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正在为明年可能启动的较大型MD-95作准备,该机机身将加长4.8米,不采用MD-95-30基准型采用的DC-9机翼,而采用MD-80的机翼。道格拉斯将其称为MD-95-50,其典型二级客舱布局载客130名,可作为106座的MD-95和153座的MD-90补充型。根据目前的设计,MD-95派生型在机翼前机身段插入3.3米的前插段,机翼后插入一个1.42  相似文献   

2.
麦道公司利用MD-95的9%缩比模型在东哈特福德的联合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地完成了MD-95的低速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3.
麦道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在未来18个月内启动3种新机型,包括MD-95加长型和两种MD-11装新机翼的改型。未来几年中麦道的重大事件是1998 年交付首架MD-11ER及MD-95-30首飞。在1996~2000年间,麦道期望于1997年启动航程3150千米,一级载客145人或两级载客126人的MD-95-50。MD-11的两种改型与麦道以往的三发飞机改型不同,其研究工作计划于4月中完成,预计年底可推向市场。MD-11加  相似文献   

4.
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瓦卢喷气航空公司10月19日与麦道公司签订了一项协议,决定订购50架新的129座中短程MD-95客机,另外还意向订购50架.瓦卢公司可望在下个世纪到来时获得50架MD-95.瓦卢航空公司的这一决定帮助挽救了麦道的民用飞机业务,也帮助麦道启动了MD-95计划.此项交易价值1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第35架MD-82飞机,于1994年10月18日正式交付给中国北方航空公司。这标志着继第一个中美合作生产25架MD-82飞机项目完成后,第二个中美合作生产10架MD-80系列飞机项目又取得了圆满成功。 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D-82/83飞机的两个合同是根据1985年4月中美两国政府正式批准的《合作生产MD-82飞机和补偿贸易协议》,分别由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器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共同签署并实施的。 为了适应合作生产的需要,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实施了相应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20日,瓦卢喷气机航空公司(Valujet)和麦道公司今天宣布双方就购买50架新型100座MD-95客机的发起订货达成协议。首批50架MD-95飞机订单的价值为10多亿美元,此外,瓦卢喷气机航空公司还有再购买50架这种新型双发喷气机的意向。MD-95是著名的DC-9飞机的后继的机型,它继承和吸收了DC-9飞机寿  相似文献   

7.
奔驰宇航公司(DASA)和韩国的一个公司集团将致力于一种全新的双发喷气支线飞机的可行性研究。在德国波恩,韩国三星宇航公司总裁李大远、DASA总裁哈特穆特·梅多与DASA的分公司—荷兰福克公司总裁本·范·谢克签署了备忘录,同意共同研究100~120座级新型商用喷气式飞机的发展问题。这三家欧亚合作伙伴十分重视他们认为有前途的那一部分市场的商业机会,尽管100座的福克100销售量低,100座的MD-95也很难签到启  相似文献   

8.
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于1991年初提出研制100座级的MD-95双发喷气客机,其目的是参与100座级的小干线/大支线类型飞机的竞争。方案提出之初,道格拉斯公司曾有意和中国合作研制和生产这种飞机,并与中国的有关方面多次接触,就合作设计、生产分工、研制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过探讨。 近期外刊报道,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已于7月作出决定,MD-95飞机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马,计划在1998年交付飞机。  相似文献   

9.
沿革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的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上航公司),于1994年10月18日,将上航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第35架MD-82客机,正式交付给客户——中国北方航空公司。这标志着根据中美合作生产35架MD-82/83系列客机的两个合同圆满地划上了句号。这一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民机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波音公司预计从1994~2013年期间将销售1000架70~100座的客机,为此美、日、德等国的飞机制造商都在考虑研制这种飞机,如日本考虑研制75~90座的YSX,波音公司考虑研制80~100座的飞机和麦道公司将研制105~120座的MD-95飞机.围绕这些飞机,GE、普惠、MTU和斯奈克玛公司曾合作实施“蓝色计划”,合作伙伴已选择了发动机结构,但因在推力级方面未能达成共识,1993年春,该计划终止.后来各公司又重新结合,准备竞争研制与之配套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1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宣布了修订后的干线飞机合作项目,中国政府计划在国内制造20架麦道MD-90客机,并直接购买20架在美国生产的麦道MD-80和MD-90系列飞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昂和麦道飞机公司董事长约翰·麦克唐纳在华盛顿签署了这一协议.新协议修订了1992年6月签署的原干线飞机合作项目,并加快了向中国交付新飞机的进程,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原干线飞机合作项目包括在上海组装20架麦道公司著名的MD-80飞机和20架麦道公司最新推出的MD-90飞机.麦道MD-90飞机计划已获得美国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13,(12)
<正>与上海绩缘近30年后,今年11月16日,中国内地最后一架麦道飞机——东航旗下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的一架编号为B-2179的麦道MD-11货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往美国,交还美方。与上海结缘近30年麦道公司的MD-11、MD-82、MD-90,中国的航空公司都曾运营过。民航人士介绍,MD-11是由原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大型三引擎宽体远程民用飞机,而MD-82和MD-90都是双引擎民用飞机。这三种麦道机型与上海有着多年情谊。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于1985年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合作生产MD82的协议,共来料组装35架MD-82飞机,其中5架返销美国。MD-82飞机是唯一在中国国内组  相似文献   

