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面向终端区航空器飞行状态识别的HMM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和预测终端区航空器飞行状态及其时序,为管制指挥提供参考,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终端区飞行状态识别模型。通过对终端区雷达数据的一致化处理,形成符合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雷达航迹特征表示;采用雷达特征航迹训练隐马尔可夫模型,建立航空器飞行状态及其时序识别模型。实验表明:对于常规进场的航空器,方法快速有效,平均识别率高达91.53%;模型充分体现了管制意图信息与飞行意图信息;可以帮助管制员及时准确判断航空器的飞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器学习的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博嘉  鲍序  刘博  田勇 《航空学报》2020,41(10):324136-324136
为了准确预测航空器的落地时间,提高空管部门间的协作效率,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航空器进近阶段飞行时间进行了预测。从实际运行出发,分析航空器在进近管制空域飞行时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影响航空器在进近空域飞行的8类因素和17个重要特征。以航空器在进近飞行时间为标签,基于提出的重要特征,采用岭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4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预测模型。以南京进近为实例,对4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对模型的性能指标、特征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的预测,基于随机森林的模型表现出了最高的预测性能,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好、精确度高,回归效果越显著;进场状态是影响航空器进近飞行时间的最重要因素,而进场点和进场高度特征则对结果的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4D航迹预测是空管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能够提高空域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为了在航路上快速准确的预测航空器的飞行轨迹,提出一种预测航路4D航迹的方法。首先利用Supermap制作航路网络,然后根据航空器的性能参数,推测各时间点的航空器位置,从而得到航路上航空器的飞行航迹,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为航迹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昂  聂党民  温祥西  韩宝华  曾裕景 《航空学报》2021,42(9):324726-324726
动态、准确的管制系统运行态势预测是航空运输系统各相关单位开展协同决策的关键基础。基于航空器间的冲突情况、管制员对航空器的管控情况以及管制移交情况构建管制-飞行状态相依网络,探究、分析其演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证明了所选5项指标的合理性。设置自由飞行和固定航线飞行两种仿真场景,通过计算平均节点度、平均点强等拓扑指标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证明各时间序列均具有混沌特性,选择长短期记忆(LSTM)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各时间序列的演化规律进行预测,并与其他预测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LSTM算法能对管制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有效的预测,且预测精度高于贝叶斯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在自由飞行条件下,5项指标的预测误差绝大部分在20%以内,固定航线飞行的预测效果优于自由飞行。  相似文献   

5.
民用航空器四维航迹预测是保障飞行安全、提升运行效率、缓解航班延误、倡导绿色飞行的有效支撑和重要保证.四维航迹预测的研究集中于如下领域:预测结构与流程、预测模型与方法、误差分析与精度提升,其中航迹预测模型与方法是核心,主要包括混合估计模型、质点运动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最后,总结与提炼开展民用航空器四维航迹预测研究的思路和热点,并相应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森林的航空器到达时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器到达时刻( ETA)预测是进场排序与调度的基础,因此进场飞行时间的快速与准确预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航班信息、天气信息以及空中交通信息,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航空器到达时刻预测模型。选取上海浦东机场进场航班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实现航空器到达时刻的快速与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航空器事故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减少飞行事故、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航空器事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eason模型的航空器事故调查分析软件设计.在分析Reason模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的系统结构、软件的界面和相应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案例介绍了该软件在分析航空器事故调查方面的优势.该软件对于调查分析民航业不安全事件中的人为因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航迹预测是基于航空器航迹运行的核心技术,也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基础技术。结合航空器飞行速度数据与航段飞行时间数据,分析高空风对航空器飞行时间的影响。基于GRIB2格式风数据,建立高空风修正模型,提出一种四维航迹优化算法进行航迹预测。利用中南区域实际航班飞行数据进行算例仿真,并与实际雷达飞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预测飞行时间总误差分别减少了7%和16.4%,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交叉航线的水平冲突概率和垂直冲突概率进行准确计算的问题,基于航空器性能数据的终端区交叉航线冲突风险计算方法,考虑到终端区内航空器的速度变化的特性,通过分析航空器运动模型并结合航空器所采用的经典爬升和下降方式,建立了交叉航线冲突风险计算模型。运用模型进行案例计算,并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对冲突风险的影响,发现通过调整航班的进场和离场时刻,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航空器之间冲突的发生;当交叉航线的夹角为90°时,冲突概率最小。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以对交叉航线冲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对飞行程序的设计和改进及航班排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辅助管制员作出合理的冲突调配决策,准确地评估空中飞行态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飞行态势评估方法。首先,依据航空器的位置、航速、航向等重要信息,通过三维速度障碍法构建了冲突网络,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平均度、平均点强、平均加权聚类系数等6个网络特征指标构建态势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分类的思想对飞行态势进行评估,分类器选择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将飞行态势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飞行状态网络,所构建的冲突网络能够降低33.3%的虚警率;所提出的评估模型能够准确判断空中的飞行态势,能为航空管制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1.
