测机器人面临的探测任务及发展方向,对星表移动探测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