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航空枢纽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自2005年起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运输大国。2012年我国有21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居全球第二。但与此同时,我国民航在国际运输和航空枢纽建设方面还相对滞后,国际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民航门户枢纽机场现状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民航重点打造的门户枢纽机场,同时也是同周边地区成田(日本)、仁川(韩国)等机场争夺东亚地区航空枢纽的主力。国家和民航局在基础设施、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分配、签证政策等诸多方面对三大机场赋予了优惠政策。在民航局制定的民航业发展规划中,都将北上广三大机场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国际门户机场来建设。在国内一些有关门户枢纽机场的研究中,也提出要强化三大机场的门  相似文献   

3.
纵合  东子  三亚 《航空港》2012,(9):26-33
8月13日,上海市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了《"十二五"上海民航发展纲要》。根据《纲要》目标,到"十二五"末,主要基地航空公司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中枢运营网络;浦东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及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虹桥机场成为最具人性化的国内航空网络枢纽机场。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50万吨。  相似文献   

4.
机场有多种分类,按照机场在民航运输网络系统中所起作用划分,可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我国已经形成和正在规划的枢纽机场有9个,包括首都、浦东、白云、成都、昆明、西安、武汉、沈阳和乌鲁木齐机场。除此以外,我们一般将省会机场及沿海发达城市机场称为干线机场。  相似文献   

5.
枢纽机场选址与航线网络优化问题是近年来受到民航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考虑到枢纽机场建设对航线网络的反作用,提出了单枢纽机场选址与航线网络规划综合优化问题。为了描述该问题,建立了基于空中交通均衡分配的成本最优的数学规划模型。最后,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迭代优化算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航以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主的机场布局网络已初步形成,支线机场的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课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通用航空企业从以往较为单一的工农业专业飞行服务领域向训练飞行、公务飞行、旅游观光,特别是短途客货运输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7.
机场枢纽化是航空公司建立枢纽航线 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其运作的最终目的是为航空公司实行枢纽化运营和形成枢纽航线结构(HSS)提供先机,它以航空公司在机场实现枢纽化的成功运营为标志,而得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枢纽机场。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目前形成综合性的国际枢纽机场主要有三种途径: (1)不断挖掘现有机场改扩建的潜能,通过改扩建方式来逐步强化和奠定其枢纽职能,如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和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等。 (2)主要机场进行有限度扩建,由辅助机场承担部分次要功能,各机场在区域内进行分工和协作,形成区域性的机…  相似文献   

8.
枢纽机场是国家空运航线网结构的中心,也是航空公司实现战略经营的基础。一个功能完备的枢纽机场可以带动整个地区支线机场的发展,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在我国,按照机场在不同地区地位、作用和功能,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投入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中,有利于减少建设成本,优化资源配备。同时,枢纽机场由于有大量的旅客和货物在此中转,给机场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为机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一、国内外对枢纽机场的概念理解 对于枢纽机场的概念,国内外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从机场当前的运行状态、在我国航空运输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晓丽 《国际航空》2011,(11):45-47
机场中转流程的优劣直接影响枢纽机场建设的质量。通过对国外大型枢纽机场中转流程和国内中转现状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四点优化中转流程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枢纽机场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评估我国枢纽机场的中转水平,全面掌握枢纽机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构建了大型枢纽中转水平评估模型,并以中美欧三个国家和地区典型的大型枢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与美国和欧洲大型枢纽的中转水平相比,我国大型枢纽的中转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我国国内中转航班的中转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国内国际互转航班的中转水平与美国相当,国际转国际航班的中转水平高于美国;与欧洲三大国际枢纽的中转水平相比,我国北京首都机场与国际相关的水平中转仍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11.
里程碑式的创举 2005年12月7日,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与新疆维吾尔自冶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183;铁力瓦尔地在乌鲁木齐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新疆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纪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完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保障服务设施和增加肮站楼面积,使机场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具备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功能,“十二五”期间“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平的我国西部门户枢纽机场,成为亚欧中心的重要机场。  相似文献   

12.
何建英 《民航科技》2006,(2):51-52,56
本文基于我国机场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机场发展过程和发展经验,应用相关的理论分析我国机场发展现状与国外机场发展现状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枢纽机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庞雪峰  林伟文 《机场建设》2006,(4):40-40,48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班起降架次持续的增长.不少机场原有的跑道容量逐渐饱和,开始建设第二跑道,而一些繁忙的枢纽机场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开始建设第三跑道。目前,绝大多数机场均设有助航灯光系统,跑道增加,相应的助航灯光系统也随之增加,但不单是数量的增加,而且复杂程度及与运行结合的紧密程度都大幅提高。下面结合广州国际白云机场扩建工程FedEx项目的设计,简要谈谈对于多跑道的助航灯光设计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繁忙机场,特别是实施多跑道运行的枢纽机场,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防止跑道侵入对于保证飞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航班流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保障航班正常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本文分析了首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用机场建设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民用航空业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发展起来的,民用机场的建设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作为“两航”基地,建国初民航对天津张贵庄机场进行了改造,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机场建设项目。1950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157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只有1万人,仅有机场36个,并且这些机场规模小,设施设备极为简陋。从50年代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民航的发展比较缓慢,基本建设总投资仅24亿元左右(年平均投资不足1亿元),这期间先后新建、扩建了北京…  相似文献   

16.
针对枢纽机场运行效率低下和盲目追求建设超前性问题,用聚类分析明晰全国枢纽机场等级,通过DEA研究枢纽机场的运行效率,并根据各机场发展需求和功能定位,提出我国枢纽机场协同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民用机场被分成4类,一级、二级、三级枢纽分别为3、15、31个.49个枢纽机场中,北京、广州、昆明、深圳、三亚机场效率为1,为DEA有效.评价方法对改善机场的运行业绩具有参考价值,为机场的顶层设计规划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内机场业迅猛发展和规模急速扩大,多家机场相继进入世界繁忙机场行列,机场业建设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枢纽化运营成为大型机场发展的战略选择。结合国内机场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索建立符合枢纽化运营规律的机场管理体制和机制,成为大型机场枢纽建设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省兰州、庆阳、嘉峪关、敦煌等四大机场的顺利移交,标志着历经两年的我国机场属地化改革工作正式完成。自此,属地化后的机场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一时间,枢纽机场规划、航空城规划、物流园规划、临空经济区规划等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国家门户枢纽、国家商业门户枢纽、地区门户枢纽、物流中心、大通关基地等名词不断涌现,致使有人撰文,大声疾呼,机场应该是航空城。果真如此吗?细数世界各国机场,又有多少枢纽机场?又有多少成为了航空城呢?认真思考属地化后我国机场的发展与建设规划,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难怪有媒体质疑,八成亏损的机场,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规划建设好机场联合运行指挥中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缓解民航运行资源不足造成的航班正常率不高和突发事件下的大面航班延误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型枢纽机场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沈军 《民航科技》2005,(5):79-80
目前在全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十一五建设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研究报告中,提出到2010年,国内将建成3个大型复合式枢纽机场,8个中型枢纽机场;2020年形成3个大型复合式枢纽机场,2个大型门户枢纽机场和6个大型国内枢纽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