准确计算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的有效气动参数对于确定直升机飞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以及直升机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准确预估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为此,采用无量纲分析法建立直升机悬停状态的数学模型,首先对参数重组,确定了几个悬停状态重要参数,包括气动参数和直升机状态参数;然后,以直-9×型直升机为例,结合实际试飞数据,提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的方法;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辨识结果有效地用于直升机悬停性能拓展。结果表明,这种利用参数辨识进行性能拓展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辨识结果是利用实际试飞数据确定的,拓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试飞周期,节约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时监控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变几何系统的状态并获取警告信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onvNeXt 模型的T步(T-step) 预测方法。与仿真数据和特定试验条件下生成的数据集相比,T-step预测方法采用了飞机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的实际飞行数据。 证实了采用改进ConvNeXt模型预测压气机变几何系统参数的可行性,并在发动机过渡状态和稳态下分别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 表明:采用改进ConvNeXt模型的T步(T-step)预测方法能精准地预测压气机VSV角度和VBV开度的变化,最低可达2.132°和 7.077°,预测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能识别和预测各类型航空发动机不同运行状态的变几何系统参数的角度,获得相对准 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飞行冲突检测与调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中国空中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空域拥挤。飞行冲突变得日益严重,解决飞行冲突和潜在冲突的有效方法是改变飞机航向和高度。提出了水平检测和距离法检测飞行冲突的方法,总结了检测程序,给出了解决冲突的方法,推导了相应的算法,量化了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低能量状态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及改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民机在进近着陆阶段可能诱发飞行事故的低能量状态和驾驶员的改出操纵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近年的民机事故分析报告,结合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4、飞行试验指南AC25-7C、军用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较系统地提出了涉及着陆拉平、侧风着陆和可控撞地的低能量状态的定量判定准则。以某型支线客机为例,采用数字仿真计算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进近着陆过程中低动能和低势能状态可能导致的飞行安全问题及其特点。针对低动能改出提出了增加速度并抑制爬升的方法,针对低势能改出提出了增大俯仰姿态并保持速度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两种改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低能量告警系统的设计和驾驶员的改出操纵培训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problem of a flight vehicle with side-window detect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arget remaining in the seeker's sight of view, the line of sight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flight vehicle should be under some constraints caused by the side-window, which leads to coupling between the guidance and the attitude dynamics model. To deal with the side-window constraints and the coupling, a novel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IGC) design approach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relative motion equations are derived in the body-Line of Sight (LOS)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problem of the flight vehicle is formulated into an IGC problem with state constraints. Then, based on the singular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IGC problem is decomposed into the control design of the quasi-steady-state subsystem and the boundary-layer subsystem which can be designed separately. Finally, the receding horizon control is applied to the control design for the two subsyste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NN飞行数据气动力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所建立的气动力模型能准确地描述飞行器的动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WNN)飞行数据气动力建模方法。该方法引入邻近粒子信息和变异操作,对标准PSO(SPSO)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以提高WNN参数的全局搜索能力,克服早熟收敛,再按照所设计的飞行数据的气动力建模流程,构建了IPSO算法训练的WNN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气动力建模方法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能较好控制早熟收敛问题,用于飞行数据的气动力建模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周洲  祝小平 《航空学报》2015,36(9):3105-3115
以大展弦比飞翼布局无人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强扰动环境下多边界状态约束时的飞行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指令-控制律联合限制的全状态约束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分别独立设计了指令边界限制器、过渡指令产生器和指令跟踪控制器3个部分。首先,基于无人机动力学特性设计的指令边界限制器,利用无人机的各个状态边界来限制姿态控制器的指令,实现了将非受控状态的约束问题转化为受控状态的约束问题;其次,基于"安排过渡过程"的思想并考虑约束限制环节,设计了过渡指令产生器,为无人机在线生成从当前姿态到期望跟踪姿态的过渡指令;最后,基于障碍Lyapunov函数和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了指令跟踪控制器,使无人机能够克服干扰且快速稳定地跟踪过渡指令。通过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该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姿态跟踪误差收敛有界,且始终处于给定区间内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无人机飞行状态在不超出约束边界的同时,实现对姿态指令的准确跟踪。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线性离散系统的执行器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应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进行系统状态和故障同步估计的基础上,通过故障信息和状态估计进行状态反馈,对闭环系统进行极点配置,从而修正执行器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实现容错控制。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的执行器故障容错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进行故障估计,而且能够在故障情况下保证系统输出正常,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国飞  朱国梁  吕金虎  刘克新  武春风 《航空学报》2021,42(11):524926-524926
针对三维空间下的多飞行器协同打击问题,基于主飞行器和从飞行器架构提出了两种分布式协同制导方法,实现了所有飞行器最终对目标的同时命中。方法1在定义协调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所选协调变量的一致性协同控制使从飞行器状态同步于主飞行器状态。方法2提出了分布式观测器对主飞行器的状态进行准确估计,各从飞行器通过跟踪观测的主飞行器状态信息实现命中时间的一致。理论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保证多飞行器同时命中目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