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刘洌  卫强  梁国柱 《推进技术》2021,42(7):1652-1661
为研究液体姿轨控发动机自动增压方法,在理论分析自动增压系统性能的基础上,搭建了以孔板为控制元件的自动增压实验系统,采用仿人智能控制策略,开展了基于冷流实验的自动增压性能实验,并通过发动机试验验证,实现了发动机贮箱良好的平稳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在增压系统结构和增压气体介质给定的情况下,孔板节流面积、孔板出入口压力比、贮箱初始气垫体积决定了自动增压系统性能;根据发动机试验的推进剂流量需求,分别按推进剂体积流量60%,30%,10%的比例选取3个不同节流面积的增压气体孔板组成并联进气孔板组,同时保证进气孔板组可提供的增压气体最大临界体积流量大于推进剂体积流量(推荐二者比值为1~2.5)、孔板出入口增压气体压力比近似等于临界压力比(对氮气约为0.50~0.60)、贮箱初始气垫体积大于贮箱总容积的1/4,并在贮箱上设置流量为增压气体最大临界体积流量105%的排气孔板,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按照仿人智能控制策略自动组配孔板,可有效地提高自动增压性能。  相似文献   

2.
流量预测是空域评估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流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方法。应用系统辨识理论介绍了最小二乘格式模型在空中交通流量预测中的应用,以全国为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飞机的年流量进行了预测,并与回归分析方法做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沈炳炎 《推进技术》1986,7(1):89-93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偏心孔板组合小流量测量装置,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小流量测量满足了精度要求.此装置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精度较高,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智能冲板固体流量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冲板固体流量计由测量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组成。本文简述了冲板流量的工作原理,测量传感器的显示控制器的构成及流量计的工作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5.
具有复合角的多斜孔板流量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多种结构多斜孔板的流量系数,分析了孔倾角、孔偏角、板厚等几何结构参数,和孔内流动雷诺数、主次流温比、主流马赫数等气动参数对具有复合角的多斜孔板流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孔内流动雷诺数小于4000时,流量系数与雷诺数呈线性关系,大于5000时流量系数变化不大;②孔偏角小于40。时,流量系数随孔偏角的增大而...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某航空发动机流场畸变模拟板进行设计验证和修型,需要对其进行吹风试验,测取其在一定板后马赫数下的压 力分布。为此,通过进气和引射相结合的方式,在某试验设备上开展了模拟板全尺寸吹风试验,并进行了模拟板全尺寸畸变吹风 试验技术研究。针对模拟板板后马赫数计算方法、板后AIP稳态总压测点布局、板后测点小角度偏斜、板后测点轴向位置以及物 理/换算流量对畸变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回流区内板后马赫数采用总静压法进行计算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板 后AIP稳态总压测点布局、测点轴向位置对畸变度测量有影响;板后测点小角度偏斜对畸变度测量基本无影响;综合压力畸变指 数随着换算流量的增大逐渐增大;在换算流量相同时,综合压力畸变指数不随物理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LD3R冷藏集装箱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夹层板弯曲的基本理论提出一种简易可行的处理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可作为集装箱结构设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二维涡格法的超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二维涡格法的超收敛性。在离散化误差分析中,与薄翼理论的二维平板精确解进行比较,根据Chebychev多项式理论,导出了涡格法中具有超收敛性的离散化格式。并证明了这种离散化格式对二维抛物弧板和三次曲线弧板等问题也具有超收敛性。  相似文献   

