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姿态确定是GPS在航天器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EKF)方法利用GPS进行航天器姿态确定,建立了GPS载波相位观测和航天器姿态运动的线性误差方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介绍了GPS在航天器导航和姿态确定领域应用的现状。首先概述GPS的系统组成及其运行现状,接着阐明GPS伪距导航的原理,介绍了差分GPS导航的发展及目前水平,总结了GPS导航的误差源。文中重点介绍了国外在GPS定姿这一重要航天应用领域中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影响GPS定委性能的主要因素──多路径效应、整数模糊解和载噪比,综述了降低或消除上述误差源的各种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GPS定姿的性能包络曲线。  相似文献   

3.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的空间交会对接相对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韵  周军 《航天控制》2006,24(1):24-28
激光雷达可以作为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的相对导航敏感器之一。本文基于线性H ill方程和经典双脉冲交会理论,给出一种两航天器多脉冲交会算法。结合激光雷达的测量值设计相对导航EKF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滤波,激光雷达能够为航天器交会对接提供足够精度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地心引力场中,当目标航天器沿近圆轨道作无动力运动时,与目标航天器相邻的受控航天器相对于目标航天器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用Hill方程描述。文章给出了受控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运动的推力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时Hill方程的解析解。并根据Hill方程导出了受控航天上对目标航天器运动的比动能方程。还讨论了比动能方程在上述两航天器轨道相遇和轨道交会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GPS/GIS车辆路径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标准定位服务(SPS)的固有误差、SA 措施和市区环境的共同影响,使得GPS的导航精度难于满足特种车辆监管系统的需求。差分GPS技术虽然可以提高GPS定位的精确度,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对城区内GPS定位误差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GPS技术和结合历史数据的地图匹配技术的车辆路径定位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的统计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翠兰  欧阳琦  陈明  刘静 《宇航学报》2020,41(9):1158-1165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座迅猛发展对航天器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以600 km高度星座和大型低轨航天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方法(BOX)和碰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星座与大型低轨航天器的碰撞风险。根据星座轨道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星座卫星与大型低轨航天器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相对集中,持续时间约 1~ 2年。BOX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每颗卫星与大型低轨航天器交会,并进入红色预警门限的交会次数约10次左右。碰撞概率计算结果表明,约有5%的卫星进入红色预警门限,星座如果在寿命末期采取无控再入将对大型低轨航天器在1~2年内产生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在地心引力场中,当目标航天器沿近圆轨道作无动力运动时,与目标航天器相邻的受控航天器相对于目标航天器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用Hill方程描述。文章给出了受控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运动的推力加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时Hill方程的解析解。并根据Hill方程导出了受控航天器相对目标航天器运动的比动能方程。还讨论了比动能方程在上述两航天器轨道相遇和轨道交会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共面轨道航天器悬停编队和交会控制问题.基于轨道面板坐标运动方程,建立航天器期望状态和实际状态运动方程,将实际状态追踪期望状态问题化为参考模型跟踪误差控制问题求解.针对参考模型跟踪误差方程的时变耦合性.采用Lyapunov定理及LaSalle不变性原理设计不同偏心率悬停编队和椭圆参考轨道交会最优控制律,并分析系统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croSim仿真平台的航天器交会对接物理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交会对接物理仿真是进行交会对接技术地面试验和验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初步分析了利用微小卫星五自由度仿真平台M icroSim实现交会对接过程中测量方案、制导和控制策略以及GNC软件系统性能等仿真验证的物理仿真系统的可能性,简要介绍了M icroSim仿真平台,提出基于M icroSim仿真平台的航天器交会对接物理仿真系统总体方案。为建立我国的RVD物理仿真系统提供了一条快速低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利用四元数作为误差信号进行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的控制规律,应用Pontrgagin极小原理导出了喷咀最优控制开关曲线,所得结果不仅可用于交会对接段也适用于航天飞行器上升段和返回段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一般由主动对接方和被动目标配合完成,交会对接飞行的主动寻的段和分离撤离段均可能出现主动对接方开启反向发动机进行反向紧急制动和撤离的情况,该情况下被动目标可能受到来自主动方反向发动机羽流污染影响。文章利用国际空间站羽流污染计算模型对交会对接任务羽流污染沉积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交会对接发射时间的选择与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仁璋  蒙薇  林彦 《宇航学报》2005,26(4):425-430
