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机起落架的许多零件材料是结构钢30CrMnSiNi2A和30CrMnSiA,这些材料热处理后,硬度已达HRC 38~43,而所要加工的孔多是二、三级精度,光洁度▽7。用一般高速钢刀具进行铰孔,则难以胜任。为达到精度和光洁度的要求,在工艺上大多采用了YT15硬质合金铰刀铰孔,铰孔时转速较高,这时如在钻模设计上用一般钻套,则钻套及铰刀引导部分会因铰刀高速旋转产生摩擦而急剧磨损,这样就无法保证工艺要求。部标准HB1870-71《高速铰孔用旋转导套(滚珠式)》即为解决此间题而采用的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2.
开缝衬套冷挤压孔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开缝衬套冷挤压孔和芯棒直接冷挤压孔的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开缝衬套冷挤压孔工艺参数、孔挤压后铰削量与疲劳寿命的关系以及孔挤压后残余压应力释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开缝衬套冷挤压工艺对飞机用7050铝合金进行挤压强化,针对不同挤压量及铰削量对孔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挤压量及铰削量与残余应力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冷挤压孔强化技术可以改善孔边应力分布,形成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层.强化后铰孔会减弱残余压应力,对于φ6mm孔铰削量应控制在0.16mm范围内.残余压应力随强化量的增加而增大,5%的挤压量残余压应力值最大达到-276MPa.  相似文献   

4.
在受力元件上镶压衬套是飞机构造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以往一直采用常温压套工艺,即在常温下用压力机或手锤敲击的方法将衬套强行迫人。但近年来,在重要的结构元件,尤其是过盈量较大的静配合处,常温压套已逐渐被温差压套所取代。常温压套存在着严重的弊病:一是啃伤,一般啃伤率为60%,啃伤面积达50%,啃伤会破坏孔的配合精度,造成过盈量不足,从而导致配合的紧密度降低。二是划伤,划伤率几乎为100%,划痕能损害孔壁的光洁度,从而形成应力集中。三是村套内孔收缩,压套后需进行精加工才能保证设计上所要求的衬套内孔精度。  相似文献   

5.
精密套类零件采用同时挤孔和碾压外圆的联合加工工艺时,能显著地简化其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可取消车削、镗孔、拉削、铰孔和磨削及其它等精加工工序。用新工艺法加工套类零件时,仅需两个基本工序——粗车外圆或镗孔,接着进行无切削挤孔和碾压外圆的联合加工。当联合挤孔和碾压外圆时,沿轴向推动以一定的压紧量夹在挤孔刀和碾压模之间的制件,使其壁厚变薄。金属材料变形形式接近四周受压缩,因此该工艺能确保零件得到高度的强化。加工精度相当于2~3级,表面不平度参数Ra=1.25~0.16微米(MKM)。经研究得知,用新工艺法加工过的零件表面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6.
杜旭  张腾  何宇廷  张天宇  张胜  冯宇 《航空学报》2019,40(4):422674-422674
开展孔冷挤压过程有限元仿真计算是残余应力分布获取和疲劳寿命预测的前提。在有限元建模阶段,设置铰削层单元与基体材料单元之间的分界面,是模拟铰制终孔工艺过程的关键。通过弹塑性力学分析,建立了挤压强化过程芯棒、衬套和被挤压强化连接孔的应力分析方法;基于分析中得到的不同位置处微单元的径向位移量,建立了铰削分界面相对位置计算模型。并开展了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定量研究了关键参数变化对残余应力分布和径向位移量的影响程度。本工作为孔冷挤压强化有限元模型建立中,铰削层单元与基体材料单元分界面相对位置确定,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殿印  李雯竹  刘辉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1):2241-2247
在验证镍基高温合金GH4169中心孔挤压(CE)三维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利用单元删除法研究倒角、孔挤压-倒角顺序和铰削量3种具体工艺过程对孔边周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孔边小于芯棒过盈量的初始倒角可以减小孔挤压后残余压应力;采用孔挤压-倒角的工艺顺序可以在孔边获得更小的残余压应力。铰孔可增大孔边入口处残余压应力,去除残余压应力极小值部分的材料。因此,在挤压强化后应尽量避免铰孔。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在所有物质中硬度最高,在固体物质中导热率最高。其化学性能稳定,与其他物质几乎无亲和性。因此,金刚石很适合用作耐磨、滑动的零件以及工具等。但金刚石的使用形状往往受天然颗粒、单晶或聚晶烧结体的限制。因此,近年来在硬质合金或其他基体上合成金刚石薄膜涂层的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金刚石涂层刀具特别适用有色金属、玻璃纤维强化塑料以及陶瓷等特殊材料。如切削AC4C(8%Si—Al)材料,使用金刚石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要比不涂金刚石的硬质合金刀具使用寿命提高12倍。使用金刚石薄膜涂层材料制成的扬声器及话筒的振动  相似文献   

