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才 《红旗技术》2003,(4):3-5,14
针对WP8发动机放气带不能正常工作而导致交付试车不能顺利进行的技术故障,进行了力学机理分析,确认该故障的直接原因系主传动轴与离心传感器方孔的中心线之问形成夹角,产生了附加的轴向力,导致离心传感器工作异常;据此,找到了排除该故障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放气活门机构主动摇臂的多起断裂故障,为寻找故障原因并尽可能缩短排故周期与降低排故成本.借助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此机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联合仿真分析,实现放气活门机构摇臂断裂故障再现,并找出断裂件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估算各受力水平下断裂摇臂的疲劳寿命.最终,分别给出保证摇臂最低使用寿命与全寿命使用情况下的改进建议,即将摇臂与放气活门之间间隙B增大至0.273mm与0.279mm,从而为实际工程排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某型涡轴发动机等压差活门建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某型涡轴发动机燃油流量调节器通道截面的局部能量损失,推导出流经计量油针的燃油流量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等压差活门的功用、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以连续方程和力平衡方程为基础,采用线性化处理方法,建立等压差活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等压差活门系统结构,得到等压差活门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而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结果表明:以流量方程和力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等压差活门数学模型的方法可行,分析出等压差活门稳定工作条件和稳态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为燃油调节器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仿真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调压差活门为发动机滑油供油系统的重要部件,用于控制滑油的流量和压力,关系着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供油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通过感受供油路压力和中轴承腔压力保证各喷嘴前后的压差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为掌握某型发动机调压差活门的工作特性,对调压差活门的开闭特性、流量特性及响应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门的打开压力为252 k Pa,响应时间小于384 ms。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生产中调压差活门初始打开压力的设定以及后续滑油供油系统仿真分析中,以提高航空发动机滑油供油系统流量、压力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压差回油活门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燃油控制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元件。为了解决常规结构压差回油活门压差保持 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带力补偿结构的新型压差回油活门设计。基于常规结构的压差回 油活门分析得出影响压差保持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弹簧力增量和稳态液动力;提出了一种参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及能够消除弹簧 力增量和稳态液动力影响的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结构,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仿真模型,对力补偿压差回 油活门在多种干扰下的压差保持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可消除弹簧力增量和稳态液动力的影响, 压差保持精度可达±0.01 MPa,显著优于常规压差回油活门的。力补偿压差回油活门的参数设计方法简单有效,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干扰解耦思想,针对涡轴发动机工作中传感器瞬时断路硬故障模式,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涡轴发动机未知输入观测器传感器硬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地面、高空工作的涡轴发动机不同传感器故障的模拟,验证了该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设计的未知输入观测器(UIO),能够对系统输入中的测量干扰未知输入信号进行有效解耦,同时传感器故障信息通过UIO计算获得的输出估计具有鲁捧残差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俄罗斯有关部门对飞机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以及与其有关的燃、滑油系统和防冰系统)进行飞行试验的方法。