9.
离心喷嘴雾化特性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猛  庄逢辰 《推进技术》1991,12(4):36-41
本文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分析了离心喷嘴的结构参数与喷嘴雾化特性(流量系数、喷雾锥角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无粘理论计算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与有关的实验数据相比较,符合程度较好.本文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对离心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了NUMECA FINE软件包Euranus求解器对轴流风机电机支板内部流动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机支板的安装对风机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对支板结构进行了改型设计,并对改型后轴流风机的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改型结果表明,采用改型后的支板结构使得整个流量范围内风机的效率有所提高,电机支板内部流动损失明显减小,流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孙茂  罗江 《航空学报》1992,13(10):469-474
通过数值求解涡量-流函数形式的N-S方程研究等速上仰翼型的分离流动结构。用ADI方法解涡量方程;用Poisson方程直接法解流函数方程。在计算得到的流场中除可看到实验中观察到的多涡结构外,还发现一些实验中未观察到的现象。将分离流动结构的计算结果与翼型气动力变化相联系,并结合涡动力学理论,定性地解释了上仰翼型产生高升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加罩转—静盘系的换热—换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徐国强  曹玉璋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291-294,333
应用传热-传质类比原理于加罩转-静盘系统,通过盘缘轴向进气实验模型的研究,用萘升华法得到加罩转-静盘系旋转盘表面的局部和平均换质规律,从而类比出旋转盘的局部和平均的换热规律。文章分析了系统的几何尺寸(主要是间隙比Gc、间距比Gs)、旋转雷诺数Reθ和流量系数Cw对换质的影响。并用实验方法给出准则关系式,且对这种研究方法给出了误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湍流压力脉动远距离作用理论及其平面问题计算基础上,将其应用于轴对称流动的计算,并与轴对称湍流射流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轴对称流动计算比用平面计算更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4.
林献武  王仕超  李智斌  兰维瑶 《航空学报》2020,41(8):123648-123648
飞艇的动导数和附加质量分别表征其在有黏流和无旋无环流中所受非定常气动力/力矩。为了解决在飞艇建模中这两种气动系数的融合问题,分别研究了动导数和附加质量的成分划分问题以及同成分气动系数的融合方法。通过介绍能同时兼容有黏流和无旋无环流的气动力和力矩分析理论,得出同成分气动力/力矩融合时应当取有黏流中的结果并摒弃对应的无旋无环流结果。通过研究气动力/力矩与运动体当前运动参数的关联性,建立依据当前运动参数划分气动力/力矩或气动系数的方法。为了使两种流场中的气动系数分类方法相同,对飞艇的当前运动参数进行重构,使得气动系数在两种流场中均可按重构后运动参数明确划分和计算。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动导数与附加质量的新融合方法,并讨论了它与现有文献方法的差异。通过算例分析不同融合方法对飞艇纵向扰动运动特性的影响,说明采用新融合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多叶排旋转失速起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俊强  刘志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3,8(1):29-33,91-92
以小扰动理论为基础 ,应用非定常、二元、不可压流的流动模型 ,推导了任意级轴流压气机的旋转失速起始判别准则通式。通过三个矢量方程组 ,系统地归纳了小扰动理论应用于多排叶片时各待定系数的关联方程。利用所设计的计算机程序 ,完成了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起始边界的理论估算。与叶排特性的预估方法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较完整的理论估算失速边界的方法。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吻合 ,证实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对比计算结果 ,讨论了失速团数目和级间轴向间距这些待定参数对预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喷管颗粒尺寸分级两相跨音速流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中对固体火箭喷管颗粒尺寸分级的两相跨音速流场作了计算.气相控制方程采用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法求解,尺寸分级的颗粒控制方程采用特征线求解,然后,二者进行充分的耦合,可以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含有任意颗粒质量分数和不同颗粒尺寸时轴对称喷管跨音速流场的参数分布.文中讨论了不同颗粒半径和质量分数对流场的影响,对单一颗粒尺寸和颗粒尺寸分级的参数进行了比较.两相耦合计算的迭代收敛速度取决于气相,本文中气相方程求解的格式除部分边界外是隐式的,CFL数可取至6左右,收敛速度快.特别是对颗粒尺寸分级的计算,得益更大,其得益的倍数为颗粒的分级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改进的二阶激波-膨胀法导出了旋成体法向力静导数的二阶Eggers公式,并计算了俯仰尼阻导数。它与修正的Newton理论相比,由于在压力分布的计算中考虑了流线上前方气动参数的影响,理论上更加完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实现原理以及相关气动设计理论,推导出气动窗口的质量流率公式,得到影响气动窗口质量流率的几个因素,研究了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喷管设计过程,利用特征线方法设计非对称喷管,得到气动窗口的喷管型面。最后对气动窗口喷管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特征线方法设计喷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复合式气冷涡轮叶片内流动和换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复合式气冷涡轮叶片内冷气流量分配、温增加和换热系数迭代求解方法和计算实例 ,还讨论了转动效应对冷气流动和换热和影响。并成功地应用于高性能推进系统气冷叶片的设计 ,同时也可用于气冷涡轮叶片改型和模底分析、验算  相似文献   

20.
评述了目前SRM冷流模拟试验技术的发展,并从相似与模化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SRM喷管潜入段稳态不可压有加质的湍流流场相似准则,并根据该实验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以CT作为选定量来求解其它相似常数的设想。分析表明,用以高压气源作为冷流模拟气源一般只能近似模拟SRM喷管潜入段内流场的流动工况,近似模化必须尽量满足Re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