9.
一、零件的功用 穿簧机是软垫家具专用设备中的一种。该机的功用是将弹簧钢丝绕成圆柱弹簧丝,然后将它穿在垫簧的上下两端,使垫簧有规律地排列并成为一体。缠绕模是穿簧机上的一个成形件,是使钢丝成为弹簧式的主要零件,而且也是一个易损件,需要用耐磨的高强度材料制成。为此选用了GT35钢结硬质合金材料,此材料规定热处理硬度为HRC65~71,甚至还可以更高。零件的形状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涡轮叶片的榫齿一般多采用铣削加工。由于叶片材料为耐热合金,加工精度又高,因此加工相当困难。而采用电镀法制造金刚石滚轮(成型磨削砂轮的修整器)的成功,实现了以成型磨削代替铣削,为涡轮叶片榫齿的加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方法也可使用在其它异型零件的成型磨削上。用电镀法制造金刚石砂轮修整器,首先用青铜制成一个与零件形状相反的阴模作为过渡基体,然后将金刚石与金属镍电镀在内表面上,其后放入钢制芯套,在芯套与电镀层之间浇注低熔点合金,将芯套与电镀层联成一体。最后将过渡基体剥除,露出金刚石,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9Cr18不锈钢制造的Ⅱ级旋流器热处理硬度不合格的原因,就9Cr18原材料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淬火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控制原材料化学成分,采用特定的热处理工艺方法,保证了9Cr18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零件硬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冲裁模的主要件(阴阳模、阳模、阴模)如采用先机械加工成形,后淬火、抛光、研磨的常规工艺步骤时。往往会产生不被注意、又不容易发现的表面氧化、脱碳现象,出现表面硬度降低、刃口不耐磨,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冲制冲切间隙小,材料强度高的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飞机上薄壁圆筒形零件很多,如机翼防冰前缘件、起落架外筒、各种作动筒内外筒、各种精密防尘罩、贮压器外筒等。一类是采用鈑金弯曲、拉形、焊接而成,一类是由机械加工制成。其特点是:壁薄、精度高、有配合要求。这些薄壁圆筒形零件往往由于热处理、机加切削热以及工艺安排不合理等不良因素以致产生椭圆和轴向变形。这种变形的量一般不太大(0.05~0.2毫米),但又不符合技术要求(一般要求0.02毫米),以往采用搪磨和三点  相似文献   

14.
弹性件的氢脆长期影响着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如用65Mn制成的各种弹性件经电镀锌处理后,在使用中常发生延迟断裂。以厚0.8毫米,直经8毫米的波型弹性垫片为例,在淬火回火后的硬度为HRC51~53时,断裂率可达46.6%,这一结果是在几百个波型垫片的基础上统计出来的。一般地说,减小电镀处理时阴极电流和酸洗时间,可使断裂率下降。如果材料的硬度较低,有可能不发生断裂。但是,对于高强度弹性零件,使用硬度超过HRC48,同时必须采用表面电镀锌来抗腐蚀时,就很容易因表面处理过程中氢原子溶入而导致使用中的氢脆。因此,不仅仅要尽力减少表面处理过程中零件的进氢量,同时还应当从提高材料本身的抗氢脆性能着眼,探索达到这个目的所应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DZ4合金基体材料上的等离子喷涂CoCrW+WC高温耐磨涂层的CO_2激光重熔工艺及重熔层的组织性能。试验证明,随着基体熔化深度的增加,重熔层的稀释度上升,硬度下降,通过选择适当的激光功率密度及扫描速度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压入测试以获取工程服役结构、小型构件和焊接结构焊缝过渡区的材料单轴本构关系参数,且根据材料本构关系参数来估算材料的压入硬度对于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幂律材料,本文依据锥形压入试验原理和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EPFEA),揭示了不同锥角的锥形压头其压入能量比与屈服应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原理预测金属材料本构关系部分关键参数(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硬化指数)的CR-EMI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based on Energy Method of Indentation)方法.同时,基于此种线性关系提出了由Hollomon本构关系模型参数预测硬度的H-EMI(Hardness based on Energy Method of Indentation)方法.通过对多种金属材料进行压入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CR-EMI方法和H-EMI方法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我厂在生产中遇到一种材料为LY12-CZ的铝合金薄壁筒零件(以下简称薄筒)。孔径210毫米、壁厚5毫米、长785毫米、孔径公差0.073毫米,内表面光洁度▽7。它的刚性很差,如用手在径向加一个外力,在百分表上就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的变形,薄筒结构见图1。为了解决薄筒加工中的变形问题,我们进行了工艺分析。首先,材料本身已经淬火(自然时效),粗车后不许可用人工时效来消除切  相似文献   

18.
我厂有一种TC-9高温钛合金零件。零件上有深230毫米的φ8~( 0.2)通孔。光洁度要求在▽6以上。零件如图1所示,其1/D为23.75。我们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此孔,零件用专用夹具装在车头上,钻头、铰刀装在尾座上,一次装夹即可把深孔钻铰完毕。现介绍如下: 由于钛合金本身固有的特  相似文献   

19.
左螺旋铰刀     
我厂在生产中遇到如图1所示的一种零件,原采用直齿通用机铰刀铰孔,长期未能达到图纸要求,光洁度只有▽5,精度也常超差,报废量大。为此,我们对铰削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直齿铰刀有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20.
在航空和航天工业中,需要采用大量的铝合金以及各种硬度较低的有色金属(铜、银)零件。零件在各个工序周转过程中,往往由于夹具和其他工艺装备的使用,以及转运、贮存等原因,引起零件表面的划伤、压伤或锈蚀。造成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就被报废或需进行返修,结果使大量贵重金属被浪费,增加了零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