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从政府放松管制将民营资本带入航空运输业,到多家民营航空改弦更张投入国字号旗下,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在中国步履艰难。作为国有航空公司的补充,未来民营航空的生存空间将在支线和低成本航空。  相似文献   

2.
华夏航空是我国首家专门从事支线客货运输的民营航空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独立的支线航空公司。华夏航空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部使用庞巴迪(Bombardier)飞机的航空公司。这家颇具个性的支线航空公司自2006年9月开始运营以来,以"为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提供自由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民航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冲击的重要阶段。2004年中国民航总局先后批准了4家民营资本筹建新的航空公司,分别是鹰联、奥凯、春秋、华夏,其中奥凯航空公司已于2005年3月11日开始运行,7月18日国内首家坚持低成本低票价模式的春秋航空顺利升空,另外一家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也在7月26日完成了首航。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为中国民航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民营航空公司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政府如何依法加强航空运输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航空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的航空运输市场秩序,为…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向世界民航强国冲击的重要机遇期。2004年获准筹建的奥凯、春秋、鹰联等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为中国民航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民营航空公司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政府如何依法加强航空运输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航空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维持公平竞争的航空运输市场秩序,为我国航空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民航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于2005年5月11日在北京举办了“民营航空公司座谈会”。座谈会邀请民航总局机关、地区管理局的政府官员,民营航空公司领导及部分科研教学机构的专家分别从政府、航空公司等不同角度就民营航空公司在筹建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对话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民企跃跃欲试,政府积极开路最近,一则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广东的一家民营通信公司已获民航总局批准,开始着手在西部城市成都筹建一家支线航空公司——鹰联航空有限公司。这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是因为鹰联航空一旦成功获得运营,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也是第一家支线航空公司。过去几年来,虽然民营资本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民航业内,但它们都还只是停留在小规模参股和业务承包上。去年,均瑶集团有意收购宜昌机场,并且已经获得了民航总局的批准,但笔者致电均瑶集团上海总部,得到的只是相当低调的模糊答复,看来好事多磨,…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8日,国内首家坚持低成本低票价模式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顺利升空,首航执行上海一烟台航班。7月26日另外一家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也在成都隆重举行了首航典礼。  相似文献   

7.
宋璐 《大飞机》2021,(1):58-61
近年来,除了春秋、吉祥等较大的民营资本控股的航空公司外,小型民营航空公司纷纷出现重组、寻找合作方或者破产等情况,尤其是2020年疫情来袭之后,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小型民营航空公司的合作方主要包括大型国有航空公司(东星并入国航)、地方资本(湖南政府入资红土航空等)和民营航空公司.由于小型民营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小,航线网络单薄,与大型航司网络匹配度低,大型航司收购小型民营航空公司的意愿往往并不高,因此,小型民营航空公司主要以地方资本作为重组对象.  相似文献   

8.
<正>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所说:"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民航企业大规模的重组和并购,目前我国民航企业资本运作方兴未艾,骨干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及民营航空公司之间的上市、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9.
《国际航空》2010,(9):49-49
<正>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所说:"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民航企业大规模的重组和并购,目前我国民航企业资本运作方兴未艾,骨干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及民营航空公司之间的上市、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分立、剥离、公司控制等各种资本运作方式层出不穷,重组并购成为民航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的艰难起飞,打破了多年来国有航空公司一统天下的坚冰格局,奏响了中国民营资本角逐航空市场的号角,被喻为“报春第一枝”。据了解,目前至少有10家以上具有民营或外资背景的航空公司在民航总局备案审批。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航空市场,民营航空  相似文献   

