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波音777主起落架转弯系统是飞机地面操纵系统的核心,主起落架转弯/锁定作动筒PCA对起落架操纵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执行PCA功能测试需要设计专用的试验支架。本文基于维修手册要求,参考PCA性能以及试验支架的受力情况,从尺寸、材料等方面设计并加工PCA的试验支架。经实际验证,该试验支架满足附件维修手册中功能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卫星平台气瓶支架材料利用率低且生产与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基于结构优化与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轻量化且构型简单的金属材料气瓶支架。首先,通过分析气瓶装配关系及其相关的载荷与边界条件,确定支架结构的设计空间,基于变密度法寻找支撑结构中最佳传力路径;其次,创建支架基本几何模型并利用尺寸优化技术得到最佳的结构特征尺寸;再次,形成详细的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支架刚度、强度与稳定性等多种力学性能分析;最后,通过模态试验测试支架的实际刚度性能,试验测试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力学分析的准确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应用该方法设计的支架实现了17%的结构减重,新方案不但满足气瓶支撑系统星上使用要求,而且简化了支架生产与装配工艺,为同类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外部系统中,支架一般采用不锈钢或钛合金等材料,初步估算在同一种支架上,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可比采用钛合金制造减轻40%以上的结构重量。由于发动机上支架数量较多,若采用复合材料进行支架设计,发动机则能取得显著的减重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专用锥度校准装置》的结构设计,通过对重要变形部件——立柱和上顶尖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各项误差的分析计算,改进了设计结果,使关键部件的刚度值满足了系统整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低速风洞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用于CARDC-Φ3.2m亚声速风洞的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给出了模型考核试验和支架干扰试验的主要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试验表明,本支撑系统具有可试验的攻角和侧滑角范围大,支撑干扰小,控制和测量精度高,支撑刚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于CARDC-Φ3.2m亚声速风洞的大攻角张线式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给出了模型考核试验和支架干扰试验的主要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试验表明:本支撑系统具有可试验的攻角和测滑角范围大,支撑干扰小,控制和测量精度高,支撑刚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民机研制过程中,设计要求机载设备所能承受的振动量值需高于标准中规定的量值,而实际上由于供应商设备是货架产品,不一定按照DO-160G规范中所规定标准谱开展振动环境试验。为满足设备振动环境试验要求,在支架装机使用前需要采用相应的减振措施来降低设备处响应。以某型支架为研究对象,对典型支架进行了模态及随机响应分析,并对假件及安装支架实施了正弦扫频试验。依照各方向的扫频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各阶响应进行动力学模型修正,添加刚度及阻尼单元。修正后的模态频率误差在2%以内,相应模态频率处的峰值误差在5%以内。随后对假件支架系统开展了隔振设计,通过在支架与机身连接处增加隔振器及粘贴阻尼层的方式,使得隔振后的仿真随机响应低于DO-160G标准谱20 dB,结果表明隔振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8.
