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及结构可靠性的基本理论,结合板的弹塑性力学性能,考虑板的后屈曲特性,利用分枝限界法对栽荷作用下发射箱蒙皮结构后屈曲的可靠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杏建军  李海阳  唐国金  郗晓宁 《宇航学报》2006,27(3):359-362,389
利用编队卫星机械能守恒原理,提出了非线性条件下求解编队卫星周期性相对运动条件的新方法,给出了非线性周期相对运动的初始条件。编队卫星相对距离较近时,利用非线性周期运动条件,可修正Hill方程的初始条件,抑制编队卫星的长期漂移。编队卫星相对距离较大,非线性因素不可忽略时,利用非线性周期运动条件,可找到不需消耗任何燃料的周期性相对运动轨道。最后的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ADAM5510KW软逻辑控制器搭建了控制平台,通过光电码盘完成了对速度信号的精确采集与存储,并利用PID算法通过对变频器的控制,实现了对电动机的闭环速度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4.
“3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S技术的结合是当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介绍了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期检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减速是航天飞行器必须面对的问题。充气气囊减速方案利用柔性编织材料外加涂层方式构成气囊,利用气体发生器快速产生高压气体,集防热、减速和着陆减振功能于一体,重量轻、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设计了满足减速需求的气囊外形,利用数值求解NS方程和工程计算方法进行了气动力的预测和比较分析,利用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与气动力的耦合计算,对减速效果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热环境、温度场、应力、热应力及变形进行了计算,还对分离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地面引导性风洞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充气气囊减速方案具有十分明确的减速效果和优点,可用于未来航天飞行器实现减速飞行目的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B样函数构造半正交小波基,并利用对偶系设计了具有严格线性相位和精确重建特性的FIR滤波器组,将其应用于遥感图象的数据压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看门狗”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运行中,有时程序会走飞。为此,需要一种监视器,提供某种状态使CPU重新回到用户的程序。这种监视器即“看门狗”。实现其功能的途径有四:利用地址译码;利用用户程序;利用定时器代替可触发单稳;设计高性能的“看门狗”。文中对各种途径作了说明,并给出了框图。最后,对有关的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郁丰  刘建业  曾庆化 《宇航学报》2006,27(6):1187-1190
利用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载体的姿态是伽利略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目前利用GPS确定姿态的算法比较复杂,初始化时间较长,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伽利略定位系统三载波模糊度解算技术(TCAR)的要点,分析了TCAR技术求解模糊度的概率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小模糊度搜索空间的单差模糊度搜索策略,克服了传统TCAR技术模糊度确定错误率较高的缺点。以低轨卫星姿态确定为应用对象,利用STK软件工具与Matlab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完全可行,效果理想,适合单历元姿态确定。  相似文献   

9.
任务空间内空间机器人鲁棒智能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在任务空间内的轨迹跟踪问题。首先利用RBF神经网络来逼近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高度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设计了鲁棒控制器对逼近误差和外部干扰进行抑制。利用Lyapunov直接方法建立的新的神经网络参数和连接权值的在线学习算法,以及利用耗散理论设计的鲁棒控制器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够使系统L2增益小于给定的指标。利用该控制器对平面二连杆空间机器人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该智能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刘旭春  易武  张正禄  杨军 《宇航学报》2007,28(2):310-314,337
硬件延迟是利用GPS进行TEE测量时最大的误差源,其最大影响可达100多TECU。为获得更准确的TEE数值,GPS系统硬件延迟的计算精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01年4月15日太阳耀斑爆发时的GPS观测数据,首先利用传统方法对硬件延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硬件延迟解算的新观点,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其精度高于夜间数据的计算结果,同时克服了夜间数据难以获取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颢  葛升民  刘付成  倪祖良 《宇航学报》2006,27(6):1248-1253
反作用飞轮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执行元件,提高飞轮系统的性能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反馈补偿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建立了反作用飞轮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摩擦力矩干扰和速率测量噪声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馈补偿控制的设计。理论分析证明,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能够精确复现力矩输出指令。运行结果表明,在复现力矩输出指令精度方面,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优于电磁力矩控制的飞轮系统。特别在克服过零力矩干扰上,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低温黑体自动控温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在真空低温环境下的黑体控温系统是一种非线性、大滞后、数学模型很难建立的系统。文章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原理,选择了模糊控制和智能PID控制相结合的算法。通过分析多次的试验数据,建立并完善了模糊控制规则表。基于该算法的控温软件,实现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已服务于某型号辐射定标试验。文章最后给出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合理性,该算法加快了系统升温速度,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考虑到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众多,文章建立了一种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航天员模块、舱压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和二氧化碳净化模块。利用该模型对载人航天器常规工作模式下大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热负荷水平下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空气各个参数随在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氧分压控制、二氧化碳净化和人区温湿度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不可孤立地进行分析。此外,文章还分析确定了非常规工作模式下热负荷水平允许上限,为载人航天器工作模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有助于载人航天器大气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流程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降低参数灵敏度的鲁棒调节器设计法。它根据灵敏度指标的要求,利用最优调节器的性质设计了状态反馈调节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参数鲁棒性和动态特性。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现方便。文中给出了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鲁棒控制方法的卫星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茂  伞冶 《航天控制》2001,19(4):29-34
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建立了简化的线性数学模型 ,利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卫星姿态控制律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了建模过程中的简化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因而基于线性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应用于非线性卫星姿态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变结构自适应控制理论在运载火箭姿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弹性振动的抑制、外部干扰的补偿等,探讨了变结构自适应理论在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可行性。对于变结构理论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不确定性边界的自适应估值算法和基于简化模型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对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与采用古典理论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变结构自适应控制理论设计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是可行的,与古典方法相比变结构自适应方法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精确度,特别是采用不确定边界自适应估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给出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一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结构,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相对集散控制系统的诸多优点;探讨了航天器底层控制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的现状,并根据现代航天器智能性和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指出网络控制系统是未来航天器底层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分析了CAN总线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明确了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到航天领域这一事实;最后通过对网络控制系统及其在航天应用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和航天应用的专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型挠性航天器的三轴姿态控制问题,考虑了控制输入约束,设计了鲁棒模型预测姿态控制器。首先,将模型预测控制应用到不考虑扰动的标称挠性航天器系统中,通过求解优化问题推导预测控制律,从而得到三轴姿态的标称轨迹。然后,为有效处理大型挠性附件振动对中心刚体姿态造成的扰动,针对带有扰动的挠性航天器实际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由最优状态与实际系统状态的误差构成的辅助反馈控制器,使实际系统状态维持在以标称轨迹为中心的“管道”(Tube)不变集内,并驱使实际系统状态到达标称轨迹上,最终沿着标称轨迹到达平衡点。仿真结果表明,在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的作用下,实现了姿态角的快速精确跟踪,有效地处理了由大挠性附件振动对中心刚体姿态产生的扰动,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靳健  杨雷 《宇航学报》2014,35(9):1095-1104
建立了一种多舱段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集成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乘员模块、舱压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和CO2净化模块,并对两舱段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舱间通风传热能力较差,造成组合体温湿度水平超出指标范围,而舱间通风传质能力较强,可实现氧分压水平和CO2分压水平的集中控制。提出了一种控制系统改进方案,在非主控舱段增设控温系统改善组合体空气温度水平,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改进后组合体各空气环境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该工作有助于加快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流程。  相似文献   

20.
李勇 《航天控制》1998,16(1):8-12
研究采用共位配置的分布式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悬臂梁的可镇定性问题,给出两种敏感器和致动器分布函数的表达式,并验证它们满足系统可镇定的条件。证明了在其中之一的一种分布函数下,闭环系统是指数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