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测试用例的设计是软件测试的关键。以大气数据计算机软件测试为例,详细介绍了软件黑盒测试的几种方法,用黑盒测试技术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测试用例。实践证明,应用黑盒测试技术在大气数据计算机软件测试中设计测试用例,提高了测试效率,发现了软件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导弹自动驾驶仪故障分析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缩短导弹自动驾驶仪故障诊断时间,提高快速保障能力,根据驾驶仪工作原理和测试原理,探讨了故障分析软件在自动化测试设备上应用的可行性,建立了驾驶仪故障树和故障诊断流程,设计了导弹自动驾驶仪故障分析软件,分析了与自动化测试设备软件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试验信息系统的特点,以测试发射试验信息系统与安全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测试为例,提出了对试验信息系统进行兼容性测试的主要策略,包括业务软件与新增支撑软件在同一运行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安装/卸载兼容性测试;新增支撑系统或设备在运行期间对交换机网络流量影响的测试;新增系统或软件对CPU(中央处理器)、内存、端口等的占用情况测试等。通过对应用该测试策略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系统兼容性方面的问题。这些策略也可为其他类似系统的兼容性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仿真测试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庆  刘斌  余正伟  冯时雨 《航空学报》2012,33(4):722-733
 伴随着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软件在新一代飞机上的应用,其高复杂性、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及分层的健康监控和故障管理模式给软件测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仿真测试环境在应对IMA软件测试中难以满足RTCA DO-178B中规定的对验证过程结果的验证的要求。本文在分析IMA软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DO-178B的要求,综合国外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的研究进展情况,研究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仿真测试环境需求,提出了基于软件故障注入的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灰盒仿真测试环境方案,并给出优势分析。该仿真测试环境方案以IMA软件为测试对象,应用软件故障注入技术和代码插装技术满足测试规范文件的要求。其具有通用灵活、适配性强、强实时性等特点,为中国新一代航电软件的系统验证和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靶场测控设备软件运行不稳定、软件中隐含许多问题的现状,研究适合于其开发、维护的新的质量保障模式,提出了软件巡回测试的方法;分析了造成软件问题的原因是研制单位软件研制能力不足、过程管理不规范;研究了软件巡回测试的特点、条件和方法。实践证明,巡回测试是提高测控设备软件健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周期性的软件巡回测试是一个发现和解决测控设备软件问题的有效质量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测试时间、降低测试成本,某机载附件综合测试系统采用并行测试技术进行设计。本文结合测试系统的需求,基于Lab Windows/CVI虚拟仪器技术,确定底层驱动软件采用动态链接库(DLL)技术进行开发。最后以音频分析仪表为例,采用RS232串行总线技术,在LabWindows/CVI 2017环境下完成仪表的驱动软件DLL设计,实现了音频分析仪表的远程控制及测量。经实际验证,该驱动软件操作简单,可移植性强。  相似文献   

7.
机载计算机软件的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是保证机载软件质量可靠性的关键工作,但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机载软件的测试存在许多特殊的困难。本文对机载软件的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对软件测试的影响,针对机载软件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测试策略,特别地对机载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机载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完整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航空电子产品中LRU的网络端口测试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VI的以太网口的自动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Ping的过程,物理连接和软件实现自动测试的过程,避免了手动输入命令测试的复杂过程,实现了软件自动测试网络端口是否相通,大大加快了测试进度。经试验论证,该方法具有高效、可靠、自动测试等特点,为LRU的以太网网口测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LDRA Testbed的飞机中央维护系统覆盖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测试工具LDRA Testbed实现了飞机中央维护系统的覆盖测试工作。以飞机中央维护系统的主界面源程序为例,通过测试过程说明了工具在飞机中央维护系统测试中的成功应用,并达到了一定的语句覆盖分析和分支覆盖测试率。给出了软件的测试流程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使用LDRA Testbed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飞机中央维护系统的软件测试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航空业界的软件标准DO-178B,并获得了规定的语句覆盖和分支覆盖测试率。  相似文献   

10.