其中包括试飞前应进行的调整工作,发动机稳定性的检查,发动机起动和接通加力边界的确定,高度-速度特性的确定,以及燃、滑油系统、防冰系统等的试验内容,并对试飞中试飞员的操纵动作和应注意事项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型涡轴发动机燃油计量活门位置信号失效后,采取直接停车的处理对策。为了提高燃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 计了一种基于伺服回路校正的方法。在燃油计量活门位置信号失效后,通过在燃油伺服回路中串联1个校正器,使得校正后的通 路增益为1,计算出合适的电流继续控制燃油执行机构,可避免发动机停车,实现发动机稳定控制。采用基于单点积分的扫频法, 在半物理试验器上辨识出燃油执行机构的高精度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设计了校正器的控制参数。在仿真模型、控制系统半 物理试验器以及发动机地面试验台对增加校正器的燃油系统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伺服回路串联校正方法可以在燃 油计量活门位置信号失效后,有效控制发动机在一定状态下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排除某型航空发动机滑油泵在使用1个发动机寿命期后流量不合格的故障,根据滑油泵工作原理,分析了滑油温度和滑油泵间隙(端面间隙、凸台间隙和径向间隙)等因素对其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滑油泵流量性能影响较大,其影响主要是在滑油温度改变后,端面、凸台和径向间隙泄漏量变化而产生的;滑油泵端面间隙对流量的影响较大,端面间隙缩小O.01mm,流量可以提高1咖1n左右,将滑油泵凸台间隙调整至-O.01~O.01mm和0~O.02mm区间,流量可提高2~3L/min。通过试验验证给出了提高滑油泵流量的措施,从而排除了多台某型发动机滑油泵流量不合格故障。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超声速巡航性能寻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在不加力超声速巡航状态的性能寻优问题,提出进气道放气、风扇与压气机导叶角与燃油流量、尾喷管喉道面积五变量的序列二次规划优化调节方案,验证了航空发动机在最大安装推力、最小油耗、最低涡轮前温度三种控制模式时,相比较于传统的不带进气道放气的四变量优化方案,五变量优化方案优势明显,可分别提升最大安装推力7.5%,降低燃油消耗率4.6%,降低低压涡轮前温度1.5%;同时,为满足机载发动机模型自适应要求,建立基于输入端带积分补偿的卡尔曼滤波器的发动机自适应模型,并验证了航空发动机在发生蜕化时,五变量优化方案同样具有全局寻优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占学  张晓博  周莉 《推进技术》2019,40(6):1201-1209
针对Ma3.5旁路放气循环单轴涡喷发动机,提出一种压气机旁路放气计算方法,建立基于进/排气系统特性数据库的涡轮发动机安装性能计算模型,分析压气机旁路放气对压气机共同工作线和发动机高空高速推力性能的影响,给出压气机旁路放气量的调节原则,计算发动机安装性能、进/排气安装阻力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飞行马赫数大于2.3后需打开压气机旁路放气,旁路放气阀门面积和放气流量均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压气机旁路放气,可显著改善单轴涡喷发动机在高空高速飞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装推力性能,在飞行马赫数3.0附近,可实现安装推力提高30%以上;在跨声速至飞行马赫数2.0区间内,推力安装损失最大,约为非安装推力的25%~30%。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舱外服活门组件的密封粘接及工作环境要求,对HXJ-14、HYJ-51和FHJ-75三种增韧改性环氧胶黏剂开展了特种胶黏剂选型及典型环境性能研究、典型粘接样件粘接面结构设计和粘接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选出的HYJ-51胶黏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耐交变温度循环性能、耐湿热环境性能、耐介质浸泡性能,满足舱外服活门组件密封粘接要求。在典型活门粘接组件中,控制聚四氟乙烯滑套和不锈钢阀体的配合间隙为0.1~0.15 mm,并且在不锈钢阀体粘接面上增加环形槽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粘接面的缺胶面积,避免形成贯穿性通道,提高活门组件粘接的密封可靠性。经过产品生产验证,实现了活门组件的可靠密封粘接,成功用于航天员舱外服生命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3.
航空活塞二冲程汽油机排气口高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作为无人机动力的某可变排气二冲程发动机在去掉可变排气系统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利用Fire仿真软件建立了发动机的缸内工作过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去掉可变排气系统后的发动机特性,结果表明:去掉可变排气系统后在2000r/min、10%节气门开度和5500r/min、50%节气门开度条件下,发动机的扫气效率降低,输出功率下降。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研究的方法对排气口高度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去掉可变系统后排气口高度最优值为36.3mm时可以在保证常用无人机飞行转速范围内,各工况下扫气效率较高,发动机指示功损失最小,输出功率可以满足无人机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14.