11.
张晋 《大飞机》2021,(7):55-59
2021年4月27日,随着一份业绩报告的发布,华夏航空这一在我国民航运输业并不起眼的民营航空公司瞬间成为了行业的焦点.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在国内其他航空公司惨淡经营、甚至巨额亏损的情况下,这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不仅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航空公司,利润更是较上年实现了增长.一时间,华夏航空的盈利模式成为了业内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媒体集萃     
“四大门槛”阻碍中国民营航空公司发展中国新闻网7月20日登载周音《中国民营航空——流泪的蝴蝶能翩舞?》。该文引述中国一民营航空公司高管人士的话,指出有“四大门槛”阻碍着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首先是飞行员不能自由流动;其次飞机的引进不能自主决定,须配合国家调控;再次是市场的准入没有放开;最后是机场问题。低成本航空公司不需要华丽的机场装潢,不需要吃喝玩乐,它需要旅客登机手续的简化、快速并及时通过。新加坡樟宜机场专门为低成本航空公司修了四号候机楼,就是在支持和鼓励低成本航空公司。文章引用业内人士的话指出,对于中国…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无疑是一家成功的航空公司,在其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是却创造了更多的佳绩。它是全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从1973年起保持了连续29年盈利的惊人记录,飞机数从3架增加到近360架,运输量从全美排名最末位跃居至全美第四大。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9.11”事件过后,西南航空公司是全美唯一一家没有裁员、没有削减航班的航空公司。与此同时,它也是全美唯一一家在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2年上半年都宣告盈利的航空公司。那么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走向成功之路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一、空运业发展台湾地区辖台湾省、澎湖列岛、金门及马祖,面积3.6万平方公里,1992年人口2075万人。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215美元(1970年为389美元)。台湾的航空运输在50年代初期,岛内航线由美国人克莱尔·L·陈纳德等组织的民航空运队负责。1951年第一个民营的复兴航空公司成立,使用小型的PBY水陆两用机经营少量岛内及离岛航线。1957年、1959年远东航空公司、中华航空公司相继成立,开始经营岛内定期航线;  相似文献   

15.
刘伟勋 《国际航空》2003,(11):26-28
短暂沉寂后,民营资本近日在投资民航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东民营企业英联通信公司首次获准在西部地区筹建支线航空公司,标志着民营资本进入民航的门槛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正在制订之中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也显示,民航对民营资本将大幅放开,民营企业在航空运输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时下,低成本航空公司成为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公司尚未起飞,即已引起业界极大兴趣。目前业内对低成本支线航空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达成共识,但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概念还存在分歧和争议,如何推进低成本支线航空公司在中国的生存发展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航空公司联盟已成为航空公司寻求拓展的新时尚。从以前的双边性局部联盟,发展到现在的多边性全球联盟,不仅数量在增加,而且规模也在不断庞大。这给世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自1997年5月由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加拿大枫叶航空公司、北欧航空公司和泰国国际航空公司5家公司率先组建了第一个全球性的“星空联盟”之后,于去年9月,美利坚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和澳大利亚快达航空公司5家大公司也成立了第二个全球性“环宇一家”联盟。这2个联盟自组建后它们的…  相似文献   

18.
媒体集萃     
民营航空公司盈利的偶然中之必然9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中国民营航空公司实现盈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报道,三家民营航空公司本周相继交出首份成绩单:奥凯、东星、春秋均盈利。“盈利”两个字,置于整个民航界真是有点刺激。因为上半年民航整体出现亏损。有的航空公司不  相似文献   

19.
法国航空公司10月初宣布了一项成立一个新的欧洲航空公司的计划。这一计划是对1997年欧洲空运自由化的响应。新的航空公司将在法航所属的国内航空公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它将成为一家拥有120架飞机,并拥有强大航空线网的中短程航空公司。这家公司将在自由的欧共体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用航空》2008,(2):5-5,8
1月17日,《中国联合商报》发表文章《民营航空“渐入佳境”规模扩张仍尚待时机》报道,2008年初,吉祥航空公司成功引资1亿美元境外私募基金。资金的引进,将为吉祥航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的民营航空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阵痛”后,开始逐渐走出低谷。但由于起步较晚以及与国有控股航空公司的差距,民营航空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