大幅振荡试验支架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是飞行器研制,特别是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研制中,必不可少的试验研究项目。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并开展了其他动态试验系统的支架干扰试验研究和大幅振荡试验洞壁干扰的试验研究,但对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结果中的支架干扰修正都没有进行过相应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的数据准度,掌握支架干扰影响规律,在 FL-51风洞采用两步法对俯仰、滚转和偏航三个模态的单自由度大幅振荡风洞试验的支架干扰进行了测量。两步法支架干扰修正法使用叠加原理,认为辅助支架、映像支架和主支架对模型气动力的干扰作用都是线性叠加关系,没有考虑不同支架之间的相互干扰。通过设计加工专用的辅助支架和映像支架,利用两步法试验获得了单自由度大幅振荡试验支架干扰的影响量。分析发现大幅振荡试验中支架干扰影响量对单自由度大幅振荡试验的准度影响较大,进行大幅振荡试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架干扰试验,并且支架干扰影响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大幅振荡风洞试验可以通过两步法进行支架干扰影响修正,进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直升机加改装使用的安装支架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方法以刚度位移为约束条件,质量最小为目标,利用Optistruct对支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并对设计完成的安装支架进行强度校核。通过与原始结构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结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该论文主要阐述了影响某产品支架部件刚度的主要因素,并从设计结构优化、工艺方法完善等方面提高支架部件的刚度,并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严格挑选出支架部件刚度偏低的产品,解决了以前批次中存在支架部件刚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综合考虑航空发动机支架的各性能指标,提高支架结构的设计质量并实现轻量化,进行了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发动 机附件支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某油滤支架为例,根据该油滤附件与其相邻结构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支架的初始模型,基 于HyperWorks软件平台,在工况分析及载荷简化的基础上,以总柔度为目标函数,采用加权折衷规划法建立了多工况下的支架结 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比了优化前后支架的应力、位移、固有频率和质量。结果表明:在静强度储备相当的基础上,优化后 支架质量减轻了23%,结构刚度整体上提高了30%以上,且第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62%,减轻支架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结构性能,可 为发动机类似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某大载荷承力支架结构采用碳/环氧管作为主承力构件,利用金属接头把承力管、前端框和后端板连接成整体支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对承力支架结构进行了总体静力分析,并分析了接头的局部受力状态。根据接头的受力状态,结合胶接失效模型设计了整体接头叉形部分长度为50mm,并根据最大弯曲正应力设计了接头的壁厚为3mm,设计表明整体接头许用拉伸强度为250MPa,可满足承力支架的承栽要求。  相似文献   

13.
航空电子设备用于飞行中的数据采集,通常使用安装支架固定于机头雷达罩,研究安装支架的刚度和一阶频率性能,避免设备支架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塑性变形和共振现象,对提高飞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惯性载荷下对安装支架进行静强度和模态分析,采用一种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安装支架的设计变量,以结构总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在保证安装支架的刚度和一阶模态性能的前提下对支架各个构件的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安装支架结构进行振动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安装支架结构刚度基本保持不变,一阶频率提高了18.09%,质量减少了19.33%,改进设计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型机空速管测试改装试验要求,设计了一套空速管安装支架;通过简化安装支架结构受力模型,采用工程估算法初步校核安装支架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法对各零部件的连接强度、结构刚度及位移进行校核,验证了空速管安装支架满足试验及结构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PTB与NPL标准实验室的2种动态力测量系统。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并且分别设计成不同的力值量程及频率范围。然而在它们之间确存在一段共有的区域,在此区域进行了2种系统的3组不同的测量比对。本文列出了这些比对结果,并讨论了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对H2/H∞组合控制问题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此类问题的一种求解算法,即转换为双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通过迭代运算加以求解。以某型导弹纵向运动的控制为例,对H2/H∞组合算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系统的H2及H∞设计任务间的矛盾,使得所设计控制系统不但有着要求的噪声抑制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LMI的航空发动机混合H2/H输出反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H∞控制器在时域性能方面的不足,研究了混合H2/H∞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结构摄动系统混合H2/H∞控制器存在的充要条件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对某双转了涡喷发动机的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对低压转子转速和低压涡轮后温度同时实现无静差鲁棒控制,并使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品质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民用飞机EWIS系统支架遍布全机,在空间狭小的区域,考虑到装配和维修的要求,需采用单侧安装工艺,若支架装配时未固定好或操作不当,会导致支架承受安装力矩载荷,使支架结构产生塑性变形和残余应力,严重的会导致支架破坏。为了分析EWIS支架在安装力矩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采用ABAQUS对典型标准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得到了支架在不同安装力矩下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并对塑性变形后的支架继续承载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支架塑性变形前后承载的应力,得出了变形对承载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可对支架安装力矩的作用进行模拟,并计算结构产生塑性变形后承载的应力水平,为民用飞机EWIS支架的装配过程和塑性变形后的承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机场航站楼供电系统的设计在整个机场设计中至关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航站楼的设计方面还未积累一套完整成熟的经验。本文作者曾参与首都机场2号候机楼供电系统的方案讨论和设计审查,结合该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军用车载显控设备安装支架的现有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车载环境的随机振动(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分析,结合服役要求,采用以增加原材料厚度与局部进行形状优化(压槽及折边)相结合的措施对现有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比支架优化前后的结果可知,优化后的支架可有效地提高支架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值,对支架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