概率密度函数分析监测发动机气动不稳定征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某型单轴涡喷发动机节流过程中的喘振故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手工关闭放气带的情况下,该型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线确定地穿越喘振区域,从最大状态收油门减速将会导致该型发动机进入不稳定工作。数据分析中发现压气机第一级静子机匣壁面静压对节流最为敏感,且静压脉动分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随节流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定义了概率密度函数特征值θ来量化这种变化。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θ可以反映压气机第一级端部的流动分离情况,可以作为试验发动机节流过程中的气动稳定性指标。与直接检测模态扰动和短周期扰动相比,监测θ的变化可以为该型发动机提供较长的失速预警时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卸荷腔压力异常偏低导致轴向力偏小且反向的故障,利用试车数据开展了封严元件实际工作间隙标定及各元件对卸荷腔压力、温升的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因压气机后轴颈篦齿间隙异常偏小导致压气机鼓筒轴温升偏大,引起篦齿盘热变形增大、阶梯篦齿工作间隙减小,从而导致卸荷腔压力异常偏低。提出了增大压气机后轴颈篦齿间隙、配合增大卸荷腔排气面积的解决措施。发动机地面试车结果表明,96%换算转速时,卸荷腔压力增大约170 kPa,轴向力增大约2 700 daN,验证了调整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将发动机实时趋势监控中的误差容限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发动机工作包线内的模型建模误差导致,一部分由发动机工作参数的不确定性导致。建模误差的影响采用包线内最大预测误差,由参数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采用蒙特卡洛分析确定。将不同概率分布下的测量参数作为发动机模型的输入参数,采用蒙特卡洛策略分析模型预测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布,采用3σ置信水平作为因测量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容限。选取未参与发动机模型辨识的整个飞行架次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输入参数不确定性后,模型误差带的分布更为合理。该技术可用于航空发动机飞行试验中,提前发现发动机工作中的异常现象,可提高发动机飞行试验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消除某型燃油调节器计量活门控制系统受燃油油压扰动以及元件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计量活门位置控制所 受干扰,根据燃油调节器计量活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动力学方程;采用自抗扰控制方法对计量活门位 置进行控制,将燃油扰动等引起的非线性项集成为总扰动,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实时观测并主动补偿;使用Matlab/Simu? link工具搭建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将所提出的控制器与PI控制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跟踪5 mm平滑输入,一定燃油阶跃扰动 情况下,自抗扰控制和PI控制的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3.76459×10 -4 和8.20315×10 -3 ,均方差分别为1.78593×10 -6 和5.12835×10 -5 。 在跟踪正弦函数输入,一定燃油正弦扰动情况下,自抗扰控制和PI控制的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2.62611×10 -3 和9.03823×10 -3 ,均方 差分别是5.71403×10 -4 和7.77306×10 -3 。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估计并补偿扰动,比PI控制器具有更强的抗燃油扰动能力,鲁棒 性更强,提高了计量活门位置控制精度。可为后续的抗扰动控制算法改进和后续试验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彭刚  朱彬  张大义  洪杰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7):1728-1735
针对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结构设计需求,提出转子系统、承力系统和整机的结构效率评估参数,建立了结构设计参数与力学特征参数之间的联系。典型发动机评估结果表明:受大尺寸风扇限制,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压转子系统的平均应力系数在0.2~0.3之间,低于其他类型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在工作转速范围内,低压转子不可避免地存在弯曲型临界转速,须将转子连接结构设计在低应变能区域。机动飞行中,整机的转静间隙值变化范围为[-1.4,1.0]mm,低压涡轮是间隙控制的重点位置。   相似文献   

19.
轴流压气机近失速状态叶片通过频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压气机转子叶片通过频率特性与压气机气动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某型单轴涡喷发动机的轴流式压气机静子机匣壁面静压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压气机叶片通过频率特性的变化可以反映特定的压气机级的流态变化。在中小转速的工况下,随着发动机工作点逐渐靠向喘振边界,机匣壁面静压信号中压气机第1级至第3级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信号逐渐增强。与设计点相比,在近失速边界的工况下,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通过频率幅度增强达10dB以上。此外,在中低转速范围内打开放气带后,压气机前面级转子叶片通过频率幅度显著减小,与流场的变化情况相一致。因此,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通过频率特性可以提供压气机气动稳定工作状况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杭杰  李运华  杨丽曼 《航空学报》2023,(14):279-294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燃油控制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针对同时存在非匹配扰动、传感器故障和内泄漏故障的燃油计量装置,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积分鲁棒主动容错控制策略。其中,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非线性未知输入状态观测器可有效估计系统状态和传感器故障,且不受内泄漏故障和非匹配扰动影响。通过引入滤波误差函数,将积分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相结合,以同时处理传感器噪声、非匹配扰动下的内泄漏故障。基于Lyapunov理论,严格证明了计量活门阀芯位移可渐近跟踪到参考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匹配扰动、传感器故障和内泄漏故障并存的模式下,所提出的主动容错控制在最大跟踪误差、平均跟踪误差、跟踪误差标准值、ITAE和ITSE等性能指标均有改善,分别降至0.035 6、0.001 8、0.013 6、25.197 3、4×10-4 mm。该技术可为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