13.
美国麦道飞机公司的MD-90-30是1989年11月推出的MD-90型飞机系列之一.该公司计划发展三种型别,即MD-90-10;-30;-50.首先研制成功并获得适航证率先投入使用的是MD-90-30.麦道公司对MD-90系列的设计思想是:发展一种环境保护飞机;含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和保留经过时间考验的MD-80系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MD-95第三架测试飞机T-3已进入最后组装阶段。这架测试飞机的机身中部已被吊装到机翼上,并进行激光校直,标志着飞机组装已正式开始。工人们还安装并校直了T-3飞机的尾部、机身的前部和尾翼。在安装并校直机头后,最后安装起落架。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科技宇航公司(STARCO)于2005年1月正式运营,总投资为9800万美元,中方、新方分别持有51%、49%的股份,现有员工近600人。作为新科宇航全球维修网络的一部分,STARCO主要为民用飞机提供维修与改装服务。STARCO已拥有中国民航总局的MD-11、MD-80、MD-90、A300、A310、A320系列、A340-300、A340-600、波音737NG和A330的维修许可证。STACO已获得FAA颁发的MD-11、A300-600、A310、A320和A330维修许可证,意味着STARCO可以为境外飞机提供维修服务。从开业至…  相似文献   

16.
空中客车工业公司CEO让·皮尔逊先生代表空客伙伴公司致函俄罗斯政府,正式邀请俄罗斯加入长期合作计划,其中包括A3XX计划,成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伙伴。空客邀请函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MD-11三发宽体客机是由麦道公司设计的,目的是向航空公司提供具有优越经济性的300座飞机。1990年问世时,MD-11要比它的前辈DC-10-30航程远1000海里,比DC-10飞机燃油效率提高28%,费用降低18%。飞机性能方面的这些改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麦道公司迄今已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了MD-11飞机的性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MD-11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铝锂合金挤压件的航线客机。该公司要求美国铝公司(ALCOA)为MD-11提供铝锂合金地板梁挤压件。该计划包括生产第一批5架MD-11飞机用地板梁并于1990年提供使用。铝锂地板梁的使用将取代现用铝合金梁,由此可使每架MD-11飞机减轻重量145kg。为使铝锂合金具有飞机零件需要的最佳性  相似文献   

19.
MD-90飞机是美国90年代初推出的一种环境保护飞机,综合了MD-80系列机的优点,换装了噪音低、喷气污染小的新型V2525-D5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尾装发动机客机。我国4家主要飞机公司承担了MD-90制造、装配任务,也作为我国航空工业腾飞计划的关键一步。MD-90飞机在结构设计方面,诸如机身结构、机身机翼对接、增压舱、机身分离面的连接等有着显著特  相似文献   

20.
由于目前民用航空市场萧条,加上空中客车等飞机制造商的强烈竞争,麦道公司的产量不断下降。一年前,麦道公司曾被推测会停止商用飞机的生产。一年过去了,尽管MD-11和MD-80的产量已降至每两周一架的水平,麦道公司的民用飞机制造部门还是保持了盈利。现在公司仍然还是民用飞机市场上一个主要竞争者,并连续12个季度保持盈利。1993年第三季度公司的利润额为1600万美元。 大量地减少各种直接和间接费用,提高生产线的生产率,是在低产量状态下保证盈利的主要原因。 两年前,MD-80的产量是每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