王泓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2):13-15,35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某数据采集系统的测试软件进行了测试.通过对软件需求和性能的分析,建立了软件的运行剖面和测试案例,进行了可靠性测试,得到了该软件输入模块的可靠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东 《航空计算技术》2004,34(4):108-110,114
针对航空电子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了某航电分系统控制管理计算机软件的特征和要求,结合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需求,提出利用航电分系统设计开发试验平台,通过总线上的故障注入和数据采集方法,实现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支持研制和开发高性能的分布式航空电子软件系统,软件测试系统是必备的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一个分布式航空电子软件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仿真技术提供数据环境,由监控处理机完成测试结果的自动记录、保存和分析工作。整个系统采用标准化设计法,具有良好的可维修性和可扩充性。此外,简单有效的辅助手段,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艳芳  吕江花  马世龙  黎涛 《航空学报》2019,40(8):322818-322818
航电系统在使用或升级改造过程中进行可靠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当前批量航电系统大量投入使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对系统进行可靠性检测。由于航电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内置检测软件受限,需要外置检测设备通过航电系统指定接口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泄露等行为。检测设备与具体航电系统耦合,检测过程与具体检测设备耦合,难以实现批量航电系统并行检测。为此,通过引入逻辑检测设备,给出了一种航电系统并行检测分层框架,解决检测设备与被测系统耦合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通过逻辑检测设备、检测跳转机和被测主机上检测行为的描述,给出了一种面向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的检测设备协同机制,解决检测过程与检测设备耦合的问题,从而支持多个航电系统并行检测。最后,实现了一个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对抗系统仿真器代替真实的设备参与飞机航电系统综合试验, 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动态效果, 减少测试的复杂性, 降低实际费用。本文在分析电子对抗系统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仿真器的基本设计方案及软件设计技术, 最后, 介绍了软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AFDX网络终端软件测试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针对航空电子全双工以太网的通信终端软件的测试策略,具体应用于某项测试工作中,实现了测试结果的实时回馈:并扩展了相关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测试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结构覆盖分析(SCA)是基于DO一178B的软件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DO一178B仅提出目标活动要求,不提供具体的工程技术方法,如何进行结构覆盖分析是困扰国内航电软件开发和验证的一大难题。通过与国外航电设备厂商的多年的软件国际合作,以及对DO一178B软件结构覆盖分析具体要求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结构覆盖分析过程和具体的实现方法。在多个软件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表明,的研究成果满足DO一178B结构覆盖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TS的航空电子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商用货架产品(COTS)在航空电子软件开发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和基于COTS的航电软件构架;并给出了一个开发过程和部分开发工具。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基于COTS的航电软件开发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航空电子系统硬件的发展,为云服务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借助虚拟化及容器管理技术, 将机载计算资源进行池化管理,并借助服务化技术,将复杂航电软件拆分为可协作的独立模块,能够实现航电 软件的快速构建、灵活部署,并提高航电软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力。本文讨论了云服务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现 状,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航电软件研发的云服务架构,给出了服务化和容器管理平台的实现方案,并构建 了应用原型验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航空电子系统要求航空任务的执行具有确定性、可预测和可控性。深入分析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实时性需求,提出了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可信性的定义。首次将可信计算引入到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中,建立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软件可信运行环境构建方法和可靠性增强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保障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预测性,对保证飞机任务的执行及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制适合于中国大飞机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 solutions for military avionics tes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ytheon makes extensive use of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 methods in developing special test equipment (STE) for testing military avionics equipment. Such use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ost and schedule sav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test equipment for radar and infrared systems. With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s, a test system can be assembled using COTS products. This brings economies of scale to test equipment, which is normally built in very low quantities. Therefore, the potential cost savings due to COTS usage is proportionately greater in STE than in the higher volume avionics systems that are tested. A second major benefit of using COTS products is that test system development schedule cycle time is greatly reduc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s (OSA) to avionics testing. The following major architectures are surveyed: VME bus, VXI bus, IEEE GPIB, IEEE 1149.1 JTAG test bus, 1553 Military Bus, Fibre Channel, and COTS Test Applications Software. We describe how the benefits of OSA have been extended at Raytheon into achieving vertical test commonalities. The flexibility of OSA can be exploited to provide an overall optimum test solution, taking all levels of test into account. For example, test systems can be tailored with COTS products to provide integrated methods for avionics tests at the module, unit, and system levels. Test systems can be configured to maximize the reuse of COTS hardware over all test levels. Test software can also be programmed to optimize such reuse over levels of test. Additional test verticality synergies derived from such OSA usage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est false alarm avoidance; test cones of tolerance optimization; and efficient test of field re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