在航天器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中,追踪飞船与目标飞船发射时间的选择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并且涉及多方面因素,如轨道共面要求、对太阳电池帆板的日照角限制以及最终平移段目标飞船的照明需求等。综合考虑这些约束条件,提出追踪飞船与目标飞船发射时间选择与确定的方法,并以图表形式给出许多模拟计算结果,对航天器交会对接设计与飞行试验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苏/俄交会对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俄交会对接技术的研发,最初是为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月球使命服务的,后来主要用于空间站的运输使命。因此,最初的"联盟"飞船逐步演变发展为联盟号载人飞船系列与进步号货运飞船系列。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应用"指针"或"航向"交会雷达系统,基本采用自动轨道交会方法。对应急运作,联盟号航天员可使用手控器;对于不载人的进步号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力学变分原理出发,建立了交会对接过程中追踪飞行器与目标飞行器的动力学方程,导出了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方程。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最后逼近阶段的平移过程中,追踪飞行器内部液体的晃动规律,并进一步对飞行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做了定性分析,论述了液体的晃动对交会对接相对运动中的动力学与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菁 《航天器工程》2012,21(4):68-72
根据有人参与的交会对接任务,其飞行器间通信、遥测模式多变和手控参与多的数据管理特点,文章从两飞行器间的总线通信与并网管理、遥测管理、手控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在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和组合体状态下的数据管理解决途径,经过成功执行我国首次交会对接飞行任务,验证其合理可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可满足交会对接数据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Reduction of flight duration after insertion till docking to the ISS is consider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human flight era both the USSR and the USA used short mission profiles due to limited life support resources. A rendezvous during these missions was usually achieved in 1–5 revolutions. The short-term rendezvous were made possible by the coordinated launch profiles of both rendezvousing spacecraft, which provided specific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spacecraft or phase angle condition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regular flights to the orbital stations these requirements became difficult to fulfill. That is why it was decided to transfer to 1- or 2-day rendezvous profile. The long stay of a crew in a limited habitation volume of the Soyuz-TMA spacecraft before docking to the ISS is one of the most strained parts of the flight and naturally cosmonauts wish to dock to the ISS as soon as possible. As a result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short four-burn rendezvous mission profile with docking in a few orbits was develop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urrent capabilities of the Soyuz-FG launch vehicle and the Soyuz-TMA spacecraft are sufficient to provide for that. The first test of the short rendezvous mission during Progress cargo vehicle flight to the ISS is planned for 2012. Possible contingencies pertinent to this profile are described. In particular, in the majority of the emergency cases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n urgent transfer to the present 2-day rendezvous profile. Thus, the short mission will be very flexible and will not influence the ISS mission plan. Fuel consumption for the nominal and emergency cases is defined by statist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ndezvous missi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hort-term and current 2-day rendezvous missions i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8.
于大腾 《宇航学报》2020,41(8):1084-1093
提出了一种针对非合作接近威胁飞行器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具备对多脉冲接近的威胁飞行器进行安全性分析的能力,所得结果可对自主规避决策提供支撑。文中给出了安全性分析流程,从能量约束等角度出发,选取脉冲冲量、交会时间以及最小相对距离三种参数作为安全性分析指标;随后对指标标准化,建立了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与决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本文模型下,非合作主动接近飞行器施加多脉冲机动变轨对目标器进行接近,其每次脉冲均会在安全性评价值中得到体现,算法可对脉冲真实意图进行准确判断。本文提出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可推动空间复杂环境下卫星面对各种主动威胁时的安全性分析研究,对未来